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疑难解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研参考丛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疑难解析(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研参考丛书)
ISBN:7-300-04083-7/D.636 条码:
作者: 徐茂魁 杨达伟  相关图书 装订:
印次:1-1 开本:大32
定价: ¥18.00  折扣价:¥16.20
折扣:0.90 节省了1.8元
字数: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D0636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2-05-28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的教研参考用书。根据教育部修订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教学基本要求”,针对政治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疑难问题进行解析。本书以中国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以及经济全球化向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出的问题、挑战为背景,归纳、概括一些疑难问题,提供理解和研究这些疑难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为有关教学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目 录
第一篇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
1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是怎样产生的? 1
2马克思研究政治经济学的动因是什么? 3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的? 4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5
1如何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5
2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 6
3如何理解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和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9
4应如何看待对《资本论》研究对象的争论? 11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5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15
2如何理解《资本论》的研究方法与叙述方法?18
3如何通过《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来理解其结构体系? 20
四、经济学的两个范式危机之争 21
1什么是经济学的范式与范式危机? 21
2如何理解关于经济学“两个范式危机”的争论? 22
第二篇 社会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27
一、社会经济采取的基本形态 27
1如何理解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之间的关系? 27
2如何理解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28
3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什么从商品开始? 29
4如何理解商品和货币理论的理论结构与逻辑体系? 30 
二、劳动价值理论与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32
1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32
2为什么说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33
3个别劳动时间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应如何折算? 35
4如何理解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第二种含义? 35
5如何理解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之间的关系?
6劳动生产率同商品价值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37
7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 37
8什么是商品的拜物教性质? 39
9劳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生产费用论、边际效用价值论有什么区别?
10对知识创造价值和知识经济应如何理解? 42
三、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起源与职能 43
1如何理解商品的价值形式及其发展阶段? 43
2相对价值形式和等价形式之间的关系如何? 44
3为什么说简单的价值形式中包含着货币形式的全部秘密? 45 
4什么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与价格标准? 46
5什么是货币流通量规律与纸币流通? 47
6什么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48
四、商品经济的运行机制(价值规律) 50
1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50
2价值规律是如何起作用的? 50
3如何认识价值规律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三篇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52
一、货币转化为资本及劳动力商品 52
1如何正确分析资本流通与简单商品流通的区别? 52
2资本的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的条件是什么? 53
3马克思是如何分析劳动力转化为商品的? 54
4如何认识资本一般与资本特殊? 57
5为什么说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 59
二、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 60
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一般性与特殊性是什么?
2如何运用劳动二重性学说分析价值形成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60
3如何理解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62
4如何理解资本和雇佣劳动相结合的特殊方式? 63
5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是如何划分的?其意义是什么? 66
6在绝对剩余价值生产中工作日界限是如何决定的? 68
7相对剩余价值是如何生产出来的? 70
8绝对剩余价值与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是什么? 71
9如何认识超额剩余价值的来源? 72
10如何理解工人对资本的形式隶属与实际隶属? 73 
11为什么说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76
12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78
三、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79
1如何理解社会再生产的内容与形式? 79
2研究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能发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哪些新特征?
3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的实质? 81
4如何理解商品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82 
5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其变动趋势是什么? 84
6资本积累、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关系怎样?
7资本主义相对过剩人口是怎样产生的? 86
8什么是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 88
9如何理解资本原始积累的实质? 90
10如何理解资本积累的历史趋势? 93
第四篇 关于剩余价值分割与转化的理论 96
一、剩余价值分割与转化理论的结构体系 96
1剩余价值分配与转化理论的研究对象和中心问题是什么? 96 
2剩余价值分割与转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7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99
1剩余价值是如何转化为利润的? 99
2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如何? 100
三、平均利润与生产价格 102
1利润是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的? 102
2价值是如何转化为生产价格的? 103
3如何认识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 106
四、商业资本与商业利润 107
1商品资本职能怎样转化或独立化为商业资本的职能? 107
2如何认识商业利润的来源与本质? 109
3商业流通费用是如何补偿的? 110
五、借贷资本和信用 111
1如何认识借贷资本的形成和特征? 111
2如何认识利息的产生和本质? 114
3什么是商业信用与银行信用? 116
4如何认识信用对资本主义生产的作用? 119
5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股份公司的理论? 120
6马克思关于经理的论述有哪些? 123
六、资本主义的地租 125
1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土地制度与资本主义地租? 125
2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级差地租? 126
3如何认识资本主义绝对地租? 128
4马克思是如何对“三位一体”公式进行批判的? 131
第五篇 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与历史进程 135
一、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 135
1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两个阶段? 135
2生产的集中为什么必然导致垄断? 136
3当代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是什么? 138
4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是什么? 141
5战后垄断与竞争的关系有哪些新发展? 142
6垄断利润与垄断价格的关系是什么? 142
7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46
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职能和性质是什么? 148
二、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150
1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作用? 150
2如何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可能性是什么? 155
4如何比较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垄断的研究? 158
5对“新中间阶级”的观点应如何认识? 160
6如何认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61
第六篇 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过程 165
一、产业资本的循环与周转 165
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哪些阶段和采取哪些职能形式? 165
2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是什么? 166
3如何理解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167
4为什么说资本是一种运动而不是静止物? 168
5资本周转理论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169
6如何正确掌握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的区分?
7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171
8加快资本的周转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意义? 172
二、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 174
1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174
2社会资本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175
3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与理论前提是什么? 176
4社会资本运动正常进行的条件是什么? 178
5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什么? 179
三、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资本运行 180
1 如何认识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对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的全面统治? 180
2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调节的总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182 
3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节有哪些方式? 184
4什么是“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调节机制? 1 84
5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主要政策和手段是什么? 185
第七篇 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经济关系 190
一、国际分工与国际竞争的新发展 190
1当代世界经济格局有哪些新的特点? 190
2如何认识战后国际分工的形成与发展? 193
3当今世界经济竞争有哪些新的特点? 196
4战后跨国公司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197
二、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发展 200
1什么是经济全球化与一体化发展? 200
2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形式有哪些? 203
3什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其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205
4什么是区域经济集团化? 206
三、当代世界经济关系的发展及特点 209
1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是什么?
2世界经济调节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什么? 212
3知识经济的发展对南北关系的影响是什么?
4如何认识和评价国际依附理论? 222
第八篇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228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228
1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228
2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如何论述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的?230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235
1如何理解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
2如何认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37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40
1所有权与所有制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240
2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及其理论依据是什么? 242
3如何理解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的理论?
第九篇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7
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确立 247
1如何正确理解传统社会主义理论中的反市场倾向? 247
2如何评价苏联、东欧国家提出的市场社会主义理论? 249
3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如何提出的?
二、中国“渐进式”市场化改革的特点与成功经验 254
1中国与苏联东欧两条改革道路的区别是什么? 254
2中国“渐进式”改革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256
3中国“渐进式”改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257
4如何认识“渐进式”改革存在的矛盾及政策调整? 25 9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1如何理解现代市场经济的结构与运行机制?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262
3如何发展和培育我国的商品市场? 263
4如何理解要重点发展我国的生产要素市场?
第十篇 中国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 268
一、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 268
1如何认识传统国有经济管理体制的弊端? 268
2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经历了哪些阶段? 269
二、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271
1如何认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理论与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 271
2为什么说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并不是搞私有化? 274
3为什么说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有利于产权明晰? 276 
三、国有经济的战略调整和战略改组 278
1如何认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推进国有企业改组? 
2如何认识实施培育大型企业集团的战略?
3如何认识国有中小型企业的股份合作制改革? 
四、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完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 283 
1如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 283
2如何认识现代公司制度的治理结构? 286
3如何认识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缺陷? 288
4如何完善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 291
第十一篇 政府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 294
一、政府经济职能与宏观经济调控 294
1如何认识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经济职能? 294
2我国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295
3如何理解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平衡? 296
二、中国宏观经济体制改革 298
1近年来中国财政体制主要进行了哪些改革? 298
2近年来中国金融体制主要进行了哪些改革? 301
三、克服市场疲软,增加国内有效需求 304
1如何理解扩大有效需求是我国长期的重要任务? 304
2导致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基本原因是什么? 304
3应采取哪些经济政策来增加国内有效需求? 305
四、城镇居民就业状况与就业政策的分析 307
1我国目前下岗分流与再就业工程的基本状况怎样? 307
2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 308
3如何正确认识投资与就业的关系? 308
4如何正确认识调整产业结构与就业的关系?
5如何正确认识经济体制改革与就业的关系?
第十二篇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分析 312
一、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312
1当前为什么要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 312
2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是什么? 314
3对科技工作与管理劳动应如何正确认识? 316
4如何正确认识私营企业家的管理工作及其收入问题? 318
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状况 322
1应当如何认识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 322
2居民收入差距过大会对国民经济运行造成怎样的影响? 324
3适当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应采取哪些经济政策? 325
三、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收入分配政策 326
1效率与公平的含义是什么? 326
2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是什么? 328
3如何理解我国实行的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 331
四、我国现阶段必须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331
1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 331
2如何正确理解按生产要素分配与劳动价值论的关系? 332
第十三篇 中国农村经济发展与城镇化建设 335
一、加快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 335
1如何正确认识当前农村的经济形势? 335
2应当如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336
3如何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337
4怎样继续搞好扶贫开发工作? 338
二、积极推进农村的各项经济改革 338
1如何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法制化建设? 338
2如何深化粮食和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339
3如何推进农村税费制度改革? 339
4如何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 340
三、积极推进城镇化,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341
1推进城镇化的重大战略意义是什么? 341
2怎样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加快小城镇发展步伐?
第十四篇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经济全球化 343
一、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343
1影响经济增长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343
2促进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344
3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 346
4如何认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 347
二、我国要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348
1如何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 348
2如何理解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351
3为什么说节约资源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351
4如何理解保护环境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35 2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标与策略 354
1如何认识经济结构调整是中国“十五”计划的主线? 354
2如何理解“两个大局”的思想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
3西部大开发应采取哪些经济对策? 355
四、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发展 358
1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
2中国加入WTO后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
后 记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