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第一集(平装)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第一集(平装)
|
ISBN: | 7-300-03805-0/F.1145 |
条码: | |
作者: |
成思危
相关图书
|
装订: | 0 |
印次: | 1-1 |
开本: | 0 |
定价: |
¥32.00
折扣价:¥28.80
折扣:0.90
节省了3.2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F1145-A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1-09-28 |
|
内容简介: |
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中国的一名学者,一位政治家,一个民主党派领导人——成思危教授对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的研究与思考。作者运用复杂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中国的改革与发展问题,努力探索及阐明虚拟经济的特点与发展规律,并积极研究和推动风险投资在中国的发展。作者在书中提出的建议,力争在技术上可能,经济上合理,法律上允许,操作上可执行,进度上可实现,政治上能为有关各方所接受,以尽量减少实施过程中的阻力。
|
作者简介: |
成思危教授1956年毕业于华东化工学院无机化学专业,1984年4月获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2000年底获香港理工大学荣誉工商管理博士学位。现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主任、中国软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等院校的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科学学报》编委会主任等职。近20余年,成思危教授致力于系统工程在过程工业的应用研究及软科学、管理科学的研究,其主要研究领域为复杂科学、虚拟经济及风险投资。近年来他一直领导着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探讨中国改革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与“热点”问题,为国家高层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
章节目录: |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乌家培:重读《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新感
成思危同志写作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第一集),是在一年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当时举行首发式因我外出参加其他学术活动而未去,拿到书就比较晚了。这本书不仅厚重而且内容很有分量,拿到后没有时间细读,但粗略翻阅一下,就意识到它是以广泛、深入的国内外调查研究做基础的。那时我对该书的第一印象是两个“实”字:务实和求实,为解决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问题而探索。
最近,在学习江泽民同志关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论述的同时,有机会通读了成思危同志的上述著作,又有一些新感:
一、研究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问题的新视角。
《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研究》(以下简称《研究》)所研究的问题,都是我国在经济转轨
过程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它们包括企业管理、政府管理、事业单位改革、住房制度改革、农村消费市场、社会保障体系、跨国公司发展、风险投资兴起、金融危机治理,以及新经济的挑战等等,这些问题既是微观的又是宏观的,既与管理学有关又与经济学有关,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且其本身往往构成一个复杂系统。
诸如此类问题的研究,不仅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以及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而且还需要哲学、数学、统计学、系统科学等一般性科学理论、方法的指导和帮助。令人兴奋的是:《研究》成功地运用了系统科学的新发展——复杂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所研究问题的外部环境、内部结构、发展现状,并根据中国的实际,参考外国的做法,先确定其改革和发展的目标模式,再提出从发展现状演进到目标模式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步骤,使得出的结论较具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尽管目前复杂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还不尽完善,但它以研究社会经济问题中普遍存在的非线性、非均衡、随机和混沌等现象,确是有指导意义的,也是一种有力的工具。传统的经济研究通常对改进研究方法不够重视。“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认识和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利益刚性、习惯惰性等复杂问题,不能没有新的方法和手段。《研究》为我们分析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问题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二、研究风险投资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的新思路。
《研究》除第一章“新经济与中国21世纪的发展”具有综述性外,其他各章都是按所研究的问题排列的。章章内容丰富,且各有“亮点”,尤其是对策建议部分。需要强调的是,《研究》中风险投资(即创业投资)和虚拟经济(即金融市场)的研究最富特色。特别是对风险投资及其在我国发展问题的分析尤为精辟。成思危同志被誉为“中国风险投资之父”不是偶然的。
风险投资乃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种有效的投资方式。我国的风险投资事业虽已有叶—多年的历史,但发展仍不够理想,亟待改进。《研究》从宏观的体制和机制、微观的组织和运行、实务操作这三个层次,来研究中国风险投资发展问题。对我国风险投资发展的战略目标及其实现所需的制度创新条件,选好风险投资项目的职责和标准等问题,一一做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
《研究》的作者对风险投资的研究,有深厚的积累,既了解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发展风险投资的经验和教训,又熟悉中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曾向政府建议要按“支持而不控股,引导而不干涉”的原则鼓励民间风险投资的发展。本着“大胆试、允许看、不争论”的精神,积极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风险投资发展道路,这就使研究风险投资及其在中国的发展有了一条新的思路。
三、研究中国特色改革模式与发展道路的新贡献。
《研究》就我国的经济和金融、企业和公司、投资和市场、政府和事业单位、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改革和发展问题,进行了独到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对策建议。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用数据、案例、事实以及国内外比较分析所反映出来的有中国特色的渐进式改革模式和持续的发展道路。
2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渐进式改革和快速、健康、持续的发展,在保持社会稳定的条件下极大地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为迎接21世纪新经济的来临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基础。与激进式改革相比较,渐进式的改革的收益明显超过成本,有较好的绩效。1978—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于10%,远快于同期世界平均增长速度。“九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分别增长5.7%和4.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提前三年于1997年实现了比1980年翻两番的战略目标。2000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总额突破10000亿美元,排名升居世界第七位。这说明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是同经济体制的渐进改革分不开的。
《研究》不仅是——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对策建议书,而且还是一本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改革模式与发展道路的学术性专著,它为研究基于中国国情的改革模式与发展道路做出了新贡献。
除以上三点重读《研究》所得的新感外,我还再次为成思危同志在学术研究中的“认真”与“勤奋”所激励。《研究》蕴含的资料之丰富,为—般研究著述所罕见。最后,我期盼着《研究》的第二集的问世。
(本文作者系中国信息协会副会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2003.6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