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外文论——马曼丽内陆欧亚研究自选集 -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专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塞外文论——马曼丽内陆欧亚研究自选集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专著
|
ISBN: | 978-7-311-04462-6 |
条码: | |
作者: |
马曼丽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版1次 |
开本: | 0 |
定价: |
¥98.00
折扣价:¥93.10
折扣:0.95
节省了4.9元
|
字数: |
442千字
|
出版社: |
兰州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528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4-05-01 |
|
内容简介: |
“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主要收入的是1978年以来我国内陆欧亚诸方向研究的代表性成果,同时选择了部分国际欧亚学的经典名著,涉及区内众多民族、多种文化类别的语言、文字、风俗、宗教、生产和生活方式等内容及其相互影响,在研究方法和资料构建上独显欧亚视野的优势和特色。 该套丛书的出版宗旨是:使读者能够在欧亚这一视野下系统、全面地品读历史,审视文化传统的发生、发展和变迁,认识我们的历史文化在世界文明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推动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进步。 系统出版这些成果,对于指导我们国家的发展实践和构建稳定的发展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其研究方法与研究成果,对于我国的民族史、宗教史、边疆史、各断代史乃至中华文化传统等现代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启发和推动作用,也将意义深远。 本书是“欧亚历史文化文库”中的一种。作者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从事沙俄侵华史研究,后转而研究西北边疆民族、西北史地;近十几年,在跨国民族领域有一定的理论建树,进而涉及边疆安全学领域。40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相关研究课题,出版著作近20部,发表论文几十篇;曾获国家级、省部级奖励和国际优秀论文奖。现从中精选出欧亚探险家与中国西北史地研究、地方文化研究、民族史研究和跨国民族研究等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文论,如公元前的丝绸之路开拓家——中国张骞、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的中国寻宝活动、论西域文化的三大变异及其对建设中华现代文化的启迪、论中国发展民族学的理论框架与视角特色、从历史民族学视角论蒙古族历史发展的特点及其启示等,以飨读者。
|
作者简介: |
马曼丽,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中心教授。著有《土尔扈特部的西迁及其重返祖国的斗争》《新疆历史论文集》《巴图尔珲台吉与俄国》《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等,译有《准噶尔汗国史》。
|
章节目录: |
目录
学术路上的一些人生感悟(代序) / 1
欧亚探险家与中国西北史地研究
1 公元前的丝绸之路开拓家——中国张骞 / 3
1.1 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背景 / 3
1.2 第一次出使西域 / 6
1.3 第二次出使西域 / 9
1.4 张骞与丝绸之路 / 12
2 中国古代西行求法与海洋探险家——法显高僧 / 17
2.1 法显西行时期的“佛教热”与中西交通之状况 / 18
2.2 西行足迹与当时的西域诸国 / 21
2.3 佛国巡礼及南海归航 / 27
2.4 《佛国记》及法显西行的历史作用 / 32
3 震惊东南亚的佛门千里驹——中国玄奘法师 / 37
3.1 佛门千里驹——中国玄奘法师的成才之路 / 38
3.2 艰难西行 / 41
3.3 中国翻译学的奠基人 / 46
3.4 《大唐西域记》的历史贡献 / 50
4 中国著名少数民族旅行家与政治家——耶律楚材 / 53
4.1 成才 / 54
4.2 楚材的身世 / 57
4.3 奉诏西行数万里 / 62
4.4 著述《西游录》 / 68
4.5 《西游录》述评 / 72
4.6 中华民族的一位少数民族历史名人 / 74
5 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与中国西北 / 78
5.1 走上探险之路 / 78
5.2 九死一生 / 83
5.3 沙漠中的骄子 / 86
5.4 塔里木河初航 / 89
5.5 古代楼兰和罗布泊 / 93
5.6 闯入西藏 / 99
6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的中国寻宝活动 / 105
6.1 帕米尔古道探索 / 106
6.2 埋藏在沙海中的瑰宝 / 114
6.3 丝路古道和汉代长城 / 127
6.4 敦煌藏经洞骗宝 / 132
7 日本大谷光瑞考察队及其敦煌、于阗探宝 / 137
7.1 三次探险概述 / 137
7.2 佛迹巡礼 / 142
7.3 丰富而珍贵的文物 / 147
8 俄国探险家科兹洛夫与黑城哈拉浩特文化 / 151
8.1 从临时工到探险家 / 151
8.2 黑城——哈拉浩特 / 156
8.3 居延异彩 / 164
民族史研究
9 我国蒙古族土尔扈特部的西迁 / 171
9.1 土尔扈特部西迁的原因 / 171
9.2 土尔扈特部西迁后与祖国的联系 / 175
9.3 震惊世界的悲壮东归事件 / 178
10 巴图尔珲台吉与俄国 / 183
10.1 巴图尔称汗前与俄国的关系 / 183
10.2 巴图尔珲台吉与俄国关系的性质 / 187
10.3 应如何评价巴图尔珲台吉? / 189
11 评噶尔丹与俄国的关系 / 193
11.1 17世纪70年代噶尔丹的对俄政策 / 193
11.2 80年代的俄、准联合军事行动 / 196
11.3 穷途末路时期的噶尔丹与俄国的关系 / 199
12 四卫拉特联盟初探 / 203
12.1 四卫拉特的起源和四卫拉特联盟的形成 / 204
12.2 四卫拉特联盟的性质、作用 / 208
12.3 四卫拉特联盟的崩溃 / 212
13 明代瓦剌与西域 / 216
13.1 瓦剌势力始入西域 / 216
13.2 脱欢、也先时期瓦剌对其西域近邻的政策 / 219
13.3 也先死后瓦剌活动重心移向西域及其与中亚的关系 / 223
14 叶尼塞吉尔吉斯人的迁徙与中亚吉尔吉斯民族的形成 / 228
14.1 叶尼塞吉尔吉斯人的早期流落天山 / 228
14.2 吉尔吉斯天山分支的形成发展 / 231
14.3 中亚吉尔吉斯民族的形成 / 233
15 论吐谷浑与周邻的关系 / 237
15.1 吐谷浑崛起时期与羌氐等族关系的性质 / 237
15.2 吐谷浑兴盛时期与周邻关系的实质和特色 / 240
15.3 这一时期吐谷浑的内外关系对其生命力的作用 / 245
16 魏晋时期鲜卑的西进 / 249
16.1 鲜卑西进与乌孙的迁徙 / 249
16.2 鲜卑西进与氐、羌的关系 / 253
17 成吉思汗的奖惩机制 / 258
17.1 成吉思汗奖惩机制的指导思想与特点 / 258
17.2 成吉思汗的奖惩机制造就了其兴国胜敌的精兵 / 262
17.3 成吉思汗利用奖惩机制创造了治国安民的奇迹 / 265
地方文化研究
18 论西域文化的三大变异及其对建设中华现代文化的启迪 / 271
18.1 西域文化的三大变异 / 271
18.2 西域文化巨大变异的原因与实质 / 275
18.3 西域文化变异对建设现代中华文化的启迪 / 282
19 全球化时代民族文化变异的特征和中国的“全球化文化想象” / 286
19.1 关于全球化的观念 / 286
19.2 当代文化变异的时代特征与构建中华现代文化社会结构 / 291
19.3 著书的智囊价值与学术价值追求 / 298
20 论中国发展民族学的理论框架与视角特色 / 301
20.1 西方发展人类学产生的背景与主要发展理论评介 / 302
20.2 构建中国发展民族学的理论框架探讨 / 305
20.3 中国发展民族学理论的视角特色 / 312
21 从成吉思汗经略西北边疆的成败看文化力的作用——纪念成吉思汗登大汗位800周年 / 315
21.1 对成吉思汗经略西北边疆辉煌文略的剖析 / 315
21.2 对成吉思汗经略西北边疆失误的剖析 / 319
21.3 从蒙元时期西北边疆的统一又分裂看文化力的非凡作用 / 321
22 从成吉思汗的成功看蒙古族的优秀思想文化传统 / 325
22.1 “谜”一般的成功奇迹 / 325
22.2 成吉思汗成功的三大因素 / 327
22.3 蒙古族优秀思想文化与中华文化 / 333
23 发扬西藏社会文化的优秀传统(专论) / 336
24 弘扬华夏文明,恢复“民族自信力” ——关于开展中华民族的“民族自信力”讨论的建议 / 339
24.1 从吴潘两位前辈对中华民族的评价说起 / 339
24.2 中华民族是世界唯一没有中断的万年古文明的文化传人 / 340
24.3 弘扬当代世界需要的和美共荣的中华文明 / 342
跨国民族研究
25 跨国民族地缘冲突的动因与和平跨居条件的思索——以国际典型的跨国民族冲突为例 / 349
25.1 跨国民族的两种截然不同的遭遇 / 349
25.2 跨国民族地缘冲突及其分立主义的主要动因探索 / 352
25.3 跨国民族和平跨居的条件与构建地缘综合安全保障体系 / 356
26 论中国西北跨国民族的和平跨居模式 / 362
26.1 跨国民族的地缘冲突与和平跨居 / 362
26.2 跨国民族取向与国家传统文明底蕴的关系 / 365
26.3 跨国民族和平跨居与文明共存 / 369
27 论历史上的中华经济文化圈 / 373
27.1 农耕与游牧经济关系的二元对立论与统一共生论 / 373
27.2 中华南北矛盾统一的经济文化圈论 / 375
27.3 经贸关系决定论 / 377
28 论当代跨国族体问题中凸显的非传统安全威胁 / 385
28.1 当代跨国族体问题中,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表现 / 386
28.2 外国强权势力的干预是跨国民族问题严重化的原因 / 389
28.3 消解以非传统安全威胁为特征的跨国民族问题的途径 / 394
29 论中国西北长治久安跨越式发展急需推行的三大变革 / 399
29.1 变革土地固定的承包制为国家调控下的生产资料流动和自由组合后的大生产模式 / 399
29.2 发展模式变革与建构边疆长治久安的凝聚结构 / 401
29.3 边疆民族地区变革发展模式必须贯彻的几个原则问题 / 404
30 从17世纪俄蒙关系档案谈利益原则 / 409
30.1 清代西北边疆民族关系中体现的利益原则 / 409
30.2 沙俄侵略中国边疆所运用的威逼与利诱相结合的利益原则 / 412
30.3 利益原则在西北边疆安全治理中的地位及对现代的启迪 / 415
31 跨国民族发展道路三论 / 421
31.1 一论当代构建资本主义同质化、一体化民族国家的时代已经终结 / 421
31.2 二论全球化跨国民族时代多民族中国国家安全的核心问题 / 425
31.3 三论遍布世界的跨国族体向“和谐共生”“殊途同归”发展的道路 / 431
附录:马曼丽教授学术生涯与学术成就掠影
一、致力于西北边疆研究的学术之路——马曼丽教授访谈录 / 437
二、马大正先生为《俄蒙关系历史档案文献集》中文版所写序言 / 444
三、郝时远先生为马氏主编的《中国西北跨国民族研究丛书》所写序言 / 450
四、论跨国民族理论研究范式体系的建构——兼论马曼丽教授之跨国民族研究的理论建树 / 454
五、《学术年鉴》对马氏《论构建中国发展民族学的理论框架与视角特色》的评价 / 468
六、马老师不倦求索的学术生涯 / 470
七、主要论著 / 473
索 引 / 478
后 记 / 495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