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计算机应用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公共课系列)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计算机应用基础(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高职高专规划教材·公共课系列)
ISBN:978-7-300-19697-8 条码:
作者: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组织编写 张振国 王学成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9.00  折扣价:¥35.10
折扣:0.90 节省了3.9元
字数: 478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2014T0357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4-08-25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知识;第二章 操作系统;第三章 Word文字处理;第四章 Excel;第五章 PPT幻灯片制作;第六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七章 多媒体应用;第一八章 数据库应用。

作者简介:
张振国,教授。从事编译原理、离散数学、数据结构等课程教学多年。参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分级教学的研究与探索》、《基于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无纸化考试系统研究》多项课题。参与编写《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计算机应用基础习题与上机指导》。

章节目录:
目录
第1章计算机基础知识 1
1.1 计算机概述 1
1.1.1 计算机的发展 1
1.1.2 计算机的分类 3
1.1.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 4
1.1.4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4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4
1.2.1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6
1.2.2 计算机软件系统 12
1.3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14
1.3.1 进位计数制及其转换 14
1.3.2 二进制数的算术运算与逻辑运算 17
1.3.3 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 17
1.4计算机安全 21
1.4.1 计算机安全概述 21
1.4.2 计算机病毒 22
1.4.3 计算机黑客 23
1.4.4 计算机安全的政策法规 25
习题一 25
第2章 Windows 7操作系统 28
2.1 Windows简介 28
2.1.1 操作系统的功能与分类 28
2.1.2 Windows的发展 29
2.1.3 Windows 7的特点 29
2.1.4 Windows 7的界面 30
2.2 Windows 7的基本操作 34
2.2.1 Windows 7的启动和退出 34
2.2.2 窗口和对话框的基本操作 34
2.2.3 开始菜单的基本操作 38
2.2.4 任务栏的操作 40
2.2.5 创建使用快捷方式 41
2.3 Windows 7的磁盘管理和文件管理 42
2.3.1 磁盘管理 42
2.3.2 文件系统及文件夹 45
2.3.3 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47
2.4 Windows 7的系统设置 51
2.4.1 控制面板功能选项 51
2.4.2 控制面板的启动 52
2.4.3 控制面板的常用操作 53
2.5 Windows 7常用附件的用法 55
2.5.1 计算器的用法 55
2.5.2 记事本的用法 56
2.5.3 画图的用法 57
习题二 59
第3章文字处理Word 2010 62
3.1 Word 2010概述 62
3.1.1 Word 2010简介 62
3.1.2 Word 2010启动与退出 63
3.2 Word 2010的窗口 63
3.2.1 Word 2010窗口的组成 63
3.2.2 Word 2010窗口各组件的操作 63
3.2.3 Word 2010文档基本操作 65
3.3 文档编辑 70
3.3.1 案例分析 70
3.3.2 文字录入 71
3.3.3 文本的编辑 73
3.4 文档排版 77
3.4.1 案例分析 77
3.4.2 字符格式设置 78
3.4.3 段落格式设置 80
3.4.4 格式刷的使用 83
3.4.5 分栏 83
3.4.6 首字下沉 84
3.4.7 样式与模板 85
3.5 图文混排 86
3.5.1 案例分析 86
3.5.1 插入图片 87
3.5.2 插入艺术字 90
3.5.3 插入自选图形 90
3.5.4 插入数学公式 92
3.5.5 插入SmartArt图形 93
3.5.6 插入文本框 94
3.6 表格处理 95
3.6.1 案例分析 95
3.6.2 建立表格 95
3.6.3 表格对象的编辑 96
3.6.3 表格格式设置 97
3.6.4 表格数据的处理 100
3.7 邮件合并 101
3.7.1 案例分析 101
3.7.2 邮件合并 102
3.8 插入引用 104
3.8.1 案例分析 104
3.8.2 脚注和尾注 105
3.8.2 创建目录 106
3.9 页面设置及输出 107
3.9.1 页面设置 107
3.8.2 页眉和页脚 109
3.8.3 打印预览与打印输出 111
3.10 Word 2010的帮助功能 112
习题三 113
第4章电子表格Excel 2010 114
4.1 Excel 2010概述 114
4.1.1 Excel 2010的启动与退出 114
4.1.2 Excel 2010 界面 115
4.1.3 工作薄的基本操作 116
4.2 工作表数据的输入 117
4.2.1 案例分析 117
4.2.2 单元格的选定 117
4.2.3 单元格各种数据的输入 118
4.2.4 系列数据的填充 122
4.3 工作表的编辑 124
4.3.1 案例分析 124
4.3.2 单元格中数据的编辑方法 125
4.3.3 单元格的基本操作 125
4.3.4 工作表的保护 127
4.3.5 窗格的拆分和冻结 129
4.3.6 批注的添加和编辑 130
4.4 工作表的格式化 134
4.4.1 案例分析 134
4.4.2 单元格格式设置 135
4.4.3 工作表的设置 139
4.4.4 条件格式的设置 141
4.5 数据处理 142
4.5.1 案例分析 142
4.5.2 单元格引用 143
4.5.3 公式与函数 143
4.5.4排序和筛选 148
4.5.5分类汇总 152
4.5.6数据透视表 153
4.6 创建数据图表 156
4.6.1创建图表 156
4.6.2创建图表 157
4.6.3图表的修改与美化 159
4.7 页面设置与打印输出 161
4.7.1 Excel 2010的视图 161
4.7.2 页面设置 161
4.7.3打印输出 162
习题四 163
第5章演示软件PowerPoint 2010 166
5.1 PowerPoint 2010基础知识 166
5.1.1 PowerPoint 2010的界面 166
5.1.2 PowerPoint 2010视图模式 167
5.2 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保存与关闭 170
5.2.1 创建演示文稿 170
5.2.2 打开、保存和关闭演示文稿 171
5.2.3 幻灯片版式的选择 172
5.3 编辑幻灯片中的对象 173
5.3.1 案例分析 173
5.3.2 文本、段落与项目符号和编号 174
5.3.3 插入图片 177
5.3.4 插入表格 178
5.3.5 插入图表 178
5.3.6 插入形状和SmartArt图形 178
5.3.7 插入音频和视频 179
5.4 幻灯片的设计 180
5.4.1 案例分析 180
5.4.2 幻灯片设计方案的选择 181
5.4.3 幻灯片母版 182
5.4.4 幻灯片内容的格式化 184
5.4.5 幻灯片的插入、删除和次序的调整 184
5.5 设置动画效果 185
5.5.1 案例分析 185
5.5.2 设置动画效果 186
5.5.3 超链接 189
5.6 幻灯片放映 191
5.6.1 幻灯片放映方式 191
5.6.2 放映过程的设置与操作 193
5.7 打印和输出演示文稿 194
5.7.1 打印演示文稿 194
5.7.2 保存并发送演示文稿 195
习题五 196
第6章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 198
6.1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 198
6.1.1 计算机网络的概念 198
6.1.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199
6.1.3 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199
6.1.4 网络协议和网络体系结构 200
6.1.5 网络连接的硬件设备 201
6.2 Internet简介 201
6.2.1 Internet的发展 202
6.2.2 Internet提供的服务 202
6.2.3 个人计算机接入Internet的方式 203
6.2.4 IP地址和域名 203
6.3 Web服务 204
6.3.1 Web技术和工作模式 204
6.3.2 使用IE浏览器浏览网页 205
6.3.3 使用搜索引擎在网页上搜索信息 207
6.4 文件的下载与上传 210
6.4.1 文件下载和上传的含义 210
6.4.2 利用Web服务下载文件 210
6.4.3 利用FTP服务进行下载 211
6.5 电子邮件服务 212
6.5.1 电子邮件的基本概念 212
6.5.2 注册电子邮箱 213
6.5.3 管理电子邮件 214
习题六 217
7.1 多媒体技术概述 218
7.1.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 218
7.1.2 多媒体的类型 218
7.1.3 多媒体技术的特性 218
7.1.4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方向 219
7.2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221
7.2.1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21
7.2.2 常用多媒体硬件设备 222
7.2.3 常用多媒体软件 224
7.3 多媒体数据 226
7.3.1 多媒体数据的分类及特点 226
7.3.2 音频数据 227
7.3.3 静态图像数据 228
7.3.4 视频数据 229
7.3.5 数据压缩标准 230
7.4 多媒体软件的应用 230
7.4.1 Photoshop CS3软件的应用 230
7.4.2 Authorware 7.0软件的应用 239
习题七 244
第8章 数据库应用基础 245
8.1 数据库基础知识 245
8.1.1 数据库技术中的概念 245
8.1.2 数据库的发展 246
8.1.3 数据模型 247
8.1.4 关系模型 248
8.1.5 关系数据库的设计 249
8.2 Access 2010简介 250
8.2.1 Access 2010概述 250
8.2.2 Access数据库的基本对象 252
8.3 数据表的建立和使用 254
8.3.1案例分析 254
8.3.2数据表结构 255
8.3.3创建数据表 256
8.3.4编辑数据表 258
8.3.5数据表的使用 260
8.3.6表间关系 260
8.4 数据查询 263
8.4.1案例分析 263
8.4.2创建查询的方法 263
8.4.3设计视图查询 265
8.4.4创建参数查询 268
8.5 建立窗体和报表 269
8.5.1案例分析 269
8.5.2建立窗体 270
8.5.3建立报表 272
习题八 276
精彩片段:
1.2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大部分。
计算机的硬件是指由电子器件、机械部件等构成的计算机的物质设备。计算机的主机及其外部设备统称为硬件。
计算机的软件是指各种程序、数据以及有关文档资料的总称。软件的主要任务是“管好、用好”计算机;监视和维护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实现各种规定的功能;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使用效率。
计算机系统中,硬件和软件一起协同工作,缺一不可。没有硬件,软件就没有了工作的物质基础;同样,没有了软件,硬件也是无法发挥其作用的。
硬件和软件可以相互渗透、相互取代。由硬件实现的一些功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通过软件来完成(通常称为“硬件软化”),原来是软件完成的任务也可由硬件加以实现(通常称为“软件硬化”)。
计算机系统组成如图1-3所示。

图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之间的关系如图1-4所示。

图1-4 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之间的关系
1.2.1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⒈计算机硬件结构
计算机硬件系统有5个基本部件:输入设备、输出设备、控制器、运算器和存储器。它们的关系如图1-5所示。

图1-5 冯•诺依曼计算机模型
⑴运算器:也称算术逻辑单元(ALU),是计算机进行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的部件。算术运算有加、减、乘、除等。逻辑运算有比较、移位、与运算、或运算、非运算等。
⑵控制器:主要用来控制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以及各个部件之间的协调运行。控制器由程序计数器、指令寄存器、指令译码器和其他控制单元组成。
⑶存储器:主要功能是存放运行中的程序和数据。在冯•诺伊曼计算机模型中,存储器是指内存。存储器中有成千上万的存储单元,每个存储单元存放一组二进制信息。对存储器的基本操作是数据的写入或读出,这个过程称为“内存访问”。为了便于存入或取出数据,存储器中所有单元均按顺序依次编号,每个单元的编号称为“内存地址”,当运算器需要从存储器某单元读取或写入数据时,控制器必须提供存储单元的地址。
存储器的最小存储单位称为“位”(bit),只能存储一位二进制数“0”或“1”。8位二进制数组成一个字节(Byte),字节是存储器的基本单位,存储一个英文字母需要一个字节,而存储一个汉字则需要两个字节。由若干个字节组成的一个存储单元,称为“字(Word)”。一个存储单元存放一个数据或一条指令。如果一台计算机能一次能并行处理8个字节的数据,我们称这台计算机的字长为64位。
比字节大的存储单位还有KB、MB、GB、TB等,它们之间的进率是1024,即:
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1TB=1024GB。
【注意】所有的计量单位字母都应大写。
⑷输入设备:第一个功能是用来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第二个功能是由用户对计算机进行操作控制。常见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数码相机等设备。还有一些设备既可以作输入设备,也可以用做输出设备,如软盘、硬盘等。
⑸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转换成为用户熟悉的形式,如数字、文字、图形、声音等。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硬盘、音箱等。
在现代计算机中,往往将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个集成电路芯片内,这个芯片称作CPU(中央控制单元)。CPU性能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台计算机性能的高低。
⒉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为:人们预先将编制好的程序,利用输入设备将其输入到计算机内存,同时转换成二进制代码,计算机在控制器的控制下,从内存中逐条取出程序中的每一条指令,交给运算器去执行,并将运算结果送回存储器的指定存储单元,当所有的运算任务完成后,程序的执行结果利用输出设备输出。
3.一台完整的微机硬件组成
⑴“主机”
这里的“主机”是由“主机”箱和箱内的各种硬件组成,大部分的计算机硬件设备,如电源、主板、CPU、内存条、硬盘、显示卡、声卡和光盘驱动器等,都装在主机中。
主机箱有卧式和立式两种,立式机箱具有更多的优势。
⑵CPU
CPU是PC机的核心,其主要技术指标是主频和字长。主频是指CPU工作频率,主频越高,工作速率也越快。如Petium4 3.0G,其工作主频为3.0GHz。字长标识了CPU并行处理数据的能力,常见的CPU的字长为8位、16位、32位和64位,目前新上市的CPU的字长基本上都是64位。现在,市场上主流的CPU生产商是Intel、AMD。 图1-6所示是Intel Corei5-3 470 CPU。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