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进化论视角下中国近代和谐思想的嬗变研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进化论视角下中国近代和谐思想的嬗变研究
ISBN:9787560636085 条码:
作者: 赵璐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大32开
定价: ¥25.00  折扣价:¥23.75
折扣:0.95 节省了1.25元
字数: 200千字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数: 132页
发行编号:5606 每包册数: 20
出版日期: 2015-02-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采取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了中国近代进化论的思想渊源、发展脉络以及进化论对中国近代思想观念变革的影响,并对进化论视角下中国近代伦理思想的转型尤其是中国近代“和谐”思想的主要框架和基本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书中详尽论述了中国近代的义利和谐思想、群己和谐思想、消费和谐思想以及社会和谐思想,从而展示出中国近代和谐思想的时代内涵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本书可供人文社科类学者、党政干部、事业单位管理者及社会工作者参考与阅读。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章 近代中国进化论研究综述 1
一、近代中国进化论思想的传播原因及其特点 3
二、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渊源及其历史分期 7
三、近代思想家的进化论思想 11
(一) 严复的进化论思想 11
(二) 康有为的进化论思想 15
(三) 梁启超的进化论思想 17
(四) 孙中山的进化论思想 18
(五) 章太炎的进化论思想 20
(六) 陈独秀的进化论思想 22
四、近代中国进化论的历史作用 25


第二章 进化论与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 31
一、近代中国进化论的思想渊源 31
(一) 中国古代变易思想 31
(二) 今文经学的朴素进化观 36
(三) 西方进化学说 41
二、近代中国进化论的发展脉络 58
(一) 近代中国进化论的准备时期 59
(二) 近代中国进化论的发展时期 61
(三) 近代中国进化论的鼎盛时期 63
(四) 近代中国进化论的衰落时期 65
三、进化论与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 68
(一) 近代思想家对进化论的选择与吸收 68
(二) 进化论与中国近代思想观念的变革 98
第三章 中国近代的义利和谐思想 111
一、中国传统义利观的近代转型 111
二、中国近代的义利和谐思想 117
(一) 王韬、陈炽、何启、胡礼垣的义利和谐思想 117
(二) 康有为的义利和谐思想 119
(三) 严复的义利和谐思想 122
(四) 谭嗣同的义利和谐思想 124
(五) 梁启超的义利和谐思想 125
三、中国近代义利和谐理念的历史意义及其当代价值 127


第四章 中国近代的群己和谐思想 129
一、传统观念下的群己关系 129
(一) 先秦时期的群己关系 130
(二) 两汉、隋唐、宋元时期的群己关系 135
(三) 明清时期的群己关系 138
(四) 传统群己关系的近代转型 138
二、近代群己和谐思想的理论渊源 141
(一) 中国传统群己观念的影响 141
(二) 进化论与西方近代“群己”观念 147
三、近代群己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151
(一) 利己与利群的对立统一:人与社会的和谐 153
(二) 利己与利他的对立统一:人与人的和谐 161
(三) 培养公德意识是群己和谐的有效途径 170
四、近代群己和谐思想的特点 175
(一) 近代群己和谐思想与救亡图存紧密联系 175
(二) 群己关系呈现中西二元价值取向 179
五、近代群己和谐思想的现实意义 183
(一) 政治和谐——群己和谐思想之政治意义 184
(二) 文化和谐——群己和谐思想之文化意义 186
(三) 教育和谐——群己和谐思想之教育意义 187
(四) 社会和谐——群己和谐思想之社会意义 189


第五章 中国近代消费价值观的和谐意蕴 192
一、“义利”并重、“义利”和谐的价值基础  192
二、“己他”两利、“己他”和谐的价值原则 195
三、“俭奢”和谐、适度消费的价值取向 197
四、近代消费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199


第六章 中国近代的社会和谐思想 202
一、中国近代社会和谐思想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 202
二、近代主要人物的社会和谐思想 207
(一) 魏源的社会和谐思想 207
(二) 洪秀全的社会和谐思想 209
(三) 康有为的社会和谐思想 213
(四) 梁启超的社会和谐思想 219
(五) 严复的社会和谐思想 223
(六) 孙中山的社会和谐思想 226
(七) 李大钊的社会和谐思想 231
(八) 陈独秀的社会和谐思想 233
三、对中国近代社会和谐思想的评判 236


附录 作者发表论文简介 242


参考文献 248


后记 254

精彩片段: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