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中国近代人物宪制思想评论.1,维新(宪法、行政法学著作) - 宪法、行政法学著作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中国近代人物宪制思想评论.1,维新(宪法、行政法学著作) 宪法、行政法学著作
ISBN:978-7-5620-5719-2 条码:
作者: 周叶中 江国华 主编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89.00  折扣价:¥80.10
折扣:0.90 节省了8.9元
字数: 625千字
出版社: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页数: 586页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5-0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是近代中国法律思想研究之一,全书总结了清末至戊戌变法前后一段时间内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历程。这一时期,中国由强盛走向衰落,列强入侵,船坚炮利的现实使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向西方学习,以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这一时期,主要的思想主题就是维新。

作者简介:
周叶中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珞珈杰出学者,武汉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代表性著作《代议制度比较研究 》。
江国华 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国家2011计划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首席科学家,代表性著作《宪法哲学导论》。

章节目录:
总 序 1

龚自珍:一祖之法无不敝,千夫之议无不靡 1
林则徐:民惟邦本 20
魏 源:履不必同,斯于适足;治不必同,斯于利民 38
徐继畬:政不在治民,而在养民 55
洪仁玕:国家以法治为先,法制以遵行为要 63
冯桂芬:法苟不善,虽古先,吾斥之;法苟善,虽蛮陌,吾师之 78
王 韬:君民共政,并治天下 99
翁同龢:法不阿贵,贵贱同法 111
张之洞:立宪本旨,不外乎达民情、采公论两议 122
黄遵宪:无一事不立会、无一人不结党乃立宪国之通俗 142
严 复: 立宪非他,即是众治 158
郑观应:宪法乃国家之根柢 174
容 闳:人人有亡天下之责,人人有救天下之权 187
李鸿章:变法者兴,因循者殆 213
康有为:设议院以通下情,立宪法君民合治 234
梁启超: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275
谭嗣同:得变法,以图民智民富民强 306
汤化龙:言论自由乃宪政之基 323
唐才常: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44
载 湉:瀛台冷霜钟粹夜,变法图强罔生死 357
慈 禧: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 373
奕 劻:立宪一事,固有利而无弊 397
善 耆: 立宪之根本基于地方自治 412
载 泽:立宪政体,利君利民不便于官 423
端 方:所谓宪法者,诸法之渊源也,一国之大本大法也 441
戴鸿慈:立宪之要在自治 462
陈 范:清议救国难济世,化笔为戎映雪轩 478
张 謇:立宪大本在政府 491
于式枚:立宪在求其实而不徒震其名 512
岑春煊:惟有立宪,方可救亡 523
汪大燮:图谋宪政,投袂“五四” 543
载 沣:立宪法以图江山永固,明政举奈何星火燎原 561
溥 仪:安命达天堪久在,心安体舒任祸福 575

后 记 585

精彩片段:
总 序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命运多舛。
在遭受鸦片战争(184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中日甲午战争(1894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以及日寇侵华战争(1937年)等民族屈辱和苦难的历程中,朝野双方阵营中的诸多人士,均在痛苦地思考或探索“救亡图存”的可能方案……正是在他们的主导或者推动下,洋务运动(1861年~1894年)、戊戌变法(1898年)、庚子新政(1901年~1911年)、共和革命(1911年~1912年)、新文化运动(1915年~1923年)以及联省自治运动(1920年~1925年),等等,相继登上近代中国的历史舞台,并成为推动中国政治和社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百年之后,反顾这些历史人物,他们或为朝中贵族,或为知识精英,或为一介书生,但多怀忧国救世之情;他们或为君主立宪主义者,或为民主立宪主义者,但多持公益之心;他们或留存长篇专论,或仅有只言片语,但多有震耳发聩抑或发人深省之力……
沧海桑田,英雄几何?在个人命运为历史遭遇所裹挟的时代,但凡在为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而思索而操劳的人,不管他贵为天子,抑或贱若草芥,都堪称他所处时代之英雄。因为一个时代所能够留存久远的东西,通常不是器物,而是思想;一个民族所能够传承久远的东西,往往也不是器物,而是思想。正是思想刻录了时代的记忆,只有思想方可映衬出民族的魂魄。所以,思想史,也只有思想史,才是一个国家或者一个民族演进史的灵魂所在。
百年立宪,辈出英雄!他们或为立宪奔走呼号,或为立宪奋笔疾书,或为立宪变法新政,或为立宪流血牺牲……他们或因其主张为后人所传颂而备享哀荣,或因其观点为时代所不容而饱受诟病。但他们一律都是思想者,都是民族思想史的贡献者,是他所处的那个时代的英雄人物。
思想乃勇敢者的游戏。唯有真的猛士,才敢于在民族危亡之际亮出变法主张;唯真的猛士,才敢于在国家危难关头推出新政方案;唯有真的猛士,才敢于为民族大义宣扬其主张,而不计身家性命;唯有真的猛士,才敢于为国家长治坚守其观点,而不计生前生后之评说……
思想是思想者的精灵。她有穿透躯体的力量,她有超越时空的灵性。
烛古鉴今。缅怀近代中国立宪过程中的历史人物,吾等或当扪心自问,或当躬身反省:一百年过去了,我们为思想界贡献了什么?我们有关中国立宪的思考与讨论是否超越了前人?抑或我们还在重复着先辈们当年的议题?抑或我们有关中国立宪的思考与讨论根本就达不到当年的高度和深度?……
明清思想家顾炎武曾作诗《精卫》,以明其志。细细品味其意其境,深为思想者的孤独、勇敢、坚韧、悲情和一往无前的秉性而震撼。这种秉性是思想家顾炎武的,也是所有思想者所固有的。正是那些或如精卫填海,或如杜鹃啼血,或如春蚕吐丝的思想者们,用他们的精灵铺就了近代中国的立宪思想史……所以,用近代中国启蒙思想家顾炎武之《精卫》一诗,隐喻近代中国立宪人物,或正恰当。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编者
2014年7月10日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