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成本会计(第六版) -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新编成本会计(第六版)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
ISBN: | 978-7-5611-8453-0 |
条码: | |
作者: |
刘爱荣、于北方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28.00
折扣价:¥25.20
折扣:0.90
节省了2.8元
|
字数: |
|
出版社: |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4-06-01 |
|
内容简介: |
本教材共八个项目:了解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掌握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全面认识产品成本计算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项目一 了解成本会计的工作内容 任务一 知晓成本会计的含义、分类及其作用 任务二 了解成本会计的概念、职能及工作组织 任务三 掌握成本核算的原则和要求 任务四 熟悉成本核算程序和生产费用要素 项目总结 项目检测 项目二 掌握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方法 任务一 归集与分配要素费用 任务二 归集与分配辅助生产费用 任务三 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 任务四 归集与分配损失性费用 任务五 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项目总结 项目检测 项目三 全面认识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任务一 熟悉生产分类 任务二 了解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组成要素 任务三 综合分析生产类型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任务四 正确选择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项目总结 项目检测 项目四 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任务一 理论储备——品种法的工作原理 任务二 品种法的实践应用 项目总结 项目检测 项目五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任务一 理论储备——分批法的工作原理 任务二 分批法的实践应用 项目总结 项目检测 项目六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任务一 理论储备——分步法的工作原理 任务二 分步法的实践应用——逐步结转分步法 任务三 分步法的实践应用——平行结转分步法 项目总结 项目检测 项目七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任务一 掌握分类法的工作原理及实践应用 任务二 熟悉联产品、副产品的成本计算方法 任务三 了解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项目总结 项目检测 项目八 成本报表和成本分析 任务一 编制成本报表 任务二 进行成本分析 项目总结 项目检测
|
精彩片段: |
任务三 归集与分配制造费用 【实训任务】“实训五:制造费用的分配” 一、制造费用的归集 制造费用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应该计入产品成本,但没有专设成本项目的各项生产费用。制造费用的项目一般包括人工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不包括融资租赁费)、保险费、机物料消耗、周转材料摊销、运输费、取暖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办公费、差旅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在产品盘亏、毁损和报废(减盘盈)、季节性及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制造费用的归集应通过“制造费用”总账科目的借方进行,该科目应按不同的生产部门设置明细账,按具体的制造费用项目设置专栏。发生制造费用时,借记“制造费用—XX费用项目”,贷记“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辅助生产成本”等科目。辅助生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可通过“制造费用—XX辅助生产车间”科目的借方进行归集,也可直接在“辅助生产成本”科目的借方进行归集。现列示新光公司基本生产一车间的“制造费用明细账”。 二、制造费用的分配 如果一个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所发生的制造费用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如果一个车间生产多种产品,所发生的制造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分配计人各种产品的成本。在企业的组织机构分为车间、分厂和总厂等若干层次的情况下,分厂发生的制造费用,也应比照车间发生的制造费用进行分配。 制造费用分配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有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分配法、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法、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和作业成本法等。 (一)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 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法是按照各种产品所用生产工人实际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按照生产工人工时比例分配制造费用,同按生产工人工时分配工资费用一样,也能将劳动生产率与产品负担的费用水平联系起来,使分配结果比较合理。
|
书 评: |
本书在现有的同类高职教材中,其特色如下: 1.校企合作,编写团队更加专业化 所有核心编写人员或者是双师型人才,或者是企业的业务骨干,具有丰富的职业教育经验以及扎实的业务功底和实践经验。 2.按工作流程安排项目任务,实现了成本核算的系统化 严格按照企业成本核算的一般流程,组织安排教学内容和实训任务,先分项,后综合,既带领学生实际体验了企业成本核算的常规流程,又系统介绍了不同类型企业的成本核算差异。 3.实现了教辅资源立体式开发,将“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予以推广 教学课件、标准教案、实训素材等丰富的教辅资源的全方位跟进,形成了一个直观、立体的成本会计教学体系。同时通过教辅资源库,起到了将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广泛传播的作用。在课件开发上,突出项目教学法和任务驱动法的要求,按照任务→理论→案例→实操的教学流程,将教学环境、教学方法与教学环节的设计体现于教材和教辅资源库之中。 4.明确设定了教学环境要求,突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 教学环境设定为“机房操作”与“手工实训”穿插进行, 既充分利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也强化了学生的手工认知。教学案例、课后实务、配套实训全部整理为EXCLE文档,方便教学演示与学生实操,拉近了教学与工作岗位的距离。 5.案例数据前后贯通,教材、案例一体化 为了更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成本核算流程,整本教材的案例数据一体化,按照设置成本费用账簿→编制分配表→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分析成本报表的流程设计,环环相扣,严谨逼真。成本报表从编制到分析,采用的是同一套数据,更具有实践性。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