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篇)(第五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篇)(第五版)
ISBN:978-7-5611-7619-1 条码:
作者: 鞠光明、边倩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35.00  折扣价:¥31.50
折扣:0.90 节省了3.5元
字数:
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13-08-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教材共分为10章,分别是计算机网络概述、数据通信基础、网络体系结构、TCP/IP协议、局域网、网络互连技术、IP地址与子网技术、Internet应用技术、网络管理与安全、广域网技术。每一章大致包括“本章概要”、“训教重点、难点”、“能力目标”、“知识讲解”、“典型案例分析”、“习题”等部分。全书结构清晰明了,内容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适合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

作者简介:
鞠光明,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程师。
1.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带头人。
2.《网络安全设计与实施》2010年江苏省高等学校精品课程负责人。
3.主编《微软网络操作系统》,获得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
4.主编《Windows服务器维护与管理教程》第一版、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获高职高专计算机优秀教材一等奖。
5.主编《局域网组成实践(第二版)》教材,机械工业出版社。
6.周敏、鞠光明、杨诚、姚裕宝、崔毓娟,《“分层递进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2011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项目的通知。
7.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网站《网络方案设计》负责人。
8.主持教育部高职高专通信类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TXJZW201001)——《高职通信网络与设备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结题证书,2011.8
9.主编《微软网络操作系统》,获2009年江苏省高等学校评优精品教材。
10.主持教育部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课题——《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案例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现》结题证书,2011.12
11.发表论文:《高职网络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 现代企业教育,2010.12
12.发表论文:《计算机网络专业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电脑知识与技术, 2009.11
13.发表论文:《高职高专计算机网络专业案例教学模式的尝试》,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9
14.发表论文:《服务器负载均衡调度研究》,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7.4

章节目录:
第1章计算机网络概述1

1.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结构和发展1
1.1.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1
1.1.2计算机网络的形成和发展3
1.2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应用4
1.2.1计算机网络的功能4
1.2.2计算机网络的应用5
1.3计算机网络的组成6
1.3.1计算机网络的系统组成6
1.3.2计算机网络的两层子网结构9
1.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9
1.4.1按网络的地理范围分类9
1.4.2按网络的管理方式分类10
1.4.3其他分类方法10
1.5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11
1.5.1总线型网络11
1.5.2环型网络12
1.5.3星型网络12
1.5.4其他拓扑结构13
1.6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14
1.6.1有线传输介质14
1.6.2无线传输介质16
练习题19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21
2.1数据通信系统21
2.1.1通信系统的基本要素21
2.1.2数据通信系统模型22
2.2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23
2.2.1数据和信号23
2.2.2数据通信中的主要技术指标25
2.3数据通信方式28
2.3.1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28
2.3.2同步传输和异步传输29
2.3.3数据通信模式31
2.4数据传输32
2.4.1数据传输的形式32
2.4.2基带传输37
2.4.3频带传输39
2.5多路复用技术39
2.5.1时分多路复用40
2.5.2频分多路复用42
2.5.3波分多路复用42
2.5.4码分多路复用43
练习题43

第3章网络体系结构45
3.1网络体系结构思想45
3.1.1构建网络体系结构的必要性45
3.1.2计算机网络的分层模型47
3.1.3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48
3.2OSI参考模型49
3.2.1OSI分层结构50
3.2.2OSI数据传送单元51
3.2.3各层功能简介52
3.3TCP/IP协议体系结构54
3.3.1TCP/IP协议体系结构概述54
3.3.2各层功能简介55
3.3.3数据传输过程57
练习题61

第4章TCP/IP协议63
4.1网络接口层64
4.1.1物理层64
4.1.2数据链路层67
4.2网络层85
4.2.1网络层功能概述85
4.2.2数据交换技术86
4.2.3IP协议91
4.2.4Internet组管理协议ICMP95
4.2.5ARP协议和RARP协议97
4.2.6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101
4.3传输层102
4.3.1TCP协议103
4.3.2UDP协议108
4.4应用层110
练习题112

第5章局域网114
5.1局域网概述114
5.1.1局域网的特点114
5.1.2局域网的体系结构115
5.2局域网的关键技术117
5.2.1拓扑结构117
5.2.2传输介质与传输形式118
5.2.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119
5.3传统以太网122
5.3.1以太网的产生和发展122
5.3.2传统以太网简介122
5.3.3交换式以太网124
5.4高速以太网125
5.4.1快速以太网125
5.4.2千兆位以太网127
5.4.3万兆位以太网128
5.5虚拟局域网简介129
5.5.1VLAN的概念129
5.5.2VLAN的分类130
5.5.3VLAN的作用131
5.6无线局域网132
练习题134

第6章网络互连技术137
6.1网络互连技术概述137
6.1.1网络互连的概念137
6.1.2网络互连的优点138
6.1.3网络互连的功能138
6.1.4网络互连的类型139
6.1.5网络互连的层次140
6.2网络互连设备143
6.2.1中继器143
6.2.2网桥145
6.2.3路由器147
6.2.4交换机152
6.2.5网关155
6.2.6EPON技术设备156
6.3网络互连的重要概念156
6.4网络互连实例158
练习题159

第7章IP地址与子网技术162
7.1IP地址162
7.1.1IP地址的作用162
7.1.2IP地址的组成163
7.1.3特殊IP地址的形式165
7.2子网技术166
7.2.1子网的划分166
7.2.2子网掩码167
7.2.3子网编址实例168
7.3IPv6技术169
7.3.1IPv6的特点169
7.3.2IPv6地址格式170
7.3.3IPv6地址类型171
练习题171

第8章Internet应用技术173
8.1Internet概述173
8.1.1Internet的发展与现状174
8.1.2Internet的资源与应用175
8.1.3中国与Internet176
8.2域名系统DNS177
8.2.1域名结构177
8.2.2域名解析178
8.3WWW服务179
8.3.1WWW的相关概念179
8.3.2WWW的工作方式及浏览器180
8.3.3WWW的语言181
8.4文件传输服务182
8.4.1FTP模型182
8.4.2匿名FTP服务183
8.5电子邮件服务183
8.5.1电子邮件概述183
8.5.2电子邮件的相关协议184
8.5.3电子邮件的地址与信息格式186
8.5.4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过程187
8.6远程登录服务188
8.6.1远程登录概述188
8.6.2Telnet协议188
8.6.3Telnet工作原理188
8.6.4Telnet的使用189
8.7流媒体技术190
8.7.1流媒体技术简介190
8.7.2流媒体技术应用191
8.8使用ADSL接入Internet实例192
练习题193

第9章网络管理与安全195
9.1网络管理195
9.1.1网络管理概述196
9.1.2网络管理协议197
9.2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199
9.2.1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述199
9.2.2网络安全评估203
9.2.3常见的网络安全技术204
练习题216

第10章广域网技术218
10.1常见广域网设备218
10.2综合业务数字网220
10.2.1ISDN概述220
10.2.2ISDN的用户/网络接口220
10.2.3ISDN的应用221
10.3ATM网络技术221
10.3.1ATM概述221
10.3.2ATM工作原理222
10.3.3ATM局域网224
10.4数字数据网DDN225
10.4.1DDN概述225
10.4.2DDN的组成225
10.4.3DDN的网络结构226
10.4.4DDN的主要特点226
10.4.5DDN的主要业务227
10.5X.25分组交换网228
10.6帧中继230
10.6.1帧中继概述230
10.6.2帧中继的基本原理230
10.6.3帧中继的应用231
10.6.4帧中继与几种业务的比较231
10.7xDSL232
10.7.1xDSL概述232
10.7.2ADSL232
10.7.3其他的DSL233
练习题234
参考文献236
精彩片段:
5.2.2传输介质与传输形式
局域网中常用的传输形式有基带传输和宽带传输两种。基带传输采用数字信号发送,常用的传输介质有双绞线和同轴电缆,介质全部频带被单个信号占用,并采用双向传输技术。宽带传输用于无线电频率范围内的模拟信号的传输,常用的传输介质是同轴电缆,采用单向传输技术。
1.基带系统
使用数字信号传输的局域网定义为基带局域网。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1)采用曼彻斯特编码的方法传输数字信号,介质全部带宽被单个信号占用。
(2)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传输介质是基带同轴电缆。
(3)采用双向传输技术,介质上任意一点加入的信号沿两个方向传输到两端的端接器(终端阻抗器),并在那里被吸收。
(4)基带传输只能达到几公里的距离,因为信号的衰减会引起脉冲减弱,无法实现更远距离上的通信。
(5)采用中继器延伸网络的长度。中继器在两段电缆间向两个方向传送数字信号,在信号通过时将信号放大和复原。在IEEE 802标准中,任何两个站之间的路径中最多只允许有4个中继器。
(6)总线拓扑基带传输局域网的典型实例是以太网。关于以太网的技术规范及所需要的连接器件等,会在后面详细阐述。
双绞线基带局域网用于低成本、低性能要求的场合,双绞线安装容易,但往往限制在1公里距离以内,传输速率为1~100 Mbps。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