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
ISBN:978-7-300-21120-6 条码:
作者: 迟传兴 唐圣辉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16开
定价: ¥25.80  折扣价:¥23.22
折扣:0.90 节省了2.58元
字数: 200千字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211206 每包册数: 16
出版日期: 2015-05-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可分为三大部分,即公差配合、技术测量与常用零件的公差配合与测量。其中,公差配合部分主要讲述了尺寸公差与配合、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的相关知识;技术测量部分主要讲述了检测技术基础、常用量具、三大公差配合的测量的相关知识;常用零件的公差配合与测量部分主要讲述了圆锥的公差配合与键连接的测量,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普通螺纹的公差与测量的相关知识。

作者简介:
迟传兴,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从事中职机电专业教学27年,担任《机械制图》、《差公配合与技术测量》、《钳工工艺与技能》、《电工基础》等课程,编写“十一五”规划教材、主持完成安徽省精品课程、发表论文数篇。编写中等职业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机械识图》(任主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ISBN 978-7-5609-6416-4)。主持完成安徽省精品课程《车工工艺与技能》(任课程负责人),并通过省级验收。

章节目录:
绪论 1
任务一 互换性 1
任务二 标准化与技术测量 3
任务三 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4

第一部分 公差配合
项目一 尺寸公差与配合 7
任务一 公差与配合的术语及定义 7
任务二 标准公差与基本偏差系列 14
任务三 基准制 31
任务四 公差带与配合的选用 32

项目二 形位公差 39
任务一 形状公差 39
任务二 位置公差 41
任务三 公差原则 44
任务四 形位公差的选用 48

项目三 表面粗糙度 53
任务一 表面粗糙度概述 53
任务二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 55
任务三 表面粗糙度的标注及选用 57

第二部分 技术测量
项目四 检测技术基础 71
任务一 测量的基本概念与量值传递 71
任务二 计量器具 73
任务三 测量方法的分类与测量误差 75

项目五 常用量具 79
任务一 长度计量器具 79
任务二 角度计量器具 91

项目六 三大公差配合的测量 97
任务一 尺寸误差检测 97
任务二 形位误差检测 101
任务三 表面粗糙度检测 110

第三部分 常用零件的公差配合与测量
项目七 圆锥的公差配合与键连接的测量 115
任务一 圆锥公差与圆锥配合 115
任务二 平键与花键的检测 120

项目八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124
任务一 滚动轴承公差 124
任务二 滚动轴承配合 126

项目九 普通螺纹的公差与测量 130
任务一 普通螺纹概述 130
任务二 普通螺纹的公差 132
任务三 普通螺纹的测量 133

参考文献 136

精彩片段:
一、互换性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零件互换的情况,例如,机器、汽车、拖拉机、自行车上 的零件坏了,只要换上相同型号的零件就能正常运转,而不必要考虑生产厂家,之所以这 样方便,就是因为这些零(部)件具有互相替换的性能。要实现专业化生产,就必须采用 互换性原则。 在机械工业中,互换性是指在同一规格的一批零件或部件中,任取其一,不需要任何 挑选或附加修配(如钳工修配)就能装在机器上,达到规定的功能要求。这样的一批零件 或部件就称为具有互换性的零件或部件。 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
二、互换性的分类
零件的互换性按互换的程度可分为完全互换性和不完全互换性两种。
1.完全互换性
若零部件在装配或更换时,不经挑选、调整或修配,装配后即能满足预定要求,这样 的零部件就具有完全互换性。
2.不完全互换性
若零部件在装配或更换时,允许有附加选择或附加调整,但不允许修配,装配后能够 满足预定要求,这样的零部件具就有不完全互换性。 在单件生产的机器中(特重型、特高精度的仪器),往往采用不完全互换。这是因为 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互换将导致加工困难(甚至无法加工)或制造成本过高。为此,生产 中往往把零部件的精度适当降低,以便于制造。然后再根据实测尺寸的大小,将制成的相 配零部件分成若干组。使每组内的零部件尺寸差别比较小。最后再把相应组的零部件进行 装配。这样既解决了零部件的加工困难,又保证了装配的精度要求。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