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东学西渐——美国大学核心课程中的华夏经典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东学西渐——美国大学核心课程中的华夏经典
ISBN:978-7-306-05086-1 条码:9787306050861
作者: 黄永钢 鲁曙明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大32开
定价: ¥38.00  折扣价:¥36.10
折扣:0.95 节省了1.9元
字数: 228千字
出版社: 中山大学出版社 页数: 172页
发行编号:H195.5 K203 每包册数: 40
出版日期: 2015-03-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华人教授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为大学生开设通识课程“中国经典文化”,结合中西方的教育理念,让外国学生真正感受中国经典文化中所蕴含的哲理思想,从而激发外国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本书是这种在跨文化语境中教授中国经典思想作品的实践总结。具体内容包括《易经》《诗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楚辞》以及汉乐府、魏晋古诗、唐诗宋词等。

作者简介:
  黄永钢,云南师范大学英语本科,贝勒大学美国研究硕士,纽约圣约翰大学世界现代史博士,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现代语言文学系教授,大纽约地区中文教师学会理事,2009-2013年美国华人人文社会科学协会理事,《美国中文教学与研究》(Journal of Chinese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 the U.S.)主编,2006-2007年《彼岸》杂志历史专栏作者,曾发表数十篇历史散文和学术论文,出版散文集:《美国遐思》,纽约,2007,传记:《顾雅明传》 (合著)纽约,2013。
  鲁曙明,马里兰大学跨文化传播学博士,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教授、中国项目主任。出版《旅美学者看台湾:21世纪台湾社会考察与分析》等专著,主编《西方人文社科前沿述评》大型系列丛书30余卷,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5-2006年任美国华人传播学学会会长,2003-2007年任美国华人人文社会科学协会会长,现任大纽约地区中文教师学会会长。

章节目录:
第一章经典文化课程设计思想
一、中国思想和文学的发展
二、教学教材
三、课程大纲
四、教学反映
五、学生评论
第二章 《周易》——中国古代文化的启示性文本
一、中国文化的思想基础
二、“象”思维模式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三、古典诗词中的丰富意象
四、骈偶和谐韵:文学修辞风格的奠基
五、简朴:一个重要的文学传统
六、《周易》与中国古典文化教学
七、学生评论
第三章 《诗经》和汉诗英译

精彩片段:
  前言
  2009年秋季,我们在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 City University ofNew York - Brooklyn College)第一次开设了作为全校核心课程之一的中国经典文化课。纽约市立大学美国最大的公立大学系统,有40多万学生,20多个分校,分布在纽约市五个行政区中。布鲁克林学院是市立大学重要的分校,有17000多名学生,其中硕士和博士研究生3000多名,是一所以人文学科为主的四年制综合性大学。为满足中产阶级和移民子弟的高等教育需求布鲁克林学院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第32任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奠基,是一所全国有名、学术地位突出的公立大学,被称为“穷人的哈佛”。布鲁克林学院也是全美最早全面开设核心课程的学校之一。现在,布鲁克林学院在纽约市立大学首先把中国经典纳入核心课程教育,介绍给美国大学生,在当今这个联系日益紧密的世界,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核心课程( Core Curriculum)也译为通识课程。西方的本科四年制大学,向来有注重文知识学习的传统。设置核心课程,即要求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须修习规定的文科课程。这就是西方高等教育的重要观念:通才教育( Liberal Arts),核心课程长期以来一直是美国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给学生提供广阔的人文和科学的背景知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使其能够清晰准确地表达思想;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了解当代文明的背景,即历史、艺术和哲学;打好终身学习和承当社会领导责任的基础。
  布鲁克林学院开设完整的核心课程已有40多年的历史,本科学生必须在文学艺术、世界历史文化和科学探索三个方面选修各种课程,其中的经典文化课一直以古希腊哲学和文学为教学内容,教材为荷马、埃斯库罗斯、阿里斯多芬、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文化巨人的思想作品。其他的古代文明,比如印度和中国,从未被纳入核心课程的基础
  课之中。
  这种以西方文明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自然有其历史、社会和政治的背景,但是明显落后于21世纪世界经济和文化全面交流的现状。增设中国经典文化课,将优秀的中国古典文化介绍给美国大学生,改变以西方思想为中心的单一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学习其他辉煌文明的机会,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纽约市立大学的多元文化教学,是对以西方历史为中心
  的观念以及课程设置的一个重要突破。
  参照已有的古希腊经典文化课的教学大纲,我们设计了精读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学作品的课程( Classic Culture)。主要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译成英文的中国原典,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报告和写作,达到既定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分为哲学和文学两大部分,从原典选出部分内容,涵盖《易经》、《诗经》、《论语》、《孟子》、《老子》、《庄子》、《楚辞》
  以及汉乐府、魏晋古诗、唐诗和宋词。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美国学生基本上没有接触过中国的经典文化,有的仅仅听说过孔子的名字,缺乏对中国哲学和文学的最基本认识。但是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思考所学内容,教师的引导和课堂讨论,学生感到困难逐步减小,学习兴趣越来越浓。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了解中国哲学和文学原典的基本精神以及古典文学的主要表现方法。不少学
  生从开学时对中国文化所知甚少到后来被深深吸引。通过阅读精选的中国古代思想和文学作品,美国学生大致了解了中国主要文学传统的风格特点和历史背景,绝大多数同学都能从各篇文学作品中看出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倾向,了解了以抒情为主要传统的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些基本特点,比如《诗经》的赋、比、兴和唐诗的对偶结构。
  几个学期的实践证明,这是一次富有成效的努力。迄今我们已经授课四年多,教学效果良好,受到普遍欢迎。在短短一个学期的学习中,美国学生培养起来的学习兴趣,对中国哲学思想和文学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大大超出了我们的预想。
  教学过程中产生两个强烈的感受:一是中国经典中的哲思和文学具有强大的精神力量,能够穿越历史文化的隔阂,深深打动美国学生的心灵,如同中国人学习这些经典时所感受到的同样的分量,这显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普世价值的内涵。二是中国文化丰富深刻的内容可以通过英语传达给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语言的隔阂并不能影响对中国文化的深刻理解、欣赏和热爱。
  我们的教学实践显示:尽管中关两国有着历史文化的差异,但在文化和精神的深层次上,两个民族是相通的;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思想感情是完全可以互相理解和沟通的。只要运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了解文化的异同,深入思考,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这本书是我们在跨文化的语境中教授中国经典思想作品的实践总结。我们自幼受中国文化的熏陶,成年负笈海外,长期在国外学习和生活,对美国社会和西方文明进行了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在教学中,我们结合中国和西方的教育理念,采用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启发式现代教育方法,将东西方文化在各个层面进行比较,将优秀的古代思想和现代的
  先进观念相联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学生普遍反映中国经典文化课为他们开启了一道新的思想的大门,引领他们进入了一个前所未见的新天地。
  在一定的意义上,这本书是一本思想对话集;是东西方文明的对话;是中国古代哲人和当代美国青年的对话;也是留美华人学者和美国大学生的对话。从每一章的“学生评论”中,读者可以切实感受到这个多维度对话的深度、广度和分量,也可以从中真实地了解到优秀的美国大学生训练有素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正是这种能力和开放的思想,使他们能够在短短一个学期之中,从几乎对中国古代文化知识的零起步,达至相当深度的了解。我们相信,作为以勤奋著称的中国学生,从美国学生的学习方法中,一定也可以获得启发,提高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更为令人欣喜的是,从这些学生的文章中,我们看到了东西方文明在思想和感情上的深度交流,看到了中国优秀文化的伟大力量,无远弗届,中国文化被西方年轻人理解、欣赏甚至热爱。展望未来,各种文明有望通过对话学习借鉴,取得相互了解,达到文化的交融,和谐相处。
  这对于我们这些中国改革开放初期出国留学的新一代学人,在西方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属于莫大的鼓舞和奖励。

  2014年8月 于纽约
书  评: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