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让科学做什么?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今天让科学做什么?
|
ISBN: | 978-7-309-12955-7/G.1713 |
条码: | |
作者: |
江晓原 黄庆桥 李月白 著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16开 |
定价: |
¥56.00
折扣价:¥53.20
折扣:0.95
节省了2.8元
|
字数: |
221千字
|
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364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17-06-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是一本全新的科学读物,旨在正面回答“今天我们应该让科学技术做什么”这个极为严肃的问题。全书分为“上编·思考”和“下编·示例”两大部分:上编针对长期在社会大众普及宣传中关于科学技术的误解和误导,深入分析阐述今天应该如何从总体上看待科学技术,并清醒认识科学技术正面和负面的双重价值,以及科学技术和现代资本密切结合之后带来的新形势和新后果;下编通过12个精心选择的专题,结合当下中国科技创新的国情,以示例的形式分析了如下4类情形:我们应该努力追赶并已取得成绩的;中国和西方都在努力解决的;充满争议但目前不得不做的;既有争议又无必要的。 全书说理清晰,深入浅出,适合有关科技决策和管理的政商人士、各种传媒的从业人员,以及关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各界读者阅读。
|
作者简介: |
江晓原,1955年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理学学士;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理学硕士、理学博士,是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春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已在海内外出版专著、文集、译著如《天学真原》《科学外史》《性张力下的中国人》等90余种,发表论文150余篇;除大量学术论著外,还长期在京沪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了大量书评、影评及文化评论。科研成果及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3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黄庆桥,1979年生,理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副研究员。从事中国当代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与教学,主攻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中国大科学工程研发史;发表论文30余篇,著有《钱三强与中国科学》《平易近人》(合著);曾获教育部组织的全国高校“形势与政策”教育教学优秀论文一等奖、上海交通大学SMC-晨星优秀青年教师等荣誉。 李月白,1990年生,科学技术史专业在读博士。2009-2013年就读于吉林大学物理学院理论物理专业,理学学士;2013年至今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
|
章节目录: |
目录 导言 江晓原 上编思考 关于科学的三大误导(修订版) 江晓原 “全球变暖”背后的科学政治学 江晓原 引力波的科学社会学 江晓原 ——兼论媒体如何对待科学新闻 在数字城堡遇见戈尔和斯诺登 江晓原 大学是对抗互联网+的最后堡垒吗? 江晓原 星际航行:一堂令人沮丧的算术课 江晓原 地球2.0?又一堂令人沮丧的算术课 江晓原 阿波罗登月:用科学工具竖一块冷战里程碑 江晓原 核电就是魔鬼,也要与它同行吗? 江晓原 ——《核电员工最后遗言》中文版序 影响因子是用来赚大钱的 江晓原穆蕴秋 ——剥开影响因子的学术画皮(一) 影响因子是可以操弄的 江晓原穆蕴秋 ——剥开影响因子的学术画皮(二) 从韩春雨事件看影响因子迷信之误人 江晓原 科学已经告别纯真年代 江晓原杨天 为什么人工智能必将威胁我们的文明? 江晓原 下编示例 我们应该努力追赶并已取得成绩的 “北斗”系统的重要意义 黄庆桥 中国为什么需要航空母舰? 黄庆桥 中国为什么需要大飞机? 黄庆桥 高铁:中国的亮丽名片 黄庆桥 中国要强“芯” 黄庆桥 反卫星武器 李月白 ——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中国和西方都在努力解决的 太阳能技术:尚未展现光明前景 李月白 以邻为壑:垃圾处理的困境 李月白 充满争议但目前不得不做的 机器人新时代:你准备好了吗? 黄庆桥 核电的核废料:世界性难题 李月白 既有争议又无必要的 生命科学的禁区:克隆人与基因改造 李月白 我们应该主动联系外星人吗? 李月白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