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熙选集 - 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朱德熙选集
20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
|
ISBN: | 7-5602-3114-4/H.173 |
条码: | |
作者: |
袁毓林/编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精装 |
印次: | 1-1 |
开本: | 大32开 |
定价: |
¥27.00
折扣价:¥25.65
折扣:0.95
节省了1.35元
|
字数: |
458千字
|
出版社: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545页
|
发行编号: | |
每包册数: |
5
|
出版日期: |
2001-12-01 |
|
内容简介: |
“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八大家’选集”包括《黎锦熙选集》《王力选集》《吕叔湘选集》《胡裕树、张斌选集》《朱德熙选集》《邢福义选集》《陆俭明选集》,是八位学者现代汉语语法论著精华之集大成。八位学者二十世纪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学术成果标示着100年里该领域的研究水平和所达到的高度,正如本丛书主编季羡林先生所言:“所选八家,实慎重考虑、缜密权衡之结果,对‘大家’之名,均当之无愧。”研习“八大家”七部选集,可以对上个世纪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所谓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编选者不是简单的搜集排列,其编辑过程是对论著的深刻理解和再创造的过程。这得益于七位编选得黎泽渝、郭锡良、黄国营、范开泰、袁毓林、萧国政、沈阳也都是此领域著名学者,他们对“八大家”论著的体味和把握体现在编选之中。
|
作者简介: |
朱德熙先生,1920年10月24日生,江苏省苏州人氏。少年时代,他在父母的督促下练毛笔字,背诵古文和诗词,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教育;十一二岁就开始阅读《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镜花缘》等古典小说,还翻阅了二十余本一套的《历朝通俗演义》,在修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养成了读书自学的好习惯。同时,他主动接受新文化的洗礼,阅读鲁迅的《狂人日记》,巴金的《新生》《灭亡》《家》《春》《秋》,苏联革命年代的小说《表》《面包》《士敏土》,艾思奇的《大众哲学》,斯诺的《西行漫记》等。他早年曾在南京钟英中学、上海正始中学、上海大同大学附中读书,其满怀爱国热情投入上海的抗日救亡运动;不仅参加了示威游行,还跟同学一起参国“赴京请愿团”到南京请愿,被军警在无锡拦截,押送回上海。可见先生年轻是并不是一个埋头读书的先生,而是一个热爱国家、关心政治、并且勇于投身社会的热血少年。1939年朱德熙先生考取了昆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于第二年,转入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先生曾在昆明中法大学中文系任教,并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1946年到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1952年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任工作,并应邀赴保加利亚索非亚大学任教,1955年回国,此后他一直在北京大学中文系工作,并于1979年晋长为教授。先后担任过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北京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中国语言学会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中国语言学会副会长、会长,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兼《世界汉语教学》主编,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理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规划小组顾问,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民主同盟第五、六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六、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文教委员会委员等职。在这繁重的社会活动之外,他仍孜孜不倦地从事学术研究和教学工作,并不断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成果问世。1991年年12月,朱德熙先生病重,被确诊为不治之症。1992年7月19日清晨6时6分,先生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逝世,享年72岁。
|
章节目录: |
汉语;语法单位;关于语法分析;中心词分析和层次分析;汉语语法体系;语法分析和语法体系;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对象是什么;汉语语法的特点;名法结构;黏合式和组合式;指称和陈述;关于向心结构的定义;变换分析中的平行性原则;形式和意义;关于划分词类的根据;词类概说;词类答问;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关于动词形容词“名物化”的问题;数词和数词结构;定词和状语的区分与体词和谓词的对立;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说“的”;关于《说“的”》;北京话、广州话、文水话和福州话里的“的”字;“的”字结构和判断句;汉语名法里的歧义现象;说“差一点”;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包含动词“给”的复杂句式;“在黑板上写字”及相关句式;句子和主语;主语和宾语;方言分区和连读变调刍议;潮阳话和北京话重叠式象声词的构造;汉语方言里的两种反复问句;两种反复问句在汉语方言里的分布;从方言和历史看状态形容词的名词化兼论汉语同位性偏正结构;自指和转指。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