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图书查询索引 版别索引 分类索引 中图法分类 专业分类 用途分类 制品类型 读者对象 自分类 最新 畅销 推荐 特价 教材征订
综合查询
自动控制原理辅导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书名: 自动控制原理辅导
ISBN:7-5606-1038-2 条码:
作者: 屈胜利 千博 朱欣志  相关图书 装订:平装
印次:1-1 开本:大32开
定价: ¥24.00  折扣价:¥22.80
折扣:0.95 节省了1.2元
字数: 398千字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页数:
发行编号:1309B0 每包册数:
出版日期: 2003-01-01
小团购 订购 咨询 推荐 打印 放入存书架

内容简介:
本书是“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和考研辅导书。书中自始至终强调基本概念。全书共分九章,包括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求解,系统的时域分析和动态响应,根轨迹分析法,频率响应分析法,应用频率响应法进行系统的校正与综合,采样控制系统理论,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本书不仅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和重点阐述、难点剖析,还分析了大量综合性较强的典型例题,各章都附有适量的自测题,便于读者自检自测。书末提供了数套考研试题以供参考。
本书除了作为考研辅导书外,同时也可作为本科生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课程的教学参考书,对非控制专业的研究生和工程技术人员也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第一章 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
1.1 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 1
1.1.1 系统 1
1.1.2 模型 2
1.1.3 控制 4
1.1.4 控制理论的基本任务 9
1.2 重点及难点 10
1.3 例题分析 12
1.4 自测题 13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及求解 14
2.1 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 14
2.1.1 列写数学方程 14
2.1.2 关于非线性的处理 17
2.1.3 传递函数 19
2.1.4 传递函数的计算 24
2.1.5 反馈系统的传递函数 26
2.1.6 利用传递函数求解输出响应 27
2.2 重点及难点 29
2.3 例题分析 30
2.4 自测题 35
第三章 系统的时域分析和动态响应 38
3. 1 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 38
3.1.1 稳定性分析 39
3.1.2 稳定性的劳斯—霍尔维兹(RouthHurwitz)判据 40
3.1.3 系统的性能指标 46
3.1.4 系统的动态响应及其分析 49
3.1.5 稳态误差及误差产生的原因 56
3.1.6 稳态误差的计算 59
3.1.7 扰动作用下的稳态误差 62
3.1.8 系统灵敏度分析 63
3.2 重点及难点 64
3.3 例题分析 65
3.4 自测题 68
第四章 根轨迹分析法 70
4.1 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 70
4.1.1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71
4.1.2 根轨迹方程 72
4.1.3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法则 74
4.1.4 广义根轨迹 80
4.1.5 利用根轨迹解决工程问题 85
4.2 重点及难点 87
4.3 例题分析 89
4.4 自测题 93
第五章 频率响应分析法 95
5.1 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 95
5.1.1 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96
5.1.2 频率特性的表示方法 98
5.1.3 典型环节的频率特性 100
5.1.4 开环对数频率特性图的绘制 101
5.1.5 闭环频率特性图的绘制 103
5.1.6 奈奎斯特(Nyquist)稳定性判据 104
5.1.7 伯德(Bode)稳定性判据 109
5.1.8 稳定裕度 112
5.1.9 由开环频率特性计算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 114
5.1.10 开环对数频率低中高频段与闭环系统性能的关系 118
5.1.11 s平面、G平面、ln平面的对应关系 120
5.2 重点及难点 121
5.3 例题分析 123
5.4 自测题 130
第六章 系统的校正与综合 134
6.1 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 134
6.1.1 校正方式与控制系统的性能指标 135
6.1.2 期望开环频率特性的设计 135
6.1.3 串联校正 138
6.1.4 反馈校正(并联校正) 142
6.1.5 恒值调节系统的综合 148
6.1.6 复合控制与前馈(顺馈)校正 149
6.2 重点及难点 153
6.3 例题分析 154
6.4 自测题 160
第七章 采样控制系统理论 163
7.1 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 163
7.1.1 采样系统的基本概念 164
7.1.2 信号的采样和恢复 164
7.1.3 Z变换与Z反变换 167
7.1.4 时间离散系统的运动方程及其解法 169
7.1.5 脉冲传递函数 169
7.1.6 采样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73
7.1.7 采样系统的稳态误差分析 176
7.1.8 采样系统的暂态性能分析 178
7.1.9 采样系统的校正 186
7.2 重点及难点 189
7.3 例题分析 191
7.4 自测题 197
第八章 非线性控制系统分析 199
8.1 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 199
8.1.1 非线性系统概述 199
8.1.2 描述函数法 202
8.1.3 相平面分析法 208
8.2 重点及难点 219
8.3 例题分析 220
8.4 自测题 226
第九章 线性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与综合 231
9.1 基本概念与主要内容 231
9.1.1 状态空间与状态方程 232
9.1.2 〖WB〗由状态方程到传递函数的数学模型转换 235
9.1.3 〖WB〗由传递函数到状态方程的数学模型转换 236
9.1.4 状态方程的求解 248
9.1.5 系统的能控性 251
9.1.6 系统的能观性 257
9.1.7 系统的结构分析 259
9.1.8 状态变量反馈与极点配置 262
9.1.9 状态观测器 267
9.1.10 李雅普诺夫稳定性理论 270
9.2 重点及难点 279
9.3 例题分析 284
9.4 自测题 288
附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考研试题〖HT5”SS] 292
附录A 1998年考试试题 292
附录B 1999年考试试题 296
附录C 2000年考试试题 299
附录D 2001年考试试题 302
附录E 2002年考试试题 305
主要参考文献 309

精彩片段:
 
书  评:
“自动控制原理”是自动控制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是研究自动控制技术的基础理论课,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分析和设计方法,为更深入地学习现代控制策略和研究各种自动控制系统打下理论基础。
这是一本为工科类高年级学生编写的教学参考书和考研辅导书。书中包含了作者多年来在科研和教学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与体会,可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内容。本书自始至终强调基本概念,而在材料的阐述过程中,力求避免高深的数学论证。但是,当数学证明能够帮助读者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时,本书也会提供相应的证明。书中提供的例题很丰富,且是从全局出发统一安排的,并有详细的分析解答,因此可以使读者比较好地理解书中讨论的有关内容。
建议读者认真地学习所有例题,从而获得对其更为深入的理解。除此之外,书中每章最后一节还提供了许多自测题以帮助读者自检自测。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的大部分例题及自测题均来自于国内名校近几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题及国内较有影响的几本教材中的例题。
本书由九章和一个附录组成。全书内容概括如下:
第一章介绍有关自动控制系统的一般概念,包括系统的实体、属性、运动、环境、不确定性,模型,控制,自动控制,以及控制理论的基本任务。重点是负反馈原理。
第二章研究控制系统的数学描述及求解,包括系统建模、传递函数、典型环节、框图变换、反馈系统的传递函数及传递函数的求解。
第三章研究系统的时域分析和动态响应,包括BIBO稳定性和劳斯稳定判据,稳态误差,动态响应分析。
第四章研究根轨迹分析法,包括 0°根轨迹、180°根轨迹及参量根轨迹的绘制,系统性能的分析与估算,以及稳定裕度。
第五章涉及到控制系统的频率响应分析,包括频率响应特性及其表示法,Nyquist稳定判据和 Bode稳定判据,由开环频率特性来计算闭环系统的动态性能的二阶类比法和统计归纳法两种方法,稳定裕度,开环对数频率特性低、中、高频段与闭环系统性能的关系,s平面、G平面和L n平面的对应关系。
第六章讨论应用频率响应法进行控制系统设计和补偿的技术,包括期望开环对数频率特性的设计,用伯德图方法设计超前、滞后和滞后--超前串联校正器,反馈(并联)校正,复合控制与前馈校正。
第七章讨论采样控制系统理论,包括采样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的采样与恢复,脉冲传递函数,稳定性分析,稳态误差分析,暂态性能分析及采样控制系统的综合。
第八章涉及到非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和现象,以及相平面法、描述函数法。
第九章介绍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分析法,包括状态空间表示与求解,系统模型变换,系统的能控能观性及判据,系统结构分析,控制系统的状态空间设计方法(状态变量反馈,极点配置设计问题,状态观测器设计),稳定性分析(平衡状态稳定性定义,Lyapunov稳定性判据,渐进稳定性和BIBO稳定性等概念的联系与区别)。
限于作者水平,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恳切希望读者批评、指正。

其  它: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