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实用培训教程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
书名: |
计算机网络实用培训教程
|
ISBN: | 7-5606-1129–X |
条码: | |
作者: |
蒋理
相关图书
|
装订: | 平装 |
印次: | 1-2 |
开本: | 0 |
定价: |
¥31.00
折扣价:¥29.45
折扣:0.95
节省了1.55元
|
字数: |
412千字
|
出版社: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页数: |
|
发行编号: | 1400A1 |
每包册数: |
|
出版日期: |
2002-11-01 |
|
内容简介: |
本书共5章, 较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等基本理论,以及Windows 2000 Server、局域网设备与组网技术、Cisco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等。 本书以因特网中使用的TCP/IP协议为主线,按照从理论到软件再到硬件的顺序展开介绍,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书内容编排合理,新颖全面,图文并茂,生动形象。 本书可作为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培训教程,还可作为各类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计算机网络课程教材,也可供计算机网络爱好者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参考。
|
作者简介: |
|
章节目录: |
第1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1
1.1.1 具有通信功能的批处理系统 1
1.1.2 具有通信功能的分时系统 2
1.1.3 计算机网络 2
1.2 计算机网络的几种主要形式 4
1.2.1 传输技术 4
1.2.2 网络规模 5
1.3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7
1.3.1 环形拓扑 7
1.3.2 总线拓扑 9
1.3.3 星形拓扑 9
1.3.4 网络拓扑的选择 11
1.4 计算机网络的标准 11
1.4.1 有关的国际标准化组织 11
1.4.2 IEEE建议 12
1.4.3 ITU-T建议 12
1.4.4 因特网标准界的一些组织 12
1.5 数据通信的基本特性 12
1.5.1 信息、数据和信号的概念 12
1.5.2 模拟和数字 13
1.5.3 数据传输的形式 14
1.5.4 数据通信方向 14
1.5.5 同步方式 15
1.6 调制与解调 16
1.6.1 调制方式 17
1.6.2 调制解调器的分类 19
1.7 多路复用 20
1.7.1 频分多路复用 20
1.7.2 波分多路复用 21
1.7.3 时分多路复用 21
1.8 差错控制 22
1.8.1 传输差错的性质 22
1.8.2 差错检测码 23
1.9 信息交换方式 25
1.9.1 电路交换 26
1.9.2 报文交换 27
1.9.3 分组交换 28
习题 31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
2.1 网络体系结构 32
2.1.1 网络软件 32
2.1.2 参考模型 37
2.1.3 OSI参考模型和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及其特点 43
2.2 物理层 44
2.2.1 物理层协议描述 44
2.2.2 RS-232-C 46
2.2.3 ISDN 47
2.3 数据链路层 49
2.3.1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50
2.3.2 HDLC——高级数据链路控制 57
2.3.3 因特网中的数据链路层 59
2.4 网络层 63
2.4.1 网络层设计的有关问题 64
2.4.2 路由选择算法 67
2.4.3 拥塞控制 71
2.4.4 因特网上的网络层 75
2.5 传输层 86
2.5.1 传输服务 87
2.5.2 传输协议的功能要素 90
2.5.3 因特网传输协议 94
2.6 应用层 100
2.6.1 应用层概述 100
2.6.2 用户能直接调用的协议 100
2.6.3 DNS 102
2.7 局域网体系结构 104
2.7.1 局域网参考模型 104
2.7.2 IEEE 802标准系列 105
2.8 局域网络介质访问方式 106
2.8.1 查询 106
2.8.2 令牌环 106
2.8.3 载波检测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 108
2.8.4 令牌总线 109
习题 110
第3章 Windows 2000 Server
3.1 Windows 2000 简介与安装 112
3.1.1 Windows 2000简介 112
3.1.2 Windows 2000 Server的安装 114
3.1.3 配置服务器 117
3.2 活动目录 118
3.2.1 活动目录简介 118
3.2.2 配置活动目录 119
3.2.3 活动目录域 124
3.2.4 用户和计算机管理工具 125
3.2.5 添加组织单位到域中 126
3.2.6 创建用户 128
3.2.7 管理用户 129
3.2.8 创建组 130
3.2.9 添加组成员并进行管理 132
3.2.10 在单位中创建其他成员 133
3.2.11 活动目录域的管理 135
3.3 网络协议的配置 136
3.3.1 TCP/IP协议的安装与配置 136
3.3.2 添加新的IP地址 137
3.3.3 查看网卡的配置 138
3.3.4 TCP/IP实用命令 138
3.3.5 NetBEUI协议简介 142
3.4 DNS服务器的配置 143
3.4.1 创建正向搜索区域 143
3.4.2 管理DNS记录 145
3.4.3 DNS实用命令 146
3.5 DHCP服务器的配置 147
3.5.1 DHCP的租用过程 147
3.5.2 DHCP服务器的安装 148
3.5.3 创建作用域 150
3.5.4 配置DHCP服务选项 152
3.5.5 定制DHCP的选项 153
3.5.6 创建超级作用域 153
3.6 IIS的管理和配置 154
3.6.1 IIS简介与安装 154
3.6.2 初识IIS管理器 156
3.6.3 管理Web服务器 157
3.6.4 新建Web站点 160
3.6.5 新建Web虚拟目录 161
3.6.6 管理FTP服务器 163
习题 166
第4章 局域网设备与组网配置
4.1 网络的组成部分 167
4.1.1 服务器 167
4.1.2 工作站 168
4.1.3 网络接口卡 168
4.1.4 电缆系统 168
4.1.5 共享的资源与外围设备 168
4.2 网络接口卡 168
4.2.1 网卡的工作 169
4.2.2 网卡驱动程序 170
4.2.3 网卡线速度 170
4.2.4 网卡总线类型 171
4.3 传输介质 171
4.3.1 双绞线 171
4.3.2 同轴电缆 172
4.3.3 光导纤维 173
4.3.4 无线传输介质 174
4.4 网络互连设备 175
4.4.1 中继器 175
4.4.2 网桥 176
4.4.3 路由器 182
4.4.4 交换机 184
4.4.5 网关 187
4.5 以太网组网配置 188
4.5.1 10Base2网络 188
4.5.2 10Base5网络 190
4.5.3 10BaseT网络 191
4.5.4 100BaseX网络 194
4.5.5 1000BaseX网络 195
4.5.6 以太网组网配置示例 195
4.6 网络的升级 196
4.6.1 网络微分段 197
4.6.2 在现有网络中加入10 Mb/s交换机 198
4.6.3 逐步实施快速型以太网 199
4.6.4 将主干网转换成交换式和快速型以太网 200
4.6.5 几点说明 201
习题 202
第5章 Cisco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
5.1 Cisco路由器基本知识 203
5.1.1 物理端口介绍 203
5.1.2 内存体系结构介绍 204
5.1.3 配置途径 205
5.1.4 命令行配置模式 206
5.1.5 多重引导IOS 210
5.1.6 命令行规则 211
5.1.7 路由器口令的安全管理 212
5.1.8 检查路由器配置及工作状态的常用命令 212
5.2 IP协议的配置 213
5.2.1 IP协议配置的基本原则 213
5.2.2 IP协议配置 214
5.2.3 包过滤功能配置 214
5.3 常见广域网协议配置 216
5.3.1 Cisco HDLC协议配置 216
5.3.2 PPP协议设置 217
5.3.3 ISDN BRI的配置 219
5.3.4 X.25配置 221
5.3.5 帧中继(Frame Relay)配置 223
5.4 IP路由协议配置 227
5.4.1 静态路由配置 227
5.4.2 缺省路由配置 227
5.4.3 RIP路由协议配置 228
5.4.4 IGRP路由协议基本配置 229
5.4.5 EIGRP基本配置 230
5.4.6 OSPF的配置 231
5.4.7 基本 BGP的配置 235
5.4.8 IPX路由配置 236
5.4.9 选择路由协议的几点建议 238
5.5 远程访问服务配置 238
5.6 DDR over PSTN配置 249
5.7 NAT功能配置 253
5.7.1 NAT的几种应用 253
5.7.2 NAT的地址转换 254
5.8 备份配置 257
5.8.1 路由器自身的备份技术 257
5.8.2 线路备份 260
5.9 Cisco交换机配置简介 265
5.9.1 口令设置 265
5.9.2 主机名/提示符的设置 266
5.9.3 设置管理用IP地址 266
5.9.4 设置端口速率 266
5.9.5 双工模式的设定 266
5.9.6 MAC地址表的管理 266
5.9.7 端口portfast的设置 267
5.9.8 配置上行链路(uplinkfast) 267
5.9.9 以太网通道(Ether Channel) 268
5.9.10 VLAN的设置 268
5.9.11 VLAN之间的路由设置 269
习题 270
|
精彩片段: |
|
书 评: |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涉及的技术范围非常广泛。计算机网络不仅涉及到网络和通信的基础理论,在实践中还涉及到网络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网络应用软件的使用和开发、硬件组网、网络工程、网络安全等。网络技术及其应用还在不断更新和发展,本书试图尽可能地将较新、较全、较成熟、较实用的网络理论和实用技术融合在一起,以满足广大读者对网络技术特别是网络新技术熟悉了解的需求。 本书有以下特点: 第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本书既介绍了网络基础理论,又注重了实际应用与操作,包括软件和硬件的应用与配置。全书系统地介绍了网络基础理论,流行的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Server,局域网实用组网技术,网络升级方案,Cisco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等。掌握了本书的内容后,读者可向更高的层次(如考取MCSE或CCNA证书)迈进。 第二,内容新颖。本书在理论和实用技术部分舍弃了许多陈旧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能够反映出现代网络特点的当前较新、较成熟的内容。 第三,以因特网为主线。不论是理论部分还是实践部分,本书都以因特网中使用的TCP/IP协议为主线,将TCP/IP的原理和应用分门别类地融入到了各个章节,以使读者能迅速掌握因特网的有关技术。 第四,理论部分侧重于思路介绍。在理论部分,舍去了一些数学推导过程,而侧重介绍解决问题的思路,目的是使读者能迅速宏观地掌握网络的基本理论。 第五,内容的编排注重循序渐进、先易后难的原则。 本书共分5章,按照从理论到实践、从软件到硬件的顺序展开介绍。 第1章是计算机网络基础,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计算机网络的几种主要形式,局域网的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标准,数据通信的基本特性,调制与解调,多路复用,差错控制,信息交换方式等。 第2章是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介绍了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局域网体系结构,局域网络介质访问方式等。 第3章是Windows 2000 Server,介绍了Windows 2000 Server的安装,活动目录, 网络协议的配置,DNS服务器的配置,DHCP服务器的配置,IIS的管理和配置等。 第4章是局域网设备与组网配置,介绍了网络的组成部分,网络接口卡,传输介质,网络互连设备,以太网组网配置,网络的升级等。 第5章是Cisco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Cisco公司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网络设备生产商,它的路由器和交换机是在组网时经常用到的设备。对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网络性能的好坏。为此,本章介绍了Cisco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的最主要部分,Cisco路由器基本知识,IP协议的配置,常见广域网协议配置,IP路由协议配置,远程访问服务配置,DDR OVER PSTN 配置,NAT功能配置,备份配置,Cisco交换机配置简介等。 值得说明的是,计算机网络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学习中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如果没有真实的实践环境,也应尽可能地模拟出实践环境,多做实验。例如,用户在学第5章Cisco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时,就可利用Cisco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模拟软件来做实验,以弥补没有真实设备的缺憾。 本书的编写参考了国内外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文献,在此对文献的作者表示感谢。 本书的主编为蒋理,副主编为毛锦云、蒋真。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高小林、张瑞纯、蒋早汉、高子贤、丁秀莲、熊祥林、高建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错误或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
其 它: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