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在行走中体会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在行走中体会
王玮
2003-01-30 16:27:07 来源:
《巴黎女人》张耀工作室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巴黎是一座古老的城市,而我们都很年轻,这里什么都不简单,甚至贫穷,意外所得的钱财,月光,是与非,以及那在月光下睡在你身边的人的呼唤,都不简单。”
我翻开手边的这本《巴黎女人》,以最快的速度认识了一个名字——张耀,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集体创作了这本让人赏心悦目的图书。
张耀的文字和摄影都会给人一种很从容的感觉,没有一般旅人的那种疲惫和忧愁。他总是用一种很淡定的方式讲话,像是风吹过山谷后留下的回声,并不浓厚,却会带给你很多臆想。张耀钟爱咖啡,“我不在家里,就在咖啡馆,或是在去咖啡馆的路上”。一直都不知道这句如今被广泛流传的咖啡广告语竟是出自张耀。现在每天转过住所的拐角,看到那间咖啡店用海蓝色的标语牌打出这句话,就会有久违的亲切,似乎认识张耀已经是很久的事情了。而张耀的一本《打开咖啡馆的门》差不多涵盖了旅欧必去的咖啡馆。其实,去咖啡馆早已不是简单地出于对某种饮品的爱好,而是对一种文化的钟情。在欧洲那些大大小小或古典或现代的咖啡馆里,每一间都有自己独特的味道。设想一个悠闲的午后,阳光慵懒地透过镂花的玻璃窗,淡淡的洒落在咖啡馆的木质地面上,泛起悠然的光泽,坐在角落里的男人目光纯净,端着一小杯咖啡,静静地享受一个人的下午,没有争吵,没有结束,可以思考一些事情,或者什么都不想,只是陶醉在咖啡的浓香里。难怪会有如此多的作家选择在咖啡馆里完成作品。正是这种环境的无拘束、无牵绊,才会带给人天马行空的想象,才有机会诞生不朽的作品。
有人评价张耀,用“图书界的王家卫”这样形容,认为他的书是纸上的电影。我不知道他本人是否默许这个说法,不过我倒是很喜欢这个比喻。看王家卫的东西不用刻意地去铭记剧情和理顺人物关系,只要静静地欣赏,会感觉到内心有一条河流在缓缓流淌,那些人和事就像是发生在你最熟悉的昨天。相逢与错失,惋惜和伤感,微笑和眼泪,总让人觉得似曾相识。我想这就是一部好电影吧,能够与你灵魂深处的某种情感或经历碰撞交融。书也一样,即便外在是一种使你困惑的表现方式,你还是可以穿透这些表象与作者以及他意图表达的精神对话。
张耀的书是摄影与文字的结合,并且文字与图片不发生直接联系,各走经纬,更为关注时尚,体现生活。我暂时搁置那些书里的文字,而首先去翻阅图片,速度快的时候会觉得像电影镜头的切换,有在城市森林里忙碌穿梭的印象,在缤纷的色彩后面似乎总有一种隐隐的疏离,带着冷静的神秘。但这个城市的美丽你永远无法抵御,就如海明威所说“巴黎是一场流动的圣节,如果你有幸年轻时到过巴黎,那么终其一生,巴黎都会围绕在你的身边”。
张耀还在万水千山地行走着,继续着他无国界的生活方式。他说每个人都是一个偏见,而他评价自己的创作是“无界的偏见”。其实有没有偏见又有什么关系呢?既然按下快门的时候内心会有感动,书写文字的时候心灵自由,那么这种对自我的坚持就无可置疑。
来源:光明日报2003.1.30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