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一介”书生的家国情怀 记北京大学出版社《儒藏》项目首席专家汤一介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一介”书生的家国情怀 记北京大学出版社《儒藏》项目首席专家汤一介
赵琬微 宋玉萌
2014-11-15 15:24:47  来源: 新华网 
 

  

《儒藏》 首席总编纂:季羡林  项目首席专家:汤一介  总编辑:汤一介  庞朴  孙钦善  安平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6


  编者按:2014年9月10日凌晨,《人民日报》官微发消息称:国学泰斗、北大教授汤一介先生于昨晚8时56分逝世,享年87岁。据汤老夫人透露,汤老去年已经身患重病,但却继续主持编纂《儒藏》,整天为工作操劳。或许正如汤老所言,“我这一生可以说是在读书、教书、写书、编书中度过的。”今天,本网站转发新华网《“一介”书生的家国情怀》,以纪念汤一介先生。

  北京大学未名湖畔,一位87岁的老人依旧笔耕不辍。作为《儒藏》项目的首席专家,他把这个浩大的典籍编纂计划延续到2025年。
作为当代中国哲学界代表性人物之一,从上世纪80年代创建中华文化书院推动“文化启蒙”,到90年代最早提倡“国学”,汤一介把做学问与时代赋予的使命融为一体,思索着中国哲学在不同时代的沉浮。

  “事不避难,义不逃责”

  汤一介1927年生于天津,出身书香门第。父亲汤用彤是久负盛名的国学大师,言传身教对子女影响很大。父亲嘱咐他的两句话“事不避难,义不逃责”是家风。意思是勇于承担困难的事情,对合乎道义的事情负责。

  青年时期,汤一介目睹旧中国积贫积弱,百姓颠沛流离,深感痛心。他曾回忆道:“我十六七岁时,抗战最困难时期,写过一篇文章《一滴汽油一滴血》批评达官贵人浪费汽油。”

  1946年,汤一介考上北京大学。从此一生都在读书、教书、写书、编书中度过。在北大求学时期,他结识了妻子乐黛云——这位后来在中国比较文学界举足轻重的学者。如今,他们过着平静的生活。

  因为历次的政治浩劫,他与同龄人一样,耽误过做学问的大好时光。上世纪80年代,他以“知天命”之年重新焕发学术研究的活力。从此用“只争朝夕”的精神工作,为中国哲学研究的开拓与发展付出辛劳。

  中西方文化“和而不同”

  上世纪80年代起,各种学术思潮涌动,整个社会掀起文化热潮。针对当时兴起的“国学热”、“东方中心论”,汤一介开始就持冷静的态度。

  他曾撰文写道,在中国我是第一个发表文章批评“文明冲突论”的。当时,美国学者亨廷顿发表《文明的冲突》风行一时。对此,汤一介立即给予批评和回应。他用“和而不同”的思想指出,文化可以不同,但可以和谐相处。

  怎样实现文化共处呢?汤一介认为唯一的途径就是对话。只有互相理解、相互尊重,才能取得共识。以北京大学哲学系为核心,组建了中国文化书院,汤一介任院长。书院举办了“文化系列讲习班”,还举办了有数万学员参加的“中外文化比较研究”函授班,推动了当时的文化启蒙运动。

  他先后出版《郭象与魏晋玄学》《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释》《在非有非无之间》《佛教与中国文化》一系列著作,主编了《中国文化书院文库》《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国学举要》等大型丛书,创办了中国文化书院等学术机构。

  汤一介反对人们用“国学大师”称呼他。他认为,“大师”应该有一个思想的理论体系,而他自己只是中国哲学问题的一个思考者。

  主编《儒藏》从历史汲取力量

  汤一介的书架上,整齐地排列着已出版的100册《儒藏》,藏蓝色封皮,烫金的字,格外悦目。作为这部集中华儒家文化精髓的浩瀚工程的总编纂和首席专家,汤一介责任重大。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他就希望编纂《儒藏》典籍。2003年,教育部正式批准由北京大学主持制定、汤一介为首席专家的“《儒藏》编纂与研究”方案,作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在汤一介看来,这个项目自己责无旁贷。
  

    十年来,《儒藏》系列已出版百册“精华编”,按照计划到2025年儒藏全本将全部完成编纂。整个项目将涵盖历史上儒家主要文献,包括历代学者研究著作等,还包括受儒家文化深刻影响的韩、日、越三国用汉文著述的主要著作,如今已吸纳四国大约500名学者。
汤一介倡导弘扬儒家文化的宗旨是“放眼世界文化潮流,传承儒学思想精粹,阐释儒学特殊理念,寻求儒学普遍价值,创构儒学新型体系”。

    在他眼中,中华民族正处在伟大复兴的前夜,当一个民族处在复兴前夜之时,她必须回顾自己的历史文化,从中汲取力量。他深刻认识到,民族和国家的复兴,必须以文化的复兴为支撑。

    来源:新华网2014年8月2日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余淼杰教授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加工贸易与中国企业生产率》荣获第二届“刘诗白经济学奖”  (2014.11.13 9:42:29)
  • 《身体与笔:18世纪中国作为文本/表演的大祀》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11.02 8:36:41)
  • 朱良志:文人画背后有一种独特的语言系统《南画十六观》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10.20 11:31:38)
  • 林毅夫真诚披露新结构经济学诞生之路《新结构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10.13 10:32:10)
  • 林毅夫真诚披露新结构经济学诞生之路《新结构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10.13 8:30:53)
  • 北京大学出版社《新经济 新变革 新时代》 (2014.09.22 17:02:28)
  • 王国维、叶嘉莹——两位词学宗师跨世纪的精神合作 北京大学出版社《人间词话七讲》 (2014.09.19 14:21:44)
  • 如何及早发现住宅火灾《美国在燃烧》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09.18 10:57:27)
  • 《刑法的私塾》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08.26 10:31:14)
  • 重寻“黄金时代”:旧上海的这些人,那些事《上海故境:1842—1952上海发现之旅》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08.20 10:39:14)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