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经济活动的变迁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经济活动的变迁
2003-02-26 15:41:12 来源:
生活在现代社会里,如果能了解经济活动的基本脉络,积极的可以追求自己的福祉,消极的可以寻求自保。万一在经济起伏里,自己无缘无故地遭池鱼之殃,也比较容易坦然自处,沉着以对。
对著名经济学家熊秉元而言,浸淫经济学已经二三十年,他能深切地体会到经济学不仅博大精深,更重要的是隐含一种十分独特,也十分精致的思维方式。由熊秉元著的《我是体育老师》(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一书以散文说故事的方式向读者传递了经济学的理念,阐明了经济学丰富的内涵和有趣的思维方式。下文即摘自该书。
如果我们环顾四周,马上可以发现:有的国家非常富裕强盛,有的国家却萧条落败;有的国家已经进入科技社会,有的国家却仍然停留在游牧农畜的状态里。可是,为什么?既然有这么多先进社会为榜样,为什么落后地区不能在短期内迎头赶上、共享繁荣?
下面的故事,就具体而微地尝试回答这个问题。
故事 比聪明
三四年前有一次到邮局寄信,我把牛皮纸袋交给柜台的小姐,请她称一称有没有超重,我好贴邮票。小姐把纸袋往柜台上的磅秤一放,指针晃动两下,刚好停在基本邮资的重量上。可是,小姐竟然说:超重,要多贴×块钱的邮票。
我简直不敢相信我的眼睛和耳朵,邮件明明没有超重。我问:不是刚好没有超重吗?柜台小姐头也没抬地讲了一句让我毕生难忘的话,她说:现在没超重,等你贴上邮票,就超重了!
在短短不到一分钟的时间里连续受到两次震撼,我几乎有点张口结舌、手足无措。还好,那时候我已经当过兵,经过一些历练,稍有韧性。我半句话不说,向旁边窗口的小姐借了一把剪刀,把牛皮纸袋剪掉大大的一角,贴上基本邮资,没有做鬼脸地把邮件交给原来的小姐,然后掉头扬长而去。
后来每次午睡梦想起这事,总免不了在愠怒之余有一丝感伤:为什么邮局的那位小姐会那么苛刻;为什么我又必须要靠一点伶牙俐嘴的“小聪明”来以眼还眼、以暴制暴?
早期的制度学派经济学者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世界上有些区域一直在贫穷落后里打转:既然已然有先进国家为榜样,而且资本技术也不是遥不可及;可是,为什么这些落后地区却好像在时空的轨迹上静止不动,和别人的差距也就愈来愈远?经过深入地探讨和思索,这些学者慢慢体会出一点令人惊讶和难过的心得:落后地区的所以落后是有以致之,而且还很可能会继续落后下去。
在中东地区的某些市集里,有各式各样的摊贩。卖的东西从牛马骆驼、衣服器皿到米麦粮食,应有尽有。市集里人声喧哗,往来杂沓,热闹得很。但是,这些市集里的买卖交易有几个共同的特性:卖东西的人规模多半很小;买卖双方多半是萍水相逢,彼此都是陌生人;做成一桩买卖之前,往往要花很长的时间在讨价还价上。
因为生产交易的有很多是自制的农产品或手工艺品,所以产量不大,而且品质参差不齐。因为彼此是萍水相逢,以后可能永远不会再碰面,所以重要的是在“这次交易”上得到好处、占到便宜。既然没有两个东西是一样的,每个东西的“特色”当然也就可以夸大其辞。所以,卖东西的人会鼓起如簧之舌,把他卖的东西吹嘘得天花乱坠、绝无仅有;买东西的人当然也会不假辞色地挑三拣四、嫌东嫌西。买卖双方花很长的时间计较得失,各种欺、瞒、诈、骗的伎俩当然也就发展(发挥)得淋漓尽致!
这些特性一旦形成,就产生恶性循环。因为要花很多时间在讨价还价上,所以重要的是怎么样能在言辞上胜过对方,产品本身的良窳倒变成次要,卖东西的人也就没有意愿去花心思改良他的产品。因为只是一面之缘,所以也不会试着建立起口碑信用;没有口碑信用,自然也就不需要以品质取胜。不能以品质取胜,也就没有动机去提升品质。所以,几十年或几百年来所买卖的东西可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不同!
恶性循环指的不只是交易的货品,更重要的是对人性的摧残。忠厚老实不但不会受到奖赏鼓励,还会被当成冤大头,甚至落得无容身之处。所以,大家都变成虚浮狡诈,不信任别人,也不让别人信任。事实上,最后大家的气味习性相近,都是一丘之貉,也没有什么好坏是非可言。
制度学派的经济学者把这种令人感叹的情况称为“低度均衡”,用来和西方先进社会日新月异、产生良性循环的“高度均衡”做对比。至于怎么样能(试着)由低度均衡过渡到高度均衡,就不是三言两语所能说得清楚的!
过去在美国求学时,常觉得同班的美国同学比不上我们台湾地区或韩国的同学。后来有机会教他们的大学生,虽然这些学生已是顶尖常春藤盟校的精英,我还是觉得他们笨得不可开交。然而,经过“贴邮票”的事情之后,我有一点新的体会:美国人也许真的很笨,中国人也许真的很聪明,但是,当社会里大部分的人都“很聪明”的时候,也许情况反而比不上大部分的人都“不很聪明”的社会……
这个故事提醒我们,人的聪明才智可以运用到很多方面,有时候,这些聪明才智等于是在“做虚功”——浪费在一些既没有功劳、也没有苦劳的用途上。
可是,在哪种环境下,才会有经济成长呢?曾经有一段时间,经济学者把注目的焦点集中在自然资源、人力资本、科技水准、基本设施等等因素上。可是,强调其中任何一项因素,其实都隐含值得(或必须)采取诸多配合的公共政策。譬如,如果人力资本不足,就要增加对教育的支出,改善医疗设施以增强体质,协助高级人才就业和在职训练;如果基本设施不足,当然要花钱修马路铺电线与水力。可是,经济学者渐渐发现,长远来看,自然资源等因素并不是关键所在。而且,很多东欧国家在科技方面并不落后,可是在共产主义解体之后,经济活动却并没有很快地步上正常的轨道。可见,对一个社会而言,要维持经济活动的正常运作,并且逐渐累积财富、迈向富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3.2.26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