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中国佛教哲学要义》
2003-03-11 10:21:22  来源:  
 
 我国著名佛教研究专家方立天教授撰写的《中国佛教哲学要义》一书日前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从中国人的佛教著作出发,从中梳理出中国佛教的重要哲学问题,勾勒中国佛教哲学体系,阐述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的历史演变;在此基础上,又与印度佛教哲学思想,中国固有的儒、道哲学思想进行比较,凸现了中国佛教哲学思想独具的异彩。该书凡九十余万字,是方立天教授辛勤耕耘十五载的心血结晶,是中国佛教哲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标志着我国佛教哲学研究达到了新的高度。

 该书的结构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横向是把中国佛教哲学思想分为人生论、心性论、宇宙论和实践论(修养论),对于各种概念、学说和流派加以细致梳理;纵向是对中国佛教思想的历史考察。这种历史考察从印度文明诞生开始,以佛教出现后的历史为重点线索,从佛陀在世时的2500年前一贯而下,直到真正的中国特色的佛教产生及佛学理论体系的建立,从这个思想发展的长河中勾勒出佛教哲学从西向东的广阔的历史发展景象。

与以往同类著作相比,该书无论是就思想的深度还是广度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飞跃。理论探讨的广泛与全面是该书最突出的特点。其思想研究的对象包括了中国佛教的所有派别,但由于它是佛学观念的发展研究,讨论的是每一个基本哲学范畴在佛教哲学大厦中的位置与相互联系,所以它不是一个个宗派的个别思想的再现,而是一个宗教的整体思想的突现。正是在这里,作者对于佛教哲学体系的深刻领会、对名相概念及其各家说法的精到把握与娴熟传达的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该书的立足点是客观而科学的。作者立足于文化发展本身,以冷静的、实事求是的目光审视千百年来佛教思想的发展,没有丝毫盲目与迷狂,同时,又对那些虔诚地为解脱生死之惑而进行热情的精神创造的佛教学者(包括义学僧人和世俗知识分子)怀着应有的敬意,耐心而又细心地梳理他们的学说主张,探求每一个佛学概念的历史与现实内涵。作者对佛教思想的研究采用了整体的、联系的方法,既探究佛学发展与社会的关系,又在文化范围内检视它与中国儒、道思想的互动,在整理中国传统文化遗产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

文风平易、观念表达清楚明白是该书的又一特点。研究佛学的人都知道佛教的名言历来以繁琐闻名,其意义随经典和宗派多有移易,难以把握。但方立天教授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每有引文,均逐字逐句解说,既能化繁为简、转深奥为平易,又不失原旨。为写作该书,作者倾十五年功夫,深入原典,广泛地批判吸收他人学术成果,洞幽发微,思考总结,对于佛教义学体系早已成竹在胸,故其发言立论,往往举重若轻,充分显示了高屋建瓴的大家气度。

 该书无论从篇幅与分量上,还是从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上,都超过了以往佛教研究著作,它的出版不仅将我国佛学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且为有志于佛学研究的人提供了进入佛学大厦的绝佳门径。对于不熟悉佛教哲学的普通读者,该书也将大有教益。


来源:人大社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