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热与冷:“两教”出版的变化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热与冷:“两教”出版的变化
2003-03-20 10:55:07  来源:  
 
 我国课本类(含大中专教材)图书销售数占总销售数的53.6%,而同期美国大中小学教材市场的份额仅为22.4%。

介子平

 教材教辅在中国出版业中占的比例可谓大矣,它为出版业带来了巨大的利益,全国566家出版社中至少有200家在编印教辅图书。同时,其出版的垄断性也延迟了出版业进一步走向市场的步伐。目前,中小学生书包内的教材教辅比为1:5,教辅发行越多,学生的课业负担便越重,这样的现状有碍正在推行的素质教育之开展。
  

热现象与变化


 热现象:为了减轻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筑起一道防护各类教辅之洪的堤坝,各地教育部门纷纷框定了一个教辅使用许可目录,并三令五申禁止“目录”之外的教辅出版,但在丰厚利润的驱使下,出版单位便顾不了那么多了,于是各种计划之外的基础训练、试题精编、模拟试题、习题集锦一窝蜂似地出笼。

 在出版社围绕教辅作文章的同时,教辅类期刊自不甘寂寞。据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数字,1999年发行量过百万份的期刊,全国共22种,其中以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教辅类期刊就有10种。期刊如此,报纸亦然。

 上海考试书店有一个暑期从7月1日至20日便做了80万码洋的生意,营业额比上月增长了30%,原因是中小学生在已过去的升学考试中,考得不理想者忙于购买上学期各课教辅,用于补课,考得好的则急于提前介入。2002年寒假期间,山西图书大厦中《沛沛英语》、《疯狂英语》、《迪士尼神奇英语》更是支撑了其销售额的半边天。一方面是素质教育读物冷销,另一方面各种教辅类图书热势不减。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围绕教辅展开的一系列活动还将形成热点。

 变化:1997年9月在烟台召开的全国素质教育工作座谈会上,已明确提出了中小学教育要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思路。如此,中小学校的课程计划必将随着素质教育自下而上的推行而作出调整。教材品种将更趋多元化,教材结构、使用及编写审定、出版将更趋多样化。从2001年秋季开始,国家开始在部分县市使用试验教材,2002年秋季,各省又相继出现了数量不等的试验区。

 升学考试制度也将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而有所变化,继小学升学考试取消后,在城市及经济发达地区也将分步骤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到2005年,上海市的应届毕业生将有可能全面进入大学,到2010年,全国的高等教育入学率要从现在的9%提升到15%,同时高考制度的改革正在推进,每年两次高考制将做试点。升学压力的进一步释消,将减轻学生对教辅等读物的过分依赖。考试科目的减少与调整,必会使教材的发行量下降,再者学生选修灵活化又会给教材市场的计划性带来不稳定因素。

 近年来为推行教材使用的多样化,国家教委规定各省市必须提供两套以上的教材供选用,同时选用权进一步下放。小学教材选用确定由县教委、初中教材选用权确定由地市教委决定,高中教材则由学校自行确定。教材选用范围的扩大和选用权的下放,无疑给教材的发行秩序带来了进一步的不稳定。

 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有关部门探索性的出版行为,不能说没有意义。好在经过几年的探索,《哈佛女孩刘亦婷》、《千万别管孩子》、《家教新主张》等一批所谓素质教育图书已为读者所接受。

  
冷思考与变化


 冷思考:新加坡职业总会的“平价合作社”于每年岁末都要向社会免费分发旧课本,其目的除帮助贫苦学生外,还希望向公众灌输环保意识及培养节俭的美德。该会是从1983年开始这项活动,仅1995年就分发了10万册课本。而美国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甚至个别大学,从来不用买教材。书由学校图书馆供给,但都是上几届学生用过的旧书,它一般不让学生带回家,而是留在教室里。那些富有国度的这般“抠门”做法耐人寻味,问其究竟,回答是为了避免浪费。

 有人说“教材一纲多本,每年都有新改动”。但可否少改或不改呢?再版教材比例高,说明其经典性强,有利于教师备课,同时也意味着内容无变化,知识更新程度低,所以根据形势和各地师生使用情况,每年做些小的调整修改的事实,无可厚非。外国的情况通常是教师会把书中有变化的条目印成资料发下去。50年代,多子女家庭里,弟弟妹妹用哥哥姐姐旧课本的现象并不鲜见,而在“课前到书,人手一册”尚无保障的年代里,教材晚到几周甚至一两个月的现象也不罕见,此时学生们只得借助旧课本了。目前,中小学课本已全面采用52克胶版纸印刷,且封裹已趋向精装化,让如此精美的出版物也成为一次性商品,对于中国这样一个资源贫瘠、经济不富裕,且每年有无数学生因贫困而辍学的国度,实在是一种犯罪。1995年,当那场纸张危机使各地课本印刷无以保证时,曾有人设想过这种作法,但响应者寥寥。

 变化: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也会过渡到这一境地,届时“两教”出版在整个图书品种及印量中所占比例将会有一次大缩水。随着新一代独生子女就学高峰的来临,教材的需要量将会下降,而国民教育投入的增加将为课本的免费供给特别是贫困地区孩子课本的免费供给带来可能。想不到中国现代出版的成熟竟要以“两教”出版的减少为标志,中国当代教育的完善则要从学习压力的减轻、学习科目的减少开始。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3.3.19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