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读】我觉得,我比较相对来说有优势的地方,是让他们感觉到很亲切。感觉到是同一辈的人,在代表他们,来说,来记录我们的生活。
问:第一个问题,你当时是02年开始,可以说是往上走了,小说得了奖,但是在02年之前,你从小有没有对自己的以后的人生,有一个想法或者设计,比如我的小说要怎么写,以后想干嘛之类的?
答:小时候其实没有想那么多,因为我写作,虽然很小就开始写,写着玩儿,但是并没有去说,我将来要以这个为职业,或者我要做一个专职的作家,我成名,到最后成为一个作家,应该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阴差阳错的事儿吧。我小时根本就没有想过,今天会有那么多人喜欢我,会成为一个作家,所以我觉得我是到了高三,我参加新概念作文大赛,然后比赛出来,拿了一等奖之后,然后有许多出版商来找到我,然后跟我聊,就说你想不想出书啊,或者什么什么的,然后那个时候才开始渐渐地有这样的想法,就是说,也许我可以以这个(写作)为职业,将来继续走这样的道路。小时候是没有这样的想法的。
问:那你那个时候会不会想,比如说你以前会不会想,我自己从小就是想当作家,然后没当成。
(这一点我听不太清楚,还需再确认一遍)
答:我小时候喜欢写作,我也想当一个(作家),但是那个时候觉得太遥远了。觉得不现实,只是自己的一个爱好,没想到它有一天真的是可以实现。所以说,对我来说(当作家)也是一个挺幸运的事儿。
问:然后你现在对自己现在的生活,你自己觉得这样的一个状态,满意吗?自己现在的生活改变了,满意吗?
答:还不错。嗯嗯嗯,就觉得挺好的,因为我觉得我是一个喜欢工作的人。我很喜欢让自己忙碌,然后不断地去产生新的想法。然后去把它实施出来。在工作上准备杂志、出版作品,对于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可能再累再忙,我也觉得是一种好事儿。而且现在自己也是发展的越来越好,作品每一年都有新作问世,大家也很喜欢。那对我来说是一种……觉着还挺满意的吧,现在的生活。
问:因为现在你的年纪说大也不是特别大,说小也不是特别小。但是你在感情方面现在目前的情况有没有可以透露一下,或者你自己觉得满意吗?
答:现在单身。
问:你觉得这个是不是跟你对感情的一些看法,是不是XX(这里听不清楚,要确认一下)的问题?
答:现在太忙了。没有时间去经营一份感情,去维持它。因为我本身虽然住在上海,但是北京呐其他地方都是到处飞,我也就是说,没法长时间可以呆在一个地方。所以也没有……因为我平时大部分精力都花在工作上,所以很难去说,真正开始去建立一份感情。
问:有没有什么遭遇,比如说你认为你自己的感情,因为你刚才说,对自己的生活还是可以,还是满意,那自己的感情会不会有一些什么挫折啊,或者造成伤害?
答:没有。
问:然后呢,你的小说里面呢,就是……说句实话,我看的不是特别多。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儿。因为我这次为了采访你,我也去买了一下你的新书,但是实际前半年的时间,我已经开始关注你,买你的最小说。在你的小说里面,不说这个杂志,比较多,包括一些题目啊,内容啊,表现出了伤感啊,或者什么东西,然后我就想,你这种伤感来自于哪里,因为你刚才说了,你的生活相对来说,感觉比较满意,比较顺利,感情上没有什么很大挫折,你觉得你这种伤感来自于哪里?
答:我觉得来自于人的一种审美倾向,因为我自己的审美倾向,就是我比较倾向于一种悲剧的审美,包括我自己看的电影、看的小说,我都是喜欢选择悲剧。因为我觉得这种给人的触动比较大,它可以让你去思考一些东西,或者让你在已经比较麻木的生活状态下能有所触动。我觉得这种东西对于我来说,是很珍贵的。那我希望用我自己的能力,去展现这些东西。也可能是因为我自己的生活很顺,没有这种大挫折,大悲伤,或者丧失亲人,或者爱情的悲伤,我可能没经历过这些,所以说,我希望在小说里去表达出这种东西。写自己的,比如说我对爱情的一种想象、我对爱情的一种理解,一种设想,或者说对于这种悲剧的,我的理解,我的触动,所以我喜欢去写这种东西。
问:我认为02年对你来说,应该是比较标志性的年代,02年,包括还有09年,这么多年了,你的小说一直受到很多读者的欢迎,现在也是发行量有上百万吧,这个说法应该没问题吧?
答:不止,不止。
问:实际上阅读的人更不止,你的销售量也很大了。这样的话,你觉得你的小说,我当然主要还是指小说了,因为杂志不一定全部都是你创作的嘛,你的小说能吸引众多读者的原因到底在哪里?你自己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答:我觉得首先,大家喜欢,最基本的还是因为你的作品好嘛,就因为你的故事好看,我觉得这是大家看书一个最基本的需求。另外一个方面,是因为……可能我跟他们的年龄和生活,比较接近。中国其他的作家就是年龄比较大一点。写的时代,或者书里面所表现的生活是他们(读者)没有那种人生经历的,所以他们看起来也是有隔阂。所以说,这是我觉得,我比较相对来说有优势的地方。让他们感觉到很亲切。感觉到是同一辈的人,在代表他们,来说,来记录我们的生活。
问:你曾经说过一句话,写到最后如果实在写不下去,就会让某个主角自己死掉。有这么一句话吧?
答:开玩笑吧。
问:我的意思就是说,你这么多年这种小说的写法,这种伤感的写法,我想用个词叫“套路”,会不会成为一种套路呢?会不会模式化呢,你觉得。
答:其实我觉得如果真的是看我一路写过来的人,他会发现其实我是所有作家里面最没有套路的一个人。我的第一本是《幻城》,是奇幻小说,那第二本《梦里花落知多少》是写北京的一个京味儿的一个小说,第三本《夏至未至》是写高中生的、特别文艺化、像电影一样的小说。到后面,《悲伤逆流成河》是一个特别严肃的作品,它是一个追求语言的极致的、一个表现上海弄堂这样的一种生活,到后面《小时代》它是一个比较直白的,辛辣的,这样一个小说,所以说我每一部都尽量去,不要去重复我以前的东西。至于说大家会觉得是套路,或者说觉得有一个固定的模式,那是因为,每一个作家都有他最独特的一个风格,这也是读者为什么喜欢你的原因,因为你身上有一种强烈的风格,那大家才会喜欢你,这个风格其实从某个意义上来说,就是大家认为的套路。大家一眼就可以知道,这是郭敬明写的,他的作品是很有辨识度的,我觉得这就是大家可能一看到我的作品就知道是我写的的一个原因。
问:你平时写作状态是什么样的?因为你写作伤感的因素比较多,那么你自己会不会沉浸其中?
答:不会。
问:你在写作中时辛苦的?伤感的?或者是轻松的?
答:是一种职业化的,就是说我知道我在写东西,那我就是完全在驾驭这个故事。就像一个围棋大师,他的每一步都是已经布好局的,那我需要写出来,我觉得是一个很严密的脑力活动。没有那么多情绪化的东西。
问:你刚才提到一个词叫“职业化”的,这是一种比较理性是吗?
答:我知道我的小说情节应该怎么发展,我知道应该怎么去塑造人物,我知道要表达什么主题,就是说我心中是有一个很明确的规划的。
问:你现在这个《小时代》系列小说,为什么叫《小时代》?而且你当时开始是《1.0折纸时代》,《2.0 虚铜时代》,当然我不知道你接下来《3.0》叫什么名字了。
答:叫《刺金时代》。
问:就是这三个词,我现在就是觉得你是不是有种玩概念的感觉?因为这几个词是不是你自己生造的?
答:对对,是生造的。
问:那你为什么会想到生造这几个词?你觉得玩这几个词很有意思吗?
答:也不是,因为《小时代》是一个完整的系列作品,所以说它每一部都会有一个统一的标识,就是说什么时代什么时代,它是有一个固定的搭配的,它的故事发展其实是跟现实同步的,比如说我2008年出版的作品,那么它故事里面的时间就是2008年,2010年出版的作品,它故事里面的时间就是2010年。
它是一个同步发展的。所以说,也必定注定了里面的主人公是会从他们大学一路成长,每过一年他们就老一岁,它跟书里的时间是同步的,有的小说可能它整本书写完,可能就老了60岁了,也可能整本书写完,还停留在一周之内发生的故事,都有可能。我这个故事是个时间完全同步的。所以它就会造成这个故事里的主角他们也会从大学,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如果连载五年呢,他们就会经历这些事情。所以说,他一定会经历一个从低到高的发展。所以说,我设计了从纸到铜到金,可能后面到钻或者什么,当然还没想好。就是这样的一个往上发展的过程,所以《2.0》就有了更多,嗯,进入社会之后的,职场上的争斗,物质对人的这种刺激,然后人的欲望的迷失,所以就用了铜这样的一个金属,我们提到铜的时候都会提到铜锈啊,或者,这种精简(此处听不清,要确认一下)的东西,而一个虚字可能会让他有更多的这种表现刚刚从校园进入社会的这种迷失感,这种空虚,这种失落,好像以前的规则都不适用了,然后社会有一套新的规则,他们的这种茫然,就要表达这个,到了《3.0刺金时代》,可能更多,因为刺金嘛,我们讲到,就是刺青嘛,纹身那个东西,可能更强化的是这种物质、金钱已经变成现在社会人身上的一个烙印,大家已经习惯用你的外表、你的穿着、你的物质去评价你的人,去衡量你的地位,可能就更加强调了社会的更加残酷性,这种社会的这种属性。所以它跟整个小时代的主题,也是逐渐往上的一个过程。
问:你刚才提到了一个词,我还有点印象,就是职业化的问题,你说职业化的操作它表现在你的写作上面吗?我不知道你现在一部小说的写作,包括那个杂志肯定是一个团队化的结果了,小说的话,我不知道你的小说、包括这个概念的提出,包括这个情节的推进,包括写作,甚至包括在连载的时候,或者作为丛书的时候,我觉得是不是一直都有一种……我觉得你是不是有某种天性,感悟到了某种商业的规律?就是说,你要提出一个概念,就想这么样去好好的营造它?发展它,然后成为一个系列,你是不是现在自己已经悟到这些?
答:我觉得也不是悟到吧,我觉得应该是一种经验的积累,但是这种经验是来自于自己一贯的作品属性,就是说,每个作家不同嘛,有些作家的写作题材和他的这种表现手法,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的。
而有些作家选择的题材的可能就是当下的大热门,大家都喜欢的,比如说《蜗居》讨论买房的问题,可能大家都喜欢。而像我写的《小时代》表现上海纸醉金迷的生活,可能大家都向往,就是说你选择写作的题材跟作家的审美是有关系的,有可能你的审美是非常主流,非常大众的,就会使你的作品也显得非常的主流,非常的大众,选择看的人就会很多。可能我自己就是一个审美比较主流的一个人,那我的审美就造成了作品的一个趋向,大家就会越来越多地选择。当我自己越来越清楚自己的风格是被大家所接受的时候,其实我只要遵守我自己的特色去走,就可以了。因为你的这种特色、风格已经被市场无数次地验证过了,证明它是成功的,所以说我也不需要去过多地去考虑,我怎么去迎合这个市场,或者去研究读者心里的想法,我现在要做的就是去引领他们,我不需要去追逐他们,我需要去引领,就是我告诉你这个概念是好的,让你来看,你一定会喜欢,多年的积累已经让我有自信,可以去做到这一步。而且我现在作为一个出品人的身份嘛,出版好多的书,出版好多的杂志,那我自己对一个作品会有判断,就是说它能不能吸引人,能不能打动人,那这种想法、这种直觉,对于我自己的作品也是一样的,当我完成了一个作品,我就不再是一个作家,我是一个出品人的身份,那我要去出版这个作品的时候,我会去衡量它好不好,我的判断是觉得它是好的,所以我就会继续做下去这个事情。
问:你现在写小说,真正触动你写小说的原因,因为现在许多作家,比如说我要写作,他会说我感动了,这种是很传统的,几年前来都是这样的,我有感而发的东西,那现在真正触发你写小说的动因,你觉得应该是什么?你会判断其他因素吗?还是说我只是感动,我就写《2.0虚铜时代》,真正能够触动我;或者你还是一种职业化的惯性,考虑到它的商业上可行了,所以我把它一直发展下去,而感动这个东西成为因素之一了,而不是唯一因素了?
郭敬明:其实基本的出发点还是会感动自己的东西,否则你不会去写的,那比如说当下也有许多大热门的题材啊,比如今天麦家老师写的《风声》也是大热,或者《达芬奇密码》,或者《天使与魔鬼》这种,或者一些盗墓笔记这种,也是大热,但是并不会因为这些大热,你就要去写,因为这些感动不了你,不是你的本身。那么我愿意去写上海,我愿意去写年轻人进入社会的这种,其实还是来自于我自己的经历,我经历了这一切,那我希望去跟别人分享,我在经历这些的时候,触动我的东西,刺痛我的东西,以及我想表现的东西,那这个是一个大的前提,我觉得在这个情况下,你才能写出好的作品。否则你是玩不成作品的,这对任何作家来说都是一样的。
问:我觉得你的小说相对比较文艺一点,比较文艺化,包括书写的模式,情节,还有人物,面对的读者群好像也比较特定,某些特定年龄段的读者就会很迷,而一些比较老的读者就不一定会去看,因为我知道很多人也不一定很喜欢。那你关注的那一帮读者,他们很快就会长大,他们的可塑性很强,或者说变化很大,那随着他们慢慢长大,你会维持自己的风格呢,还是会慢慢地改变风格?
答:我觉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没有想过刻意地去改变,因为我相信人的阅历和他的生活一定会带给他更多的感悟,以及他年龄的成熟也会让他的作品成熟,我觉得这是一个一定会发生的过程。你在26岁写的作品,觉得不会跟你16岁写的作品一样,因为你已经成熟了,你的思想已经不是16岁的那个小孩儿了,所以说这是一个很自然而然的过程。你不用去强求都一定会发生。我觉得这个是很正常的,所以我从来没想过要去刻意地去转变什么的,因为以现在的心境,如果再去写学校的什么考试压力啊,或者青春期的迷茫,你已经没有了,你不会再去写那种东西了,所以我觉得这是自然而然会发生的,你不用去考虑,我觉得当我到了30岁、40岁,我是不可能说再去写我20岁的青春迷茫,我可能就会写婚姻生活、写家庭、写养育子女的烦恼,或者写各种成年人的东西,因为那个时候的当下,我已经是那个年龄了,他会给我产生最多的触动,他会给我带来最多的感悟,那我就愿意去分享,所以我觉得这个是一定的,你不用去担心,它一定会到来。
问:有人批评你的小说,你的作品,甚至包括你的杂志,就是说他们有一种比较所谓物质化的价值观,渗透了这么一种东西,对这种批评你是怎么看待?
答:其实我们并没有说是要在小说或者杂志里去营造这种物质或者去渲染这种物质,而是去真实地表现出来,因为当下的中国,其实他的发展已经越来越快了,它跟我们的一九八几年、一九九几年是完全不同的,它现在就是说已经拥有越来越富裕的这种生活状态,以及人们拥有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它势必会改变人们的生活境界,我只是去把这种东西去反映出来,至于你在里面读到的是无奈也好、是刺激也好,读到的是失落也好,读到的是厌恶憎恨也好,那是你个人的一种价值观的取向,你会对这个作品有一个判断,我相信这就是小说的魅力,每一个人阅读同一本小说,他都会产生不同的感悟,我觉得这是文学家带给人们的一种阅读体验,或者阅读魅力,我觉得这是很棒的一点,那至于说我们自己,因为当下的社会就是这样,我不可能说去回避,我不可能在作品里去对小孩儿说,哇,这个社会是一点儿都不物质的,大家都精神,你不用去争斗或者不用去什么,你将来也可以过好的生活。那是假的,因为根本就不存在。就像老师,或者爸妈,天天对小孩儿说,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你考了好的大学,你才能找到好的工作,那你才能赚到钱,你以后成家立业才会好,其实我跟父母讲的是同样的一个道理,同样的一句话,我希望你们努力,我希望你们将来有好的生活,赚大钱,找到好的工作,念好的大学,好好努力,好好学习,我觉得这是一种很正面、很积极的一种,一种传达的精神,至于如果你把它误读说,你在炫耀你的财富,炫耀你的这种成功,那我觉得那是我控制不了的,因为我所做的就是告诉你们,只要努力,你是可以成功的,这是一个榜样,那如果你觉得这是一种不好的,那没有办法,因为每个人的价值观都不一样,他理解的不一样,只是说我不愿意去宣讲一些很虚伪的、一些很假的东西,拿自己塑造的好像一个好好先生一样,我是一个很平淡的人,我特别的物质,有时候也觉得自己很庸俗,但是这是我本身很真实的一面,我不想去掩饰他,我不想去把自己塑造的好像两袖清风什么,因为我现在确实是赚很多钱,我确实是过着好的生活,那我去遮遮掩掩的,或者好像我去伪装的特别那个的,那我觉得也很没有意义,我不希望那样。
问:肯定有人拿你和韩寒来比了,可能有些人就是说,认为是一个倾向的问题,就是说你没有一些批判的东西,当然这是有些人的一种说法了。我也是传达某些人的一种想法,就是说你没有批判,只有欣赏,而某些人就说,我有批判,可能有这个问题存在。你觉得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一个问题。
答:嗯。(此处好像没有回答)
问:那你觉得你的小说里面有没有比较大的缺陷或者弱点?
答:就是人生阅历不够吧,就是说对人性的了解,对这种故事的深度的挖掘,因为二十几岁你还是没有经历过……你跟其他四五十岁的作家比,你的人生积累,你的人生感受,肯定没他们那么多,没他们那么真实,特别我们许多老一辈的作家们,是经历过战争年代,解放年代,然后文革年代,然后大饥荒、大跃进,他们经历了好多这样的起起伏伏的人生,在那个年代里面人性的善良与丑恶都彰显的特别极致,所以他们有很多这样的阅历和财富,需要他们去塑造出很打动人很触动人的内心的一种东西,但是我们这一代人其实生长在一个特别和平的环境里面,物质也特别的丰富,也没有什么生离死别,所以必定导致我们对人性、对社会动荡的感悟是很浅薄的,这也会让我们的作品显得浅薄,显得在人性上没有那么多的深度,我觉得这是我最大的一个欠缺的东西,所以我也希望,将来我年龄更成熟的时候,可以更多的去感受人生,可以更多地去吸收岁月给我的各种各样的能量,我希望我也能够写出像他们一样棒的作品。
问:还是回到刚才一个问题,为什么叫做《小时代》?
答:《小时代》是因为我很想反映当下的上海是什么样子,所以就是小,因为我们一想到上海就会想到张爱玲笔下的那种,要么就是王安忆笔下的那种,其实最新最新的上海是没有人写过的,大家不了解最新的上海在文学里面呈现是个什么样子,我希望由我来完成这个,我希望去记录当下的上海的这个时代,但是因为我也没办法驾驭说大时代这种背景,或者企图去反映一个城市的变迁,社会的变迁,我驾驭不了那么大的东西,我希望就是通过几个人,这几个人的家庭背景,社会地位,性格都不一样,那他们组成了这个社会的一个小小的团队,他们组成了一个小团体,他们拥有了一个小时代,但是这个小时代也反映了百姓们的各种万千的生活,有家里很有钱的,有家里穷的连学费都交不起的,有职场上的新人,有家里很平凡的人,就是我希望他们这样一个小团队可以折射出上海的一个状态,从一个小的角度去出发。
问:你最喜欢的小说,或者对你影响比较大的小说有吗?或者对你的写作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的,有吗?
答:没有。我觉得一直都在变,一直都在看各种各样的东西。没有最喜欢,也没有类型化的东西
问:小说家有没有?
答:小说家喜欢的有很多啊,像今天的莫言老师啊麦家老师啊。
问:那他们有没有对你产生很大的影响?
答:影响没有,影响没有。
问:我们的论坛版前一阵子在做一个讨论,涉及到王蒙,涉及到陈晓明,王蒙说中国文学处在最好的时候,陈晓明也是在我们版面上首先说中国文学处在前所未有的高度,我不知道你听过这个说法没有?
答:没有。
问:那你觉得现在的中国文学,我主要是指小说,是不是处在一个最好的时候,或者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答:我没有想过这么高的问题。
问:你有没有想过,你的小说放在咱们中国现当代,我意思是放在鲁迅,巴金、老舍、张爱玲,这么一些人的系列里面,你觉得怎么看待自己的小说?
答:那差的太远了,放不进去,放不进去。希望未来有机会,现在差的太远了。
问:刚才有一部分涉及到了文学的作用的问题,你觉得文学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比如说你的小说,你想到达到什么作用?教育的作用啊,娱乐的作用啊,或者是批判的作用啊,审美的作用啊,或者其他的,你觉得呢?
答:这个每个人不一样吧,这不是我能决定的,因为每个人买书的动机就不一样,有些人可能只是说,我买这本书只是为了打发我在飞机上两个小时的时间,有些人买书可能是因为我要认真的,我喜欢阅读,要从里面学到东西,每个读者在购买你的书时动机就不一样,所以你不能说我写这个是为了让别人什么,因为每个作家都是说,我要分享这个东西,希望它能够传世,我希望它很多人都喜欢,但是别人是因为什么买,那就是别人的动机了。跟我们是没有关系的。
问:因为我周围的一些一定年龄阶段的人,他们都在读你的小说,包括那个杂志,所以说我一直想要了解,你的作品到底想要给他们传达什么东西?你觉得呢?
答:没有传达吧,我从来不去设这种教育意义的东西,我就是分享一个好看的故事,那至于你从这个故事里能够学到什么,是否能够改变你的人生观,价值观,那完全是你自己的阅读体验,因为每个人的成长环境是不一样的,他的思想境界也不一样,那如果思想境界很高的人,那种拥有丰富的人生阅历的人,他看你的书,可能就会觉得,那就是小儿科嘛,但是如果十几岁,没有经历过这些的人,看了你的书,就会觉得,哇,世界好大,这是根据每个阅读者他自身的阅读修养来决定的。
问:你对咱们当下这个社会有什么样的评价?因为我还是不得不提这个韩寒同志,这个同志他是一直对这个社会持一种很激烈的态度,你觉得你跟他有什么区别呢?
答:因为我是从很小的一个城市长大的,小时候的生活也是很一般,没有很有钱,也不是说家里特别好的那一种,那我渐渐的到了大城市,然后看着中国一路走过来,那包括我的家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可能丰衣足食,越来越好,我很喜欢这个时代。我觉得是好,包括我们的生活,包括我们的状态。那你回过头再去看一九六几年、一九七几年的时候,大家连饭都吃不好,你在那儿争论什么呢,我觉得民以食为天,你至少首先大家都过上好日子了,那这个时代,至少这是它的贡献,那至于意识形态的东西,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政见,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那就不是,不能统一的。
问:你觉得目前写作上有顾忌吗?有禁区吗?
答:不太想写太色情、太黑暗的东西吧。
问:这个社会对你有没有限制?
答:没有啊,至少我现在想写什么都可以。我没有什么说,我想写的,到最后不能写。
问:你现在是中国作协会员?
答:对。
问:你是怎么看待中国作协会员这么一个身份的?
答:觉得还挺荣幸的吧,我觉得被邀请,自己还挺开心的。
问:你觉得还挺好的。
答:对啊,至少能够得到前辈们的认可,对我是一种鼓励了。
问:你日常生活是怎么样的?会不会觉得很忙?
答:没什么的,我都是工作,生活很单调的。
问:对未来有什么想法没有?比如说你刚刚说道想有更多的一些经历啊,比如说要去周游世界啊。
答:没有,从来没有这样的想法。我喜欢工作,所以我希望自己的生活都是工作。
问:你的读者,实际上广大的读者群,也是在成长期,我觉得他们对你还是很忠诚的。你想对他们说一句什么话?
答:就是很感谢他们,一直以来,就这么多年,因为我出道很久了。快接近十年了,他们也是一直都陪伴在我的身边,我每次出书他们都会去买,对我自己来说是一种很大的动力吧,因为一个作家如果知道自己被很多人喜欢,被很多人期待,那对于他就是一种很大的动力,这种动力可以让他写的更好,可以写的更多。可以让他愿意去更开放的去分享他的人生。这是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一点。
来源:新浪博客2015年05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