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两汉经学与社会》简评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两汉经学与社会》简评
潘少平
2003-04-08 08:35:22 来源:
《两汉经学与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一书是孙筱先生新近推出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基础研究项目成果。该书从思想史与社会史角度入手,深入探讨了两汉经学发生与发展所关联的社会历史背景与文化背景,澄清了经学各派的师承关系与经学的时代性,并着重分析了经学对两汉社会的实际影响与作用,可以说是近年来经学研究的扛鼎之作。
与以往研究经学不同,《两汉经学与社会》不是专注于经学的繁琐考证,而是强调从总体上把握两汉经学的时代特征和作用,注重对汉代经学的宏观研究。为了充分展现两汉经学发展的脉络,作者开门见山,首先提出学术发展的“内纯致治法则”,认为两汉经学的发展实际是儒学“内纯致治”的一个过程。所谓“内纯致治”是指学术流派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证理论内核的纯洁和深化,并因时制宜,拓展理论的实用功能。从汉代经学发展的实际情况看,作者以此法则来诠释经学与其他先秦诸子学说的发展,无疑是非常准确的。它不仅以此验证了经学的发展与其他学派的兴替,而且在论述中体现出高度的理论思辨能力。这些独特的视角显然是作者深入研究和思考的结晶,不仅大大丰富了对于汉代经学的认识,而且对于今后先秦、秦汉史的研究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同时,在关于经学的具体论述上,该书也颇多创见。譬如在讨论“两汉经学的文化渊源”问题时,作者把两汉的经学的内容和特征概括为“汉代的儒学”、“神圣化的儒学”、“谶纬化的儒学”、“阴阳五行化的儒学”、“通经致用式的儒学”和“以汉律古的儒学”就非常具有说服力。特别是把阴阳五行学说称为影响较为普遍的“科学迷信”,并指出两汉学人在把经学神圣化的同时往往“以汉律古”,读来令人耳目一新。至于论述经学源流以及经学与道学、经学与法学、经学与墨学、经学与迷信、阴阳五行的关系,书中也多有创见。
和现代一般研究此类专题的学者不同,作者充分地利用了清代学者的辑注和著述,引书达五百余种,史料堪称翔实,同时又严守学术规范,注重学术著作的可读性和普及性。这些也给人们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来源:光明日报2003.4.8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