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话说“国文”教学与选材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话说“国文”教学与选材
高光龙
2003-04-09 16:40:20 来源:
教科书的称谓始于1877年。它是根据学科课程编制组织排列的,作为学科的主要教材供教学之用的学生用书。叶圣陶先生指出:“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
商务印书馆1903年出版的《最新国文教科书》,编辑大意中列举了18条是需要避免的。如单字讲授索然无味,笔画太繁不易认识,连字、介字、助字等难于讲解,深僻之字不适目前之用,生字太多难于认识,语句太长难于上口。编辑还指出,全用短句,不相连贯,则无意味;数句相连,不能分句解释,难于讲授;语太古雅,不易领会;语太浅俗,有碍后来学文之初基;陈义过高,不能使儿童身体力行;墨守古义,不能促社会之改良。述外国之事物,不合于本国习俗;语不常见闻之事物,不易触悟;论不合时令之事物,不易指示。文过诙谐,有碍德育;文过庄严,儿童苦闷;而进步太速,失渐进之理。
1912年12月,南京政府颁布的《中学校令施行规则》指出“国文首宜授以近世文,渐及于近古文”。1919年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体国语教科书》八册,第二年的四册《白话文苑》最早采用语体文和新式标点符号并提行分段。
刘半农在《应用之教授》一文中提到选材八不选。1.矫揉做作者,不选;2.凡骈俪文及堆砌典故者,不选;3.凡违逆一时代文笔之趋势,而相竞摹仿古人者,不选;4.凡思想过于顽固,不合现代生活,或迷信鬼神,不脱神权时代之习气者,均不选;5.陈义过高、已入于学哲的专门研究之范围者,意义肤浅、而故为深刻怪僻之文以欺世骇俗者,亦不选;6.卑鄙龌龊之应酬文、千禄文、一概不选;7.谀墓文不选;8.意兴枯索,及故为恬淡之笔,而其实并无微辞奥义者,不选。
1940年2月,教育部颁发修订的《中学课程标准》规定“运用语体文、叙事说理、表情达意”。1942年,西南联合大学杨振声先生主持编定的大一国文课本,包括文言文15篇、语体文11篇和古典诗词44首。
1947年,清华大学开设必修课“读书指导”。
国学要籍的教学,由教师讲解,或由教师指定范围,令学生阅读。专题之研究,则于各教授所指定之学科范围内,就一己志向、兴趣,学力之所近,选定题目。从弘大处立脚,而从精微处著力。梁启超先生把研究学问的能力概括为四个方面,即明敏、密察、别裁、通方。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
清华国学研究院一共招生四届,实际完成学业者68人,多是继往开来的人物。另有资料显示,清华大学1927~1937年的214名教授中,有3人仅为国内中学毕业,5人无学历,仅在国外作过访问研究而已。创造力是用一种新的观点看待事物的能力,并由此可以创造出以前不存在的独创的东西。体现在四个方面:提出新问题、发现新材料、采用新工具、创立新范型。
1904年颁发的《奏定学堂章程》指出“作文以清真雅正为主,一忌用僻怪字,二忌用涩口句,三忌发狂妄议论,四忌袭用报馆陈言,五忌空言敷衍成篇。”清华学校大一国文作文,用古文作的,不予批改。1942~1943年度,西南联合大学出的作文统考题目是“我所希望得到的一本书”。台湾联考题目,1956年是“论国文之重要”,1977年是“一本书的启示”。
清华大学讲授“国文”专任教师大家云集。1929~1930年,为杨树达、张煦、刘文典、朱自清;1932年为闻一多;1934~1935年为俞平伯、浦江清、许维;1936~1937年为余冠英、李嘉言;1940年为沈从文、吴晓铃、何善周;1944年为王瑶;1946为年范宁、叶金根、朱德熙、王宾阳;1947年郭良夫;1949年吴组缃。清华大学讲授“中学国文教学法”专任教师是朱自清、郑婴、吴研因、张清常、李广田。
日本学者安彦忠审视教材的九个方面,给我们很多启示。是否囊括了学科的整个系统所包含的内容;是否构成了教材系统的顺序性所不可欠缺的基础;是否包含了学术、科学技术等的基本概念、基本要素;是否包含了研究方法的典型;能否培养基本技能;是否有助于向其他领域迁移,阐释新事实;儿童自身能否在更多的情境中加以应用;是否能给儿童带来更多的思考余地;儿童能否发现并解决更多的问题。
课程的涵义,不仅指各种教学科目,其实包括整个教育活动。教科书不是惟一的教材,教师必须利用自然及社会的事物作为活的教材,并适时予以补充。
来源:中华读书报2003.4.9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