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人生指南与定海神针———读《大学之魂——中国大学校训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人生指南与定海神针———读《大学之魂——中国大学校训故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黄伟林
2016-01-14 09:49:06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书名:大学之魂——中国大学校训故事(订购) 
  ISBN:978-7-5495-7044-7
  印次:1-1
  作者: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
  字数:300千字 
  定价:58.00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0-01

  训,从言,从川,意指用言语使人的心思像河流一样顺畅流淌。

  校训,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各个学校提炼出来用以引导学生向人生理想境界发展的格言警句。

  诚如《大学之魂——中国大学校训故事》的序言所说:“大学校训,当然就是各个大学对其学生人格修养养成目标的提炼,它关乎大学的文化  传统、精神内涵和学术气质,是一所大学的灵魂,是一所大学存续的文化基因,是中国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的精髓。”

  比如,清华大学生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众所周知,“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出自《周易》中的卦辞。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天的运行刚强劲健,君子当奋发图强;地的胸怀博厚宏深,君子应容载万物。

  清华大学选择《周易》这两句“言语”作为校训,意思是希望清华学子能够像上天的运行那样强健自由,像大地的品性那样担当包容,做一个卓然独立天地间的君子。

  以“庚子赔款”创办的清华大学,令人联想到近代中国积贫积弱,受制于西方列强的状况,清华大学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为校训,蕴藉了清华人改变国家贫弱状态的家国情怀。

  又比如,南开大学的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

  南开大学的创办人张伯苓先生指出:“允公是大公,而不是小公,小公只不过是本位主义而已,算不得什么公了。惟其允公,才能高瞻远瞩,正己教人,发扬集体的爱国思想,消灭自私的本位主义。”“允能者,是要作到最能,要建设现代化国家,要有现代化的科学才能,而南开学校的教育目的,就在于培养有现代化才能的学生,不仅要求具备现代化的理论才能,而且要具有实际工作的能力。”“所谓日新月异,不但每个人要能接受新事物,而且要成为新事物的创始者;不但要能赶上新时代,而且要能走在时代的前列。”

  原来,允公允能,意为大公大能;日新月异,意为行走前沿。南开大学希望南开学子引领时代潮流,奉献大公大能。

  南开大学最初是一所私立学校,其校训首义却是承诺大公。私立建校,允公理想,南开校训,寄托了南开人对近代中国“民族五病”——愚、弱、贫、散、私——的矫正之意。

  各种历久弥新的理念,各个动人心弦的故事,在这本题为《大学之魂——中国大学校训故事》的大书里展开,打开它,仿佛打开中国现代百年大学历程跌宕起伏的一页页。

  据权威部门2014年发布的消息,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一,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34.5%,全国共有近2500所高等学校。然而,规模最大并不意味着品质最高。近十多年来,人们对我国的教育目标、教育体制和教育方法进行了广泛和激烈的争论和探讨。

  然而,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教育如何改革,学问和品行、心灵和智慧都将是大学教育永恒的主题。中国高等教育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中国高校积累了大量宝贵的精神财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既是闻名遐迩的一所大学出版社,又是一所引领中国人文社科类图书出版前沿的出版社,基于对中国教育现状的关心和思考,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出版了这本《大学之魂——中国大学校训故事》,“选取了数十所中国著名大学,解读对其校训内涵,讲述其校园故事,以校训阐释大学文化,用故事丰润大学精神,其立意在于标示大学办学的精神高度,在于呈现大学期望的理想人格。让我们徜徉于这样一个精神和理想的高地,倾听其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金石之声。大学是学生从校园走向社会的重要一站,大学精神高度的确立,将是社会精神高度的坚实奠基;大学理想人格的养成,将是社会理想人格的必要铺垫。”

  通览《大学之魂——中国大学校训故事》,我们可以发现,大学校训是中国精神文化和价值取向的一个缩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想象,莘莘学子如果真正理解和践行了大学校训,就如同有了人生指南,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也不会迷失方向;也如同有了定海神针,无论风浪如何巨大,也不会乱了方寸。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