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医学史的意义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医学史的意义
止庵
2003-05-06 15:29:16 来源:
二十多年前我读医科大学,没有医学史这门课程;只在每种教材开头,约略记述一点。记得当时颇感兴趣,然而老师往往略过不讲。这回读到《医学史》一书,好比补课的样子。也许对于普通临床医生来说,未必非得知道自家学问的源流不可;假若关注人类文明进程,倒是应该有所了解。知堂翁谈“我的杂学”,专门列作一项;《书房一角》中亦有《医学史》一则云:“医疗或是生物的本能,如猫犬之自舐其创是也,但是发展为活人之术,无论是用法术或方剂,总之是人类文化之一特色,虽然与梃刃同是发明,而意义迥殊,中国称蚩尤作五兵,而神农尝药辨性,为人皇可以见矣。”人道主义很大程度是落实在医学史上,虽然不能尽皆赅括,舍此则不免流于空谈。
本书作者的看法,与前引周氏的话正相一致:“医学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这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由于最初需要解释人体发生的各种现象和以人类心灵为主题进行最初的辛勤探索而成为科学。它的最高目标是解除人类痛苦,促进个人体质及种族改良。”我们由此正可看出,医学不同于一般科学,医学史也不同于一般科学史。戴维·林德伯格著《西方科学的起源》说过,就科学史而言,“我们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应是宽泛的,具有包容性的,而不是狭义的,具有排斥性的。”涉及医学史时,范畴应该更加宽泛,甚至要把非科学也包容在内。此系为医学的特性所决定,也是这部《医学史》的主旨所在。
说来医学成为科学,乃是后来的事;成为科学之后,它仍然承续了此前的目的;假如离开这一目的,医学也就不复成立;然而科学对于医学来说,又不仅仅是种手段。即如作者所说:“科学医学的起源与希腊哲学的发生同时,也就是我们在历史上第一次看到企图在思辨的反思基础上建立一种可以解释自然现象、确立自然规律的哲学体系的时候。在这个时期以前,医学处于本能医疗、经验医疗、魔术医疗、僧侣或宗教医疗等情况下。”所述几种原始医疗方法,也是为了解除人类痛苦;我们因此承认这些前科学医学或非科学医学,与科学医学不无一致之处。附带说一句,这里讲到科学医学的起源,其中一时还包含许多非科学的因素,即如大名鼎鼎的希波克拉底也不例外;直到文艺复兴以后,以解剖学、生理学等为基础,医学才真正发展成为科学。而这门科学沿袭至今,本身又有巨大变化。
《医学史》原作最后一次增订,是在一九四七年;中译本即依据这一版本。此后医学的各种发展,也就无法见诸记载,而这形容以突飞猛进亦不为过,更不要提器官移植、试管婴儿等重大发明了。即以我的老本行为例,依据二十多年前所学知识,已经觉得“二十世纪”一章中有关“口腔学及牙科学”的内容未免过时;而我自己所有知识,较之现在的水平同样落后多了。我们常说“知识老化”,此语也许太过宽容;对于医学这种应用科学来说,知识体系更新之后,个人知识一仍其旧,也就等于没有知识。
此书另一遗憾之处,却与原著无关,乃是译者以“内容过于简略,且有谬误之处”为由,将第七章“中国医学史’径行删去。其实即便真有所指缺陷,大概亦可藉此了解依据上述医学史观,如何看待中国传统医学,而这也有意思。历史不仅在于记载什么,更重要的是贯彻其中的观念。
前面讲到医学的源流,要说此书的好处,主要还在“源”那一方面。不仅可以获知,现在的科学医学如何演变而来;而且能够懂得,科学医学与非科学医学究竟分野何在。说来一应科学之中,与人关系最近的莫过于医学,然而恐怕现在又以医学知识在人群中普及最差。别说普通百姓,就连知识界人士也是如此。我素来不写时文,无须就此多谈;这回读了《医学史》,却有一点悟会。
我说普遍缺乏医学常识,其实大家不懂的只是科学医学,若论非科学的医学那一套,还真知晓不少,种种念头根深蒂固,与此书中所讲的本能医学、经验医学、魔术医学、僧侣或宗教医学等,一一均能对号入座。不过是些老脑筋而已,其流弊乃不限于养生治病,追根溯源,当今许多社会问题盖出于此。以医学史的观念看来,上述东西具有一定价值,不光因为它们有着与科学医学相同的目的,而且因为它们出现在科学医学之前。单单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偏颇之见。也就是说,既要历史地对待历史,也要现实地对待现实。医学科学诞生之后,前医学科学以性质而论就是非科学的,虽然其当初的目的不容忽视,此后的效果也不必抹杀。
作者在全书结末处说:“一个人除非是盲者,否则决不会看不见这样的历史事实,即在近代科学医学开始以前或之后,曾有过多少伟大的、有才能的治疗家,他们并非科学人士,但却能以自己的才能和暗示力量抚慰病人,鼓励病人,使病人对复原具有信心,因而有力地影响治疗疾病的过程。同样明显地,有很多杰出的科学家,他们只是极平凡的医者而已。”本是提醒医学界人士,不要忘了治病救人的根本目标;在科学医学一统天下的地域,所言一点不差。征诸西方历史,的确有过类似教训。然而彼此语境毕竟有所不同;对于我们来说,前述另一方面,恐怕忽略不得。
(《医学史》[意]阿图罗·卡斯蒂廖尼著 程之范等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来源:文汇读书周报2003.5.2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