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名誉领事》:格林一生最难产的作品,也是他的平生最爱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名誉领事》:格林一生最难产的作品,也是他的平生最爱
尼古拉斯·莎士比亚
2017-04-10 09:28:02  来源: 百道网 
 

在其余生中,格林像一只绿头苍蝇一样为这一不死不活的地区所吸引。刺激他的小说家天赋的是存在于人与职务、信念与行动、不妥协的教义与妥协的对立面——怜悯、爱情、“人性的因素”之间的豁口。他相信:“一位小说家的位置是在正义与非正义、疑惑与清晰之间的边界上。”他向那个敏感的空间发出了嗡嗡声。 

《名誉领事(精装)》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作者:(英)格雷厄姆·格林 Graham Greene
译者:刘云波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

我刚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曾应“手枪玛丽”之邀同格雷厄姆•格林一起喝茶。我已无法回忆起第一次会面的细节,只记得和我握手的那个人是个瘦高个子,面部扁平,一双蓝眼睛水汪汪的,好像刚从大风中走出来。

不过,我还清晰地记得谈话中的一个小细节。我问他,他认为他的哪一本书最好。“《问题的核心》,”他说,“但我讨厌那个主人公。”他最喜欢哪一本?他不假思索地说:“《名誉领事》。”

隐蔽于书堆里的叛逆少年

《名誉领事》可能发生在南美洲中部,但同他的所有小说一样,故事的发生地却让人想到一个临近伦敦市郊,有林荫道的郊区。他的父亲曾在伦敦市郊的那个地方当过当地一所学校的校长。

格林父亲所在的伯克姆斯特德学校

尽管中产阶级家庭的生活保证他无衣食之忧,但格林的童年并不幸福。每当他不得不回忆起学校生活和父亲遥远的身影时,他都畏惧得要命。“我对他毫无感情。他太像当权者了。”格林对此做出的回应——在他的小说中把父亲重新塑造成当权者压迫人民的鹰犬——正好反映了《名誉领事》中那个游击队员兼诗人阿基诺的态度。

和许多不幸福的孩子一样,书籍为格林提供了最初的逃避之门。

在其涉及拉丁美洲的八部小说之一的《名誉领事》一书中,格林主要通过对一个孤独的英国人普拉尔这一人物的描写,显露了自己的文学情趣。普拉尔也就成了我们认知格林文学情趣的主要向导。

“小时候,他的父亲经常给他读英雄故事、战火中抢救伤员的故事以及奥茨上尉走进暴风雪中的故事。”格林的父亲不仅给他读这些故事,还把他对柯南•道尔、切斯特顿、斯蒂文森的偏爱传给了他——格林能够靠这些作家为他提供“缺失的心搏和衰退的欢乐”。

英剧《神探夏洛克》,由柯南•道尔同名小说改编

“格林兰”:一位小说家的位置

《名誉领事》中里瓦斯神父阅读的那部侦探小说对于揭示作品的意图就像《圣经》一样不容忽视。十二岁那年,格林最喜欢的小说中的人物是狄克逊•布雷特侦探,最喜欢的作家是约翰•巴肯、马乔里•鲍恩和赖德•哈格德。

电影《三十九级台阶》,由约翰•巴肯同名小说改编

他也梦想过效仿“他孩提时代心目中的英雄阿伦•夸特梅因……走向这个黑暗大陆的腹地,希望能在一个无须发誓效忠就能被接受为市民的城市里找到一个永久的家。这个城市不是上帝之城的天堂,也不是马克思之城的动乱之都,而是一个名叫‘心境平静’的城市。”

于是,他动身去了哈格德和亨蒂笔下描写的地区。他想象着,在那些“正义共和国”之间的差别中他能够找到他自认为的另一番景观,而且确实找到了。他把这种景观通俗地戏称为“格林兰”(注:与“格陵兰”谐音,字面意思是“格林的领土”,常用以指格林作品中典型的沉闷气氛)。“我只能够说,我在这块土地上度过了一生中的许多岁月。”


电影《所罗门王的宝藏》,由哈格德同名小说改编

何为格林兰?作者宣称他不喜欢这块领土。对待他的话你无论如何认真都不为过分。那通常是一个穷乡僻壤的边远地区,到处弥漫着警察局的气息。白天,人们在阳台上喝着粉红色的杜松子酒,唯一不知忧虑的只有那些小孩子们。上帝与魔鬼兀鹫似地在界桩上方盘旋。松动的篱笆将好人与坏人隔开。

在其余生中,格林像一只绿头苍蝇一样为这一不死不活的地区所吸引。刺激他的小说家天赋的是存在于人与职务、信念与行动、不妥协的教义与妥协的对立面——怜悯、爱情、“人性的因素”之间的豁口。他相信:“一位小说家的位置是在正义与非正义、疑惑与清晰之间的边界上。”他向那个敏感的空间发出了嗡嗡声。 

“世间万事万物皆彼此交融”

在格林兰的所有边远地区里,最具有象征性,或者说最能引起读者感情共鸣的,莫过于《名誉领事》的背景地。

1969年,正在创作《和姨母远行》的格林接受《星期日电讯报》的委任,乘船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去亚松森。晚上,船到科连特斯只停泊半个小时,但有这半个小时也就足够了。“这个城市的气氛中有某种东西激发了我的想象力——我不知道它是什么,”“什么也看不到,只有一个小小的码头和几所房子,但却具有一种鬼鬼祟祟的魅力。”

他回忆了在科连特斯度过的那半个小时,便决定返回那里。

科连特斯内河码头

酝酿创作《名誉领事》的时候,格林接受了一位朋友的建议:所有小说家都应当在写字台上方的墙上用图钉钉一张字条,上面写着:“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原封不动地照搬进去,这样的小说千万别写。”格林对他在科连特斯的经历所做的变通,显示了他作为小说家的写作方法——那就是,他承认,他对那些对所写的主题没有直接知识而胡编乱造的人嗤之以鼻。

格林用托马斯•哈代作品中的名言作为《名誉领事》的卷首语:

世间万事万物皆彼此交融——善融于恶,

豪爽融于正义,宗教融于政治……

哈代的话的含意就是:格林作品中任何称职的人物,最终都不得不走向他们的反面或者叫“另一面”。在像科连特斯这样典型的边境小镇里,边界线是不严密的——无论是地理边界还是道德边界——穿过边界到外国或敌对国去的冲动是不可抗拒的。


科连特斯景观

正如《权利与荣誉》中的共产主义者中尉走路时“步态像牧师”一样,里瓦斯神父拿起武器来也“有点像将军(斯特罗斯纳)”。同样,桑切斯嬷嬷的妓院会渐渐化作修道院;妓女克拉拉会渐渐化作她的小房间上方供奉的圣特雷萨还愿的形象;福特纳姆会渐渐化作梅森,两者成为“不可分割的双胞胎”;《圣经》会渐渐化作侦探小说;上帝会渐渐化作魔鬼。

是最难产的作品,也是平生最爱

格林说,《名誉领事》是“我写得最辛苦的小说之一”。据他三十二年的伙伴伊冯娜•克洛埃塔回忆,有一段时间,他的思路突然中断了。“当时他已经写了三分之二。他真想过要放弃。他被弄得十分绝望。他说:‘我能理解海明威怎么会朝自己的太阳穴开了一枪。那是唯一的出路。’”

小说的结构复杂,雄心勃勃,像格林的散文一样容易让人信以为真。安东尼•伯吉斯认为,格林在写作时追求“一种言语透明”,不允许语言凭自身的权利变成一个人物。他的句子简洁易懂,没有令人讨厌的副词修饰,也没有作者的评论和道德评判。小说中的主人公的想法全都体现在对话里;更可取的是,有些还体现在行动中。格林相信:“世上万物几乎都是淫荡的。有时候,一个人端茶杯的方式比他做爱的方式更具有暴露欲。”

《名誉领事》是在格林六十九岁那年出版的。他从一开始就对他的这一成果抱有信心。

他去世的十年前曾对玛丽-弗朗索瓦•阿兰说过:“我最喜欢,最不担心的书就是《名誉领事》。”

“为什么?”

“因为我成功地描述了书中的人物是如何演变,如何进化的。”

“作家能做到这一点挺不容易的,但我认为在这本书里我成功了。”


格林在瑞士科尔索的墓地

 

来源:百道网 2017年4月7日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