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文化医学》骆降喜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版/28.00元 提到癌症,人们的脑海中通常会将“癌症=死亡”。无论癌症患者的身份、地位、国籍、家庭背景如何天差地别,但是他们对生的追求都一样,都期待自己能战胜癌症,高质量地活着。如果说有一种“特效药”,能够帮助我们“治疗”癌症和慢性病,但是这需要做些新的尝试,并且此“特效药”价钱“低廉”,我想问问:“您能接受吗?能做到吗?”其实,该“特效药”就是骆降喜老师提出的“以文化心,借心化病”,简而言之,就是文化能治病,文化具有医疗作用。
此书作者骆降喜老师患恶性胸腺癌30余年,他不仅能高质量地生活,而且仍坚持工作,并将自己的抗癌经历写成《思考文化医学》一书,借以向世人传播正确的医疗观点。
开始读他的《思考文化医学》一书时,开始会为他“不幸”的人生经历伤感,他于1984年患恶性胸腺瘤至今历经三次开胸手术,四次复发转移,他不得不放弃“受人尊敬”的外科医生职业转换成和“死人”打交道的解剖学老师。然而,当读者继续往下读的时候发现,作者的悲观情绪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对生的渴望,是经历传统文化洗礼后的反省,作者通过“以文化心,借心化病”逐渐接纳了他身上肿瘤的同时,肿瘤也接纳了作者。如今作者的身份又发生了转换,骆降喜老师具有多重身份,现在他是一名解剖学教师,是一名义工,还是一名为患者免费看病的医生。
如何正确的看待疾病,当你读完此书时你会反思,会对人的外表与内在详细剖析,让你的迷茫在书中找到答案,引导你继续读下去的兴趣,也会有所感悟。
在医学院校教授人体解剖学的骆降喜对人体非常的熟悉,实际上人是一个具有完美的器官和组织的生物体,人的各个器官系统都在神经系统的指挥和调节下有条不紊地工作,神经系统维持其他系统的稳定性和统一性。神经系统还能通过各种复杂的感受器感受自然界及人体的变化,以便调节人体。实际上,癌症或是慢性病都与人体的代谢有关,但是正常人体是可以通过各种生理途径去调节改善人体的代谢的,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扰乱了我们的代谢,使身体状况悄然改变?”
骆降喜告诉你,他的患病原因和治愈过程与人“心”有关。心就是神经系统,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的“心”太过于复杂,就像电脑开的窗口过多会死机一样,神经系统的稳定性出了问题,身体自然会得病。正如王老善人所说:有病就有错,改过就好病。
来源: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