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春天读好书,一年都顺心——你有读书的方向感吗?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春天读好书,一年都顺心——你有读书的方向感吗?
张立红
2018-04-27 11:33:57  来源: 清华大学出版社 
 

    曾经开卷有益,因为古代人们追求文章千古事,可是如今谁还为千古事而写文章呢?在阅读越来越随便的今天,阅读的方向感越来越重要,如果读错方向,越读越糊涂,甚至深陷泥潭,就不要奇怪了,事实上,如果留心,就会发现,周围这样的人可是正在增加啊。

    不过,我并不分类垃圾书和好书,读书如同吸收食物一样,并没有绝对的好坏,有的不过是适合、不适合,你的美酒,很可能是别人的毒药。

    所以,方向感还是很重要的。

未来人类最重要的三大议题

            

    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人类简史》的作者赫拉利在他的几本书中总结了人类的历史:曾经带给人类巨大灾难的三大难题——战争、瘟疫、饥饿,如今已经被人类攻克和掌控了。

    未来衣食无忧的人类有很多议题可以去做,但是,赫拉利认为下面这三个议题是最重要的:长生不老,永久幸福,直升为神一般的存在。

    我和很多专家、学者、企业家们聊这三个未来的议题,95%的人认为第一和第三个完全没有可能,而第二个还可以努力实现。

            

    《天幕:一个宇宙信息记录员的日记》的作者灵紫老师,则认为:第一和第三个毫无悬念,必将在不远的将来,借助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而实现;而第二个更有可能会是人类需要永远奋斗的,几乎不太可能完全实现的目标。

    作为以读书顾问为人生目标的职业编辑,多年的阅读经历让我深切体会到,阅读的最高境界就是和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

    我有幸能读到赫拉利的几本书,并与他的观点强烈共鸣。看到他行文解释,为什么世界上有些地区还存在战争,而他却可以说,战争已经被人类攻克了。我不由得惊叹折服,我曾经在我的好几篇文章中,提出我的这个观点:“人类曾经经历武力致胜的时代,我们正在经历金融致胜的时代,人类未来必将迈入文化致胜的时代”。可是,为什么“武力致胜”是曾经而不是现在,我的解释远不如赫拉利的翔实充分,可能我们中国人写文章总想给读者留下“悟”的空间,而美国人却是打破砂锅型的。那些极为精巧的思辨视角,作者如果不展示,读者是怎么也悟不到的。

    更为幸运的是,我和《天幕:一个宇宙信息记录员的日记》的作者不仅很多观点莫名共鸣,而且还能和她见面共聊一些不能写在书里的探索,同时为她安排与骨灰级粉丝的沟通。

    读书带给我的幸运可不止于此, 后面继续分享。

     未来人类死亡的第一原因——不幸福

    未来战争、饥饿、生理疾病将不再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过二十年左右,第一和第三的议题都成功实现之后,人类极有可能会因为第二个议题——“永远幸福”无法实现而活不下去。

    永远幸福到底有多难呢?

    我记不清是在哪本书里读到的,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假设某一天,你从张开眼睛的那一刻开始,每一个小时都遇到的是平时会令你非常幸福和快乐的事情。例如,与至亲久别重逢,得到了期待了好几年的升职,女儿考上了理想的大学,等等,最后,你在感觉困意的时候安然入睡。即使这样的一天里,你真正感到幸福的时间大约也就在7-9分钟内。这个实验让我感到惊讶的同时,也想起了小时候遇到的神经病患者,他们从早到晚快乐无比的表情真的是令人毛骨悚然的。

    幸福,尤其是永远幸福,真的是一件复杂到人类至今可能都还不能想象的事情!

    未来的人类可能最重头的研究不是消除癌症,宇宙探索……而是究竟怎么才能获得真实的幸福!

    我常常和朋友们分享,如果不读书,不做编辑,我无法想象,我会是一个多么糟糕的人。五六年前,在那些生不如死的日子里,《幸福直通车》系列图书的书稿是我唯一的救命稻草。读那些书稿的时候,我第一次明白,人真的可以通过阅读,是的,仅仅通过阅读而直达幸福彼岸。阅读《幸福直通车》的同时进行的思考,使我发现,未来人类很可能将因为这一个原因而死亡,那就是——不幸福。

    这也是读书给我带来的另一个幸运,遇到了那些播种幸福的作者,每年每天被幸福的研究和语言熏染着,也购买了很多他们的著作送给周围的亲友。很多高学历的人,都羞于寻求解决心理问题,更不好意思将不幸福的话题涉及到自己身上,他们在无法言说的痛苦中隐忍,自抑,没有人知道他们正在走向不归路。即使周围朋友警觉,也不敢探问和帮助,这时候一本雪中送炭的好书,也许能拯救一个岌岌可危的家庭。

    因此,送人一些生活需要的好书,悄悄地帮助了一个家庭,可能是未来人类最大的阴德。

    这也是我2018年春节的一个新发现:越来越索然无味的春节各种美食、游戏,已经不能给人们带来曾经的节日快乐。而独独在春节期间看了一本好书,和送了别人好书的人,倒是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喜悦,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久违了的节日专有表情。



    我感到欣慰的是,今年春节朋友们看的书种类繁多,不像去年,几乎清一色的《秘密花园》。《幸福直通车》系列去年出版了一本书,在今年春节派上了大用场。这本书是积极心理学推广第一人王薇华博士所著的《她幸福》。这本书的作者王薇华博士和其他研究女性幸福的专家不同,除了专业知识之外,她是罕见的一位把写书读书从书房内做到书房外的作者。她组织的闺蜜聚会,让每个人收获丰厚,原来女人们有了幸福美满婚姻之后,还可以从闺蜜圈子里获得那么多的意外惊喜。这些惊喜被充分储备后,再一次放进她的第六本新书——《她幸福》中,这本书春节期间帮助很多家庭实现了美好的幸福生活。可惜的是,很多人还意识不到这本书对他们的意义,还不明白幸福的探索和追求对于自己和家人的重要性。但是,不远的将来,他们终将会意识到这个摆在人类面前最重要的议题。

    未来,每增加一分幸福感,人类的生命就会增加一分延续的可能。

    未来虽然并不遥远,但是,眼下这个金融致胜的时代,对于财富的追求还会在十年之内成为人类的第一刚需。春节期间,我目击口碑相传最多的书就是这本,《从A到Z:轻松实现财务自由》,太多我认识的家庭主妇对这本书赞不绝口,到处打听作者有没有演讲,想打飞的去听。

 科学、艺术、古文化将提升想象力和感受力

 

    十几年的出版生涯思考,大量阅读调查,和对人工智能发展的长期关注,我发现:有三类图书对未来的人类进化至关重要。它们是:科学,艺术和古文化类图书。

    这个观点我曾经在《想象力经济时代,人类如何超越人工智能》这篇文中提出过。那篇文章从人类超越人工智能需要的两大能力——想象力和感受力的角度,简单说明了考虑这三类知识作为阅读方向的起因。

    l  古文化

   

    远古文化,古代文言文,古拉丁文,历经人世沧桑,能保留下来的,都是上天留给人类在机器时代不至于灭亡的救命稻草。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这句话有些让人感到疑惑。因为我们还有其他比孔子毫不逊色的先贤。但是,读了古拉丁文的《西塞罗曰》,就知道原来这句话的意思是”经纬光芒若不放,万物至今处幽冥“。古文言文和古拉丁文留给人类几乎完全一致的圣贤经文,为肤色种族完全不同的人类点亮了心灵之光,让我们的心灵,依靠这些光芒而相通。

    如果时间是宇宙间最大的秘密,那么,古文化就是这个秘密最伟大的载体。古文化里面太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秘密,对于人类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开发极为有益。

    古文化最初帮助人类建立人性,摆脱兽性,从而与其他动物分道扬镳,开启了人类文明。在机器对人类的控制日益增长的时代,人类借助古文化避免变成半机器人,远离可能的机器性,并发展出神性,实现第三个议题,完成二次进化。

    l  艺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艺术专著《爱之痕》中提到,人类在7万年前就诞生了岩洞壁画艺术。

    艺术,作为代表美的精神力量,贯穿于人类发展的全时空。有了它,人类可以无止境地向着无限美丽的世界前进。

    《丁绍光艺术范式》一书中一再提到,21世纪是“心的世纪”。而艺术对于心灵的滋养是无可替代的。日本有一家癌症治疗中心,将“心疗室”的一整面墙,贴上蜚声世界画坛的艺术大师丁绍光先生的画作。

    相由心生。未来人类的颜值,是要靠一双有艺术鉴赏力的眼睛,和一颗对艺术有强烈想象力和感受力的心来撑起的。

    l  科学

    曾经有个学者说过这样的话:“科学之外,进步不过是一个神话”。这句话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提出了“证伪主义”的波普尔,在科学认识上刷新了人类的认识:敢于批判性思维,不断被质疑,是科学精神的核心。这和传统的科学认知“科学是经验积累的产物,被证明或者被无数次重复验证的科学理论就是永远正确的”,很不一样。

   

    未来具备了这三类知识的人,将会显示优越的竞争力。《科学美国人》的资深记者霍根,曾在他的著作《科学的终结:用科学究竟可以将这个世界解释到何种程度》描写到,不少思维活跃的美国前沿科学家都是人类学和古文化的爱好者。他们研究的科学决然不是宗教,但是,他们比任何人都敏感于那些古老民族的神秘文化和宗教,并从中大量汲取了养分。

    不仅如此,几乎每一个当代在创新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可以挖掘到他们从这三类知识体系汲取想象力和感受力源泉的痕迹。需要提醒的是,很多人在学习这类知识时,往往过于重视其实用性,忽略了其精神和思想,用这样舍本逐末的方式学习,难免会适得其反。

    在机器学习日新月异的未来,人们可以做到也需要做到,像曾经普及文字那样将科学、艺术及古文化的知识普及到每个人,让这三类知识体系所承载的精神和思想充满未来人类的大脑,使更多人的人具备想象力和感受力,成为人工智能不可替代的人,而选择阅读方向,将成为把控人生航向的重要抉择。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从高考新政看中小学教材教辅的嬗变方向 (2018.01.30 11:25:27)
  • 从高考新政看中小学教材教辅的嬗变方向 (2018.01.23 10:02:49)
  • 突破“高速屏障” 引领前行方向《高速铁路道岔设计理论与实践》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2016.11.01 12:16:09)
  • 专业新方向领航医学出版 (2016.10.11 11:02:35)
  • 精品出版:“十二五”规划经验,“十三五”规划方向 (2016.09.21 16:59:13)
  • 寂寞歌者最后的绝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献给孤独的挽歌——从不同的方向看“诺贝尔文学奖”》 (2016.06.01 9:06:06)
  • 思想理论要进教材进课堂《旗帜引领方向——江西高校党的基本知识读本》江西高校出版社 (2015.07.01 11:01:20)
  • 围绕战略方向开拓优质项目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经验谈 (2015.06.29 16:56:03)
  •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联考的方向——人物头像照片》 (2014.12.09 15:39:29)
  • 《趁年轻,折腾吧:引领千万年轻人找到人生方向的成长指南》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3.03.04 10:41:03)
  • 更多...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