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做一只思想的狐狸(总序)《不激不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做一只思想的狐狸(总序)《不激不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18-05-08 11:11:07  来源: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犹太裔哲学家以赛亚·伯林在《俄国思想家》一书中,曾专门通过对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比较,区分了“狐狸型”和“刺猬型”这两种知识分子及其观念差异。

    狐狸,同时追求很多碎片化的不同事物,但刺猬却能聚焦,把每个相关事物纳入一个统一的理论体系。

    因而,狐狸多知,而刺猬有一大知。

    伯林评价托尔斯泰,天性是狐狸,却自以为是刺猬。

    第一次看到这段文字,感觉都像在说自己。

    看起来每天在文献里披沙拣金,在书房里撰写论文,在研讨会上发表观点,已经貌似一个有着专业研究领域的刺猬型学者,但实际上骨子里,仍然是一个渴望拓展知识边界,而不甘于在一个领域里皓首穷经的文人。

    相比于刺猬,我更愿做一只思想的狐狸。

    前段时间,看到刘瑜给7年前的杂文集《送你一颗子弹》写的再版序。她说,写作,犹如佛教中的沙画,全神贯注地创作,然后再一把将其抹去。

    速朽,正是创作的目的。

    因而,她会与这类文字告别。在诸多身份之中,她最终放弃了那个文艺青年的身份,而选择了女教授的那个自我。

    而我,则恰好相反。岁月渐逝,马齿徒增。我却越来越追求一种多元的人生。我坚信,所谓的精彩,就是让自己无法归类。
鱼和熊掌,皆我所欲。

    甚至,我有意在陈虎和陈少文这两个身份之间不断切换,以让自己的生活,在理性和感性、在学术和思想、在严谨和灵动之间,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

    某种意义上,如沃居埃所言:我,是英国化学家的头脑与印度佛教徒灵魂的奇异结合。

    我知道,这种性情,在很大程度上会阻碍我获得某种世俗意义上的成功,成为一个在专业领域里有着公认建树的优秀学者。

    但是,我更知道,每一次对外在标准拙劣的模仿,都会让自己面目全非。

    我更像是一个游牧民,喜欢四处征战借以拓展知识的版图,而非安居一隅,不再渴望迁徙。

    这中间的区分,非关能力,只涉性情。

    而这部作品集,正是这种性情而非才华的产物。

    承蒙知函兄错爱,倡议并鼓励我出版这套个人作品集,本应推脱,但想起早年阅读陶潜,看到武陵人离开桃花源后,带人复返,“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便颇觉遗憾。如今,能有机会记录下自己知识旅行中的点滴收获,作为路标以让来者欣然规往,不至我曾领略之浩瀚精妙之知识世界,竟无人问津。

    这项工作应该也还不算毫无意义。念及于此,遂勉力承应。

    写到这里,其实已与伯林最初区分刺猬、狐狸之意,相去甚远。

    在他看来,刺猬之道,一以贯之(一元主义);狐狸狡诈,却性喜多方(多元主义)。因而,如学者张晓波所言,“不是刺猬型的卢梭、黑格尔、谢林、马克思,而是狐狸型的维科、赫尔德、赫尔岑等人,成为这个世界多元自由主义、消极自由的最好实践者,也成为对抗按照一元主义方案设计的极权社会的最好良药。”

    但其实细想,也没有偏题。

    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场域,想做一只思想的狐狸,都需要对抗一元体制的规训。我身处其中的学术,又岂能例外?

    是为序。

    2018年2月5日





    来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姜舒

相关内容
  • 狐狸的洞见——《将错就错》 (2002.06.19 16:27:27)
  •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