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状元文化面面观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状元文化面面观
——《中国状元趣话》评介
吴言
2002-07-12 13:57:42 来源:
状元,至今仍是一个被频繁使用的字眼:如高考状元;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等,在生活中不胜枚举。众所周知,状元是对在某一行业、某一领域、某种考试中获竞赛第一名者的称谓,但很多人对“状元”二字发展的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却知之甚少。
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状元趣话》一书,在介绍历代状元选拔中的种种轶闻趣事时,对“状元”的基本内涵、本质概念、历史作用等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具有丰富的知识性和较强的可读性。 状元是我国科举制度确立后出现的特与名词,目口科举第一名获得者的称谓。从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的第一位状元孙。犬迦开始,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4年)的最后一名状元刘春霖止,在长达1280余年的时间里,状元及第成为广大土入学子人生追求的最高境界,并由此形成了庞大的追求这一最高荣誉的士人学子阶层。这种社会氛围的熏陶浸染,逐渐形成了对中华民族发展影响深远的状元文化现象。至今,事事追求第一的“状元情结”仍深深地扎根于人们的脑海中,并时时产生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可以说,状元文化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要对这一现象进行阐释、剖析,就必须对中国状元和状元文化进行研究和探讨,并对状元产生的基础——科举制度有所了解和认识。本书向广大读者朋友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的创立及其发展概况(所谓科举制度,就是自隋唐以后各封建王朝设科考试以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因分科取士而得名),然后对150余位有代表性的状元分别予以趣说,正野史兼具,内容丰富,读起来妙趣横生,如“古稀之年自点状元”、“文思迟钝,最后交卷的状元’、“孙氏昆仲三状元”、“宋代第一对父子状元”……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状元已成为历史,但它那种荣光对后世的影响却仍然不绝于耳,现在如果谁家几个孩子都考取了大学或谁家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学,那家家长就会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和学习的榜样,那些家长所著之书就会成为书市中的抢购亮点,并且久居畅销书扫排行榜不下,如《哈佛女孩刘亦婷》等就是典型的例子。
状元文化,以小见大,反映了历代科举制度的优劣等方方面面,也反映了当时统治阶级统治手段的高与低,统治思想的先进与落后,用人标准的异同;可见出当时社会的繁荣与衰败,开放与闭塞。真可谓“一叶落而知秋也’。
《中国状元趣话》 邹绍志 桂胜编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2 定价:19.00元
来源:全国新书目2002.7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