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清华数量经济学应用教程——从入门到前沿系列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清华数量经济学应用教程——从入门到前沿系列
张金水
2003-07-21 15:55:16  来源:  
 
 1992年金秋时节,我有机会到加拿大滑铁卢(Waterloo)大学作为期4个月的访问学者。加拿大的景色虽令人难忘,但更令人难忘的是滑铁卢大学经济系系主任麦尔文教授(James R.Melvin)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国际贸易理论》。这门课程所用的教材是James R.Markusen以及James R.Melvin合写的一本英文教材:The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理论》)。这本教材主要介绍了国际贸易理论的一些基本内容, 例如,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通过国际贸易各个国家所得到的收益增加、资源禀赋与Heckscher\|Ohlin模型、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最优关税政策设计等。这本教材的主要特点是,利用笛卡儿坐标系比较通俗易懂地介绍以上的基本内容。书中很少使用高等数学的数学公式,属于中级水平的国际贸易教科书。该书的缺点是缺少联系实际的案例。在当时,我国有关国际贸易的教材主要涉及到国际贸易的实务,对国际贸易的理论涉及不深,这方面的教材基本上处在初级的水平。我曾经想过,为什么没有将这样通俗易懂、又有一定深度的国外的研究生教材引进到国内来呢? 光阴似箭,一转眼过去了10年。笔者没有作全面的调查,但是通过到新华书店或图书室翻阅相关的国际贸易教材,仍然感觉到这些教材所涉及到的国际贸易理论深度虽然比过去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但是基本上还处在初级的水平。而且应该提醒注意,这些教材中的国际贸易理论仅仅涉及到产品的国际贸易,基本上没有涉及到国际间的资本流动问题。国际贸易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理论的扩展,所以又可以称之为国际微观经济学。考虑到国际间资本流动的经济学又可以称之为国际宏观经济学,或者简称为国际经济学。所以按照本书作者的分类,国际贸易学即为国际微观经济学, 国际经济学即为国际宏观经济学。目前在我国国内尚缺乏有关国际经济学比较深入的教材。而且各个院校也缺少这门课程(虽然有的课程名字叫作国际经济学,但实际上缺乏数量分析的深度)。但是在国际上,有关国际贸易学以及国际经济学的教科书很多,包括从初级、中级到高级各种类型的教材。为什么我国引进国外比较深入的经济学教材的速度比较慢呢?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基于以上的理解, 本书作者萌发了撰写应用微观经济学、应用宏观经济学、应用国际贸易学、应用国际经济学的系列教材的想法。目前这几本教材已经面世,但这仅仅是告一段落。应当指出,本系列教材的《应用国际贸易学》比起麦尔文的《国际贸易理论》更深入了一些。而且尽量站在中国人的角度上来理解国际贸易学的基本知识。笔者认为这样的教材将更适合中国读者。不仅如此,本书作者还将引进国外有关国际经济学的基本知识。本系列教材的《应用国际经济学》(即本书)在写作风格上不同于国外其他教材。其主要特征有两个: 首先是尽量结合中国的实际,适应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其次是尽量采用比较初等一些的数学工具。尽管某些读者会对这本教材的阅读和理解产生一定的困难,因为里面用到比较多的数学公式和数学符号, 但是这些数学公式和数学符号仅仅用到了高等数学求导数以及多元函数求极值的基本知识。这些是本科生都能掌握的基本知识,相对于国际上介绍同样结论的相应教材要容易理解得多。如果我们直接翻译国际上相应的教材,恐怕绝大部分读者都难以接受。因为它们用到了最优控制理论中“极大值原理”等高深的知识,并且往往只涉及到抽象的数学模型以及复杂的计算,缺乏对知识理解的案例。笔者希望清华数量经济学应用教程——从入门到前沿系列教材的出版有助于我国经济学知识的普及与提高。


经济学家三件事——发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知识

 经济学家应该做3件事情: 第一件事情,发现知识。也就是得到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在国内外最重要的期刊上发表论文与科学成果。第二件事情,传播知识。也就是通过教学让更多的人掌握这些经济学知识。第三件事情,应用知识。也就是将经济学知识应用于中国实践,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第一件事情应当主要由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来完成。第二件事情应当主要由高等院校的教师来完成。第三件事情应当主要由政府部门、企业部门等实际部门的决策人员来完成。学习与传播知识是发现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的基础。一个人有了丰富的知识, 打下了坚实的根基,才有可能得到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并且为实际部门设计出好的政策。因此,搞好教学工作,并且编写出好的教材是发现知识以及应用知识的基础。目前我国经济学领域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可以说是凤毛麟角,许多经济学工作者对国家经济的实际运行不断发表出自己的见解(所谓的“发出声音”),绝大部分见解都是通过对实际事件的观察与思考之后,再利用初级的经济学知识而得到的。有不少见解应该说是好的见解。但是,我们还应该有其他更好的见解。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掌握了更加深入的经济学知识,就有可能设计出凭直觉以及初级的经济学知识难以发现的经济政策与经济见解。举个例子来说,西红柿与苹果都是好的蔬菜或水果,但是种植西红柿从播种到收获仅仅需要几个月的时间,而种植苹果从播种到收获则需要几年的时间。如果一个果农急功近利,那么他只能收获到西红柿。做学问也是这样,“板凳要坐十年冷”, 在这十年的时间当中, 只能看着“苹果树”在生长而没有任何的收获,但十年之后,就会源源不断地结出硕果。目前在我国经济学领域,可能缺少“苹果型”的经济学家,而更多的是“西红柿型”的经济学家。

 目前我们的口号是“科教兴国”,某些著名的科学家建议将这个口号改为“教科兴国”。 也就是说,无论是要建设一流的国家、运营一流的企业还是要创办一流的大学,教学工作是基础, 应当摆在第一位。而对于教学工作来说,最重要的是编写出好的教材。无数的教师在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本书的作者所编写的这一套系列教材正是这平凡工作中的一个部分。

 本书共分4章。第1章介绍消费者跨期消费选择基本知识。目前我国正在兴起住宅贷款、汽车贷款、助学贷款等提前消费的消费模式。本章的知识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据。第2章介绍考虑资本流动与最优外债规模的一国小国模型。所谓的“一国小国模型”指的是在国际环境不变的情况下, 一个国家的经济行为。在这一章,我们还列举了一些著名的经济学家以及著名的科学家的故事与报告来理解这些内容。第3章介绍考虑国际间资本流动的多国经济模型。要讨论多个国家之间相互影响的国际经济模型是相当复杂的,这是当今国际经济学的前沿问题之一。本章着重介绍考虑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的两国互动模型。第4章介绍多个部门国际经济学。首先指出供给、需求、平衡、增长是经济学永恒的主题。然后以这个主题为主线索,探讨如何将一般均衡研究领域的三个方向统一在一起。本书每一章后面均配备有一定数量的习题与参考答案,可供读者练习。

 本书的部分内容曾经在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及为全校本科生、研究生所开设的相关课程中讲授过。阅读本书并不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只要具备大学本科最基本的求导数以及多元函数求极值问题最基本的知识,以及本系列教材《应用微观经济学》、《应用宏观经济学》、《应用国际贸易学》所阐述的基本知识, 就不难理解本书所给出的基本结论。凡是初次接触经济学的大学本科以及专科或者研究生都可以使用本系列教材。本系列教材也可以供实际工作中的各级决策人员作为参考书。

 我们还打算在近期内出齐如下5本数量经济学基础知识系列教材:

A. 《应用微观经济学》(已正式出版)

B. 《应用宏观经济学》(已正式出版)

C. 《应用国际贸易学》(已正式出版)

D. 《应用国际经济学》(已正式出版)

E. 《应用货币银行学》(2003年待出版)

以上图书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来源:清华社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