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研究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成果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研究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要成果
——读《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理论、实证与案例分析》
2003-09-26 10:43:11  来源:  
 
 由薛进军、[日]荒山裕行、彭近新等中日作者主编的《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理论、实证与案例分析》一书,以大量调查研究和统计数据为基础,以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关系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以环境保护制度安排为中心,运用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充分借鉴国外(主要是日本)的环境保护、治理的经验,对中国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有益的意见和建议。

 一、科学、客观地分析了中国环境污染的成因
 本书通过论证能源的生产、消费、结构同环境污染的关系,说明了“经济发展优先”的主导思想是环境污染的主观原因,“发展中国家论”的必然存在、“低收入国”的现实和“初级阶段的工业化”是其客观原因,而从经济增长和能源消耗的关系来看,经济的高速增长,以煤炭为主的不合理的能源结构,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无论是主观原因,还是客观原因,中国的环境急剧恶化是不争的事实。虽然中国已开始采取严厉的政策措施来治理环境,杜绝新的污染源,但由于中国幅员辽阔、污染源众多、环境污染问题堆积如山,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治理好环境污染是不可能的,为此需要多方面的、长期不懈的努力。

 二、将中国环境污染问题放在国际大框架里加以分析和认识
 在传统的发展观、经济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影响下,人类居住的星球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严重的环境公害和生态破坏,随后又出现了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沙尘暴等等,这些环境问题不仅制约当代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而且也威胁着后世的生存和未来。环境污染并不是发生在一个国家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力量就可能简单解决的,需要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科学借鉴国外治理环境的经验,利用国外力量(包括来自外国的环保资金、环保技术和环保管理),以避免或减少走环境污染阻碍经济发展的力度,以缩短中国治理环境问题的时间,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出现了一个“中国奇迹”。

 三、占有大量的数据资料,用实证分析和案例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国的环境问题
 针对急速的工业化是中国经济增长的特征之一,但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这一问题,本书在一些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中国的工业增长中国有工业的成分逐年下降,乡镇工业比重越来越大,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而随着乡镇工业的大幅度增长,乡镇工业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在很多方面其污染程度甚至超过国有工业企业。为此书中将研究的重点从一般环境污染问题转移到乡镇工业的环境污染上来,据此对乡镇工业环境污染进行了初步分析,依据《1995年乡镇工业污染调查数据》等资料,对乡镇工业环境污染的现状、新发展、地区分布及其特点、主要原因、环境政策的实施及其存在的问题等,做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书中以天津市通过能源结构转换治理大气污染、以大连市通过国际合作建设环境示范城市、以张家港通过国家指导建成环境模范城市的经验为实例,充分说明我国利用多种方法和模式,在改善环境方面取得一些可喜的成就,从而增强了我们进一步改善环境的信心。


 四、重视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指导战略,重视环境保护的制度安排和政策导向作用,初步建立符合国情的制度体系和政策体系。

 中国利用作为后来者的某些优势,对已有污染源和新投资项目分别导入排污费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并在所有的环保法规中导入了具有先进性的污染者负担原则,此外,还制定实施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环保目标责任制、排污登记制和许可证制度等一整套的环境保护政策措施。


(《中国的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理论、实证与案例分析》,薛进军、[日]荒山裕行、彭近新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来源:中国图书评论2003.9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