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诗歌:激发想象力的酵母——复旦大学出版社《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古诗100首》作者自序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诗歌:激发想象力的酵母——复旦大学出版社《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古诗100首》作者自序
戴建业
2021-08-18 09:11:50  来源: 复旦大学出版社 
 

激发孩子想象力的古诗100首》(订购
戴建业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这本诗选主要是给中小学生看的。

  可能有的家长马上会问:现在小孩负担这么重,为什么还要让活蹦乱跳的小孩,去读这些“老掉了牙”的古诗呢?

  看来,要想让小孩坐下来读古诗,你就得把诗歌讲得有趣;要想让父母给小孩买古诗来读,你就得让他们明白读古诗有益。

  英国那位“老奸巨猾”的培根,劝人们读书的诀窍就是“诱之以利”:“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可惜这段名言过于胶柱鼓瑟,它们看上去言之凿凿,其实大多似是而非——读史难道只能使人明智而不能使人庄重?读诗难道只能使人灵秀而不能使人明智?培根先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还不如我们老祖宗孔子说得精彩:“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

  孔子将“兴于诗”作为成才和成人的起点,孔子多次告诫儿子和学生要认真学诗:“子曰:‘小子何莫学乎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小孩为何要好好学诗呢?可以用诗启发想象,可以用诗感发志意,可以借诗观察社会,可以借诗领略自然,可以以诗乐群交友,可以以诗抒写哀乐……诗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用来服务国家,还可以借诗来识记各种鸟兽草木的名字。总之,读诗不仅仅能使孩子越来越“灵秀”,它还能让孩子的想象越来越丰富,让孩子的观察越来越细致,让孩子的情感越来越细腻,让孩子的谈吐越来越文雅,让孩子的体验越来越深刻,让孩子的精神越来越和谐,让孩子的人格越来越健全……

  诗为什么“可以兴”?孩子为什么要“兴于诗”?汉人说“兴”是“引譬连类”,也就是由此物联想到彼物,是指学诗可以培养读者的想象力;宋人说“兴”是“感发志意”,也就是激起人们的情感意志,是指诗能激发人们的生命活力。

  人的智力主要涉及想象、直觉、逻辑、记忆、语言等层面,其中想象是判断才华水平高下的重要指标,没有想象就不可能有技术发明,就不可能有科学突破,就不可能有艺术创造。遗憾的是,今天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不是引发小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而是在残酷地窒息青少年的想象力。各种无聊且无用的培训,不断重复同一类型的习题,孩子所有时间和空间全被填满,他们失去了任何学习的乐趣,甚至失去了生活的勇气,还哪有去天马行空想象的心境和精力?引发想象力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去精读古代优美的诗词,让孩子有宽松的成长环境,有快乐的学习心情,这样,他们对“远方”才会有美好的憧憬,他们的思绪才会浮想联翩,他们的精神才会超越尘世进入美好的诗境。

  如果说,想象、直觉等因素是创造的前提,那么生命的激情和冲动则是一切创造的源动力。没有了生命激情和冲动,所有才智都将休眠乃至休克,任何创造活动都无从谈起。要想点燃生命的火花,要想激发生命的冲动,古代那些壮美的诗词是最好的“兴奋剂”。朗诵一下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个傻瓜也会领略到那种目极千里的眼界,那种无比开阔的胸怀,还有那“更上一层楼”追求冲劲。

  我们民族的文化修养深厚,我们使用的汉语形象生动而又富于表现力,几千年来我们的先人用它为人类创造了无数诗歌的艺术瑰宝,为世界贡献了许多伟大的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苏轼……这本诗选精选了名家名作100余首,多半是朗朗上口的小诗,分为“人生酸甜”“名山大川”“天涯知己”“金戈铁马”四辑,希望在培养孩子想象力的同时,也让孩子有丰富细腻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尽可饱览祖国名山大川的雄奇,可以一睹万马奔驰、千军决战的激烈,可以聆听山泉的叮咚,可以欣赏百花的绚丽,更可以体验到各种美好的人生,可以感受生活的的酸甜苦辣……

  要想丰富小孩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专注力,那就读诗吧!

  每首诗都有必要的文字注释,简短的艺术评点。没有作详细艺术分析的原因,是想给孩子读诗时留下想象的空间。西方一位教育家曾批评说,我们今天给幼儿读的经典读物,成人过于琐细的艺术分析,活像是在嚼饭喂人,既让孩子读起来索然无味,又养成了孩子阅读偷懒的恶习。今天的儿童玩具过于精巧,远不如从前的简单玩具更能让孩子们好奇。

  我们编者和编辑尽心,但愿孩子们读来开心!

  2021年6月20日

来源:复旦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