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教育科学出版社《学会学习》重编出版 - 编辑荐书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编辑荐书
教育科学出版社《学会学习》重编出版
——让“学会学习”走进课堂
张迪梅
2003-10-29 13:56:48  来源: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重新组织编写的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学会学习》一书,即将在今年秋季开学出版发行。这已是第二次重新编写出版了。1998年,教育部高教司农林处就组织人员为农林院校大学生编写了一本《学会学习——献给农林高校新同学》;1999年,高教司在该书基础上经过改编,重新出版,对象扩大到面向所有大学生;2000年,高教司把“大学生学习改革”列入“新世纪教学改革工程”的课题计划,再一次重编《学会学习》是其重要内容之一。经过两年的努力,在第二次重新编写中做了较大的变动,篇幅由20万字增加到30万字,不仅内容大大丰富了,而且更为新颖,根据读者的反映做了较大的修改,更加符合大学生的实际需要。该书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不是给学生一个貌似天衣无缝的最优学习方法体系,而是提供必要的基本学习理论知识和大量实际材料,引导学生去研究探索,以结合大学生个人实际,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思想观念和学习方法体系。

 该书作为国家级“十五”规划教材出版,有着特殊重要意义。它意味着“学会学习”已由一般口号、号召开始走进课堂、进入教学和学习实践;由课外参考性读物成为列入规划的教材。它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第一部由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编写的学生学习指导教材,标志着“学会学习”正在由教学工作的“边缘地带”走向受重视的“中心地带”。这是一个推动高等教育创新的有力举措,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必将起到重大作用。

 “学会学习”这一口号的提出,有人说是始于20世纪70年代,有人说已经半个世纪了。这还需要考证。但“学会学习”的思想,可以说渊远流长,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例如,3000多年前,我国商朝的傅说,就有一篇劝教商王武丁的著述《商书·兑命》,后来孔子在编《尚书》时,保留了这一篇,即《尚书·说命下》。其中,提出了著名的“惟( ),学半”,即“教学半”。(( )是古代的“教”字,与“学”字通)“教学半”蕴含着朴素而深刻的教育思想,按我们今天的理解,就是说人的成长发展,一半靠师长的教诲,一半靠个人的学习。孔子继承并发展了“教学半”这种“教”与“学”对立统一的思想,提出了“启发诱导”、“举一反三”、“学思并重”等教学原则,可以认为这是“学会学习”最早的体现。在我国最早的教育学专著《学记》中有一段话:“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这段话充分说明古人对“学会学习”重大意义的深刻认识。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学会学习” 的思想也不断深入发展,在浩瀚的历史典籍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绵延不断的身影。历史进入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向教育和学习发出了强烈挑战,人类的教育思想也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和“学”的天平明显向学习这一边倾斜。20世纪最后30年,联合国教科文的一系列报告,无不强调重视学习的重大意义,从《学会生存》到《学习——财富蕴藏其中》,提出了“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学习化社会”等口号和论断,反映全人类教育思想的发展趋向。各个国家的教育界,也纷纷把目光投向学习。例如,哈佛大学荣誉校长陆登庭在2002年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会上总结哈佛的历史时说:“从本质上讲,在哈佛大学过去一个半世纪的发展过程中,学习思想的变化形成了一条稳定而清晰的发展轨迹。”“哈佛大学的教学从以知识‘传授’为基础,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我教育’。”因此,他在论坛会上强调,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不仅学习新知识,而且学会独立思考,发现和生产新知识。(中外大学校长论坛文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9页,第460页)最近的事例,是日本文部省的中央教育审议会提出的“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草案中,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牢固学习能力”的重要性,提出要根据全国性学习能力测试结果修订“学习指导纲要”,以确保日本学生在国际性学习能力调查中保持领先水平。该提案提交日本内阁会议通过后预计于2004年起实行。(日本《读卖新闻》2003年2月24日报道:教育振兴基本计划重视培养学习能力,见《参考消息》2003年3月1日,第六版)这说明,日本已由重视教育、保持教育领先水平,进入到重视学习、保持学习能力的领先水平,把人才培养寄希望于具有“牢固的学习能力”。

 “学会学习”的教育思想,在我国虽有深厚的历史根基,但在近现代却显得十分缓慢。虽然20世纪的前半期,杜威等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有一定影响,叶圣陶等著名教育家也提出过“教是为了不教”的论断,但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始终占主导地位。20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有关“学会学习”等国外的教育思想新发展传入我国,引起了教育界一些人的重视。开始是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能力培养,接着是关于“以学生为主体”的争论,而后有人提出“学习本身是一门科学”的命题,引发了一些人对“学习学”、“学习科学”的研究。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20多年来由“民间人士”编写了一批《大学学习论》、《大学学习学》书籍,在少数高校开设了“学习指导”选修课,有些大学校长也著文强调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呼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着力“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素质。但是,就整个高等教育来说,“重视学生,重视学习”的声音还十分微弱;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少有人进行认真调查和分析,存在哪些问题和弊病若明若暗;在大大小小的教学改革方案中,注意力集中在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较少涉及教学方法的实质性改革,更没有把大学生学习改革列入议题;在实际的教学计划中,也许提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但很少有具体的落实措施;学生学习质量的评测中,仍然以获得知识为主,也包括实践技能的培养,而没有像日本那样的“学习能力测试”,更没有制订过“学习指导纲要”。所以,实事求是地说,“学会学习”在大多数高校仍然只停留在口号上,而没有实实在在地进入课堂、进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仍然没有成为学生必须达到的教学目的、目标和要求。在教师的思想上,似乎仍然认为这是无关紧要的事,或者认为是与己无关的事,至多不过以为是在现有教学工作基础上“锦上添花”而已。

 “学会学习”果真是无关紧要么?试想,学生在学校如果不能“学会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能够实现吗?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不会学习,如何跟上发展步伐、步入科技前沿,又如何能够创新?学生不善于学习,如何提高学习质量、成为高质量人才?没有学习的改革,种种教改方案就失去了基础,能够改革成功、取得实效吗?退一步说,如果大学生不能适应中学到大学的转变,面对要求自主性更强的大学学习,能保证基本的教学质量吗?答案是显而易见、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有理由为今天的大学生学习状况而担忧,为我们的大学教学质量而担忧,为我们培养的人才会缺乏适应新世纪的能力而担忧,也为我们能否培养出一大批拔尖人才而担忧。这决不是杞人忧天、危言耸听,而真正是“温水中的青蛙”一样的潜在危机。

 自然,社会发展有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有着一定的发展步伐。一种教育思想的发展转变,常常要经过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当发展趋势已经十分明显,我们能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让步伐能够快一点呢?遗憾地是,当我们在高谈“跨越式发展”的时候,在一些方面,却失去了应有的正常速度,相对来说,处于一种“不进则退”的状况。在“学会学习”等教育思想的发展转变上,是不是这样一种状况呢?这是值得我们反思的。

 如今,“学会学习”已经由狭义的理解发展到了广义的理解。过去,狭义的理解只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现在,广义的理解则包括“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学会生存”,以及学会思考、学会创新、学会持续发展以更好实现人生价值等等许多方面。当我们对狭义的“学会学习”还没有得到足够重视,广义的“学会学习”却已成为新世纪对人们的迫切要求。这一强烈的反差,不能不引起人们极大的惊觉。也许有人会对广义的“学会学习”还怀有一种陌生的新鲜感,其实,这种思想同样可以追溯到古代。例如,1200多年前,唐代的韩愈在“师说”中有一段名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些文章批评这段话只重教师传授知识,作为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典型。其实,这完全曲解了韩愈的思想。因为韩愈在《师说》中强调“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把“唯道所存”作为教师的首要标准,对教师首先提出的要求是“传道”。至于“道”,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广阔而基本的理念,并且在不断发展,我们这里不去探究它。韩愈对于道的认识是“相生养之道”,强调伦理内容,因而,我们至少可以认为,他对教师首先提出了传授“为人之道”、“治学之道”的“生养之道”要求,而决不只是“授业、解惑。”如果这样来理解,那么,这其实就包括了广义“学会学习”的思想。在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的著述中。这种思想还有很多,而且可以说是一种主流思想。

 不论过去我们的步伐如何缓慢,也不论现在的进展如何难尽人意,我们仍然看到,最近几年,“学会学习”被人们重视的程度明显增强,报刊上有关文章逐渐增多,有关教学改革的报道中也出现了“学习改革”的内容,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也开始出来说话,包括把《学会学习》列为规划教材,都说明我们的步伐开始加快了。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们还要防止一些可能遇到的干扰。在图书市场,越来越多打着“学会学习”招牌的低劣之作,就是实实在在的一些不利干扰。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旦人们有一种新的趋势和需要,逐利者就会一哄而上,拿出一些伪劣产品去抢占市场。药品、保健品、化妆品是这样,纳米材料、数码技术是这样,《学会学习》一类的书籍也是这样。当那些据说不费力气就可以获得优异学习成绩的神奇方法被印成精美图书、做成软件光盘在市场兜售时,确实诱人而又难辩真伪,可是,一旦上当受骗,经济上的损失事小,将青少年学习者引入歧途,其损失和为害则难以估量。因此,我们要强烈呼吁,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教育科学和学习方面的专家,赶快行动起来,多编写一些“学会学习”方面有水平、有价值、受欢迎的作品,使那些无益而有害的低劣之作没有市场。从这一点来说,教育部高教司组织重编《学会学习》一书,确实是值得充分肯定和赞扬的明智之举。

 这一次重编《学会学习》一书,笔者应邀提供了部分咨询意见,也认真通读了全书,突出地感觉到,这一次重编工作是很认真的。在前面两个版本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批专家学者,力争有新的较大的改进和提高。在内容上,比较广泛地收集了丰富的资料;在学术上,对有些重点问题进行了研究,吸取了“大学生学习改革课题的一些研究成果;在实用性上,力求符合当前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在文字上,比较生动活泼,可读性强;尤其是着力引导大学生主动自觉地探究“学会学习”,而不是简单“奉送”一整套学习策略,更有重要意义。这些,是那些平庸、伪劣的作品所不可比拟的,同时,与那些被吹嘘得十分神奇而实际是伪劣作品相反,我们并不认为这一次编写的版本已经是十全十美的了。因为,“学习科学”是一门源自古老而又处于新兴发展中的科学,“学会学习”既是新世纪人们特别是学生的迫切需要,又是正在不断深入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目前都还不十分成熟。因此,我们还必须继续研究,还有待下一次的修改重编,使其进一步提高。

 我们希望《学会学习》的这一次重编出版,能真正促使“学会学习”走进课堂,走进广大师生的学习生活。我们应当坚信,伴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奋斗目标,“学会学习”必将成为人们重要的奋斗目标,必将成为实现各方面奋斗目标的重要途径,因而也必将受到人们的更大重视。

书名   学会学习-大学生学习引论
作 者  王言根
定 价  ¥19
出版日期  2003-07-01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网站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