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英语教师面对新课程需补什么课 - 教材论坛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教材论坛
英语教师面对新课程需补什么课
苏州工业园区教研室 焦晓骏
2003-10-30 14:42:18 来源:
“文化”是个关键词
文化意识是得体地运用语言的保证。英语教学中语言知识的呈现、相关信息的输入、各类项目的操练及运用能力的养成都离不开丰富的文化内涵。新课程改革深受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强调通过自身的体验来构建认知,因而英语教师的角色也应发生相应的转变,即从过去的分解、呈现、传授知识技能改变为引导、观察、参与学习活动。课堂内外浓郁的文化气息可以通过激活认知与元认知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使师生的语言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变得更为自然。对于英语教师而言,文化素养的提高是成功转变角色的前提,因而拓展阅读视野、改善文化知识结构显得十分紧迫。
多学“知识文化”
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目标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一般说来,教师对于英语的交际文化(如问候、邀请、称赞、致谢、道歉、求助等)更为熟悉,而对于知识文化(如宗教、社会、政治、经济、文学艺术等)则了解不多。《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于学生的文化意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例如:二级目标中要求了解世界上主要国家的标志物与国旗;五级目标中要求了解常见自然现象、动植物在英语国家中的文化内涵;八级目标要求理解常用典故、传说,要求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及大众传媒情况等。这些目标不仅需要英语教师在课上结合教材内容及所教学生特点进行适时、适量的介绍,而且还应自成体系地进行跨文化的对比与分析。如果教师对相关知识没有较为系统的了解,则难免会在教学中穷于应付。
加大英语知识文化的摄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是新时期英语教师提高文化素养的必由之路。教师应制定阅读计划,从文化历史、习语俚语、文学名篇等多方面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补”。
更新“知识结构”
人民教育出版社依据新课标修订出版的高中英语教科书,除结构处理与活动设计上进一步体现任务型教学思想外,还增加了学生喜闻乐见的话题与素材。如SEFC1A第五单元Thesilverscreen中涉及了《英雄》、《侏罗纪公园》、《黑客帝国》等热门影片,还重点介绍了名导演斯皮尔伯格与电影《一个也不能少》,第十二单元Artandliterature中甚至介绍了风靡全球的童话新作《哈利·波特》。教材中渗透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信息技术、航天技术、环保等多种学科知识,而且大量活动任务需要师生共同结合课内外相关知识来进行。显然,一个兴趣单一、知识面窄、求知欲差的教师决不可能胜任新课程的教学工作。阅读适当的英文报刊来拓宽知识视野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
尽管缺乏直接定位于中小学教师的英文报刊,但从阅读难度及知识面上考虑,一些以大中学生为读者群的报刊很值得推荐。如英文《21世纪报》是中国日报社利用其丰富的英文编辑资源创办的普及性英文时事周报,以报道时事文化知识和指导英语学习为特色;《英语世界》杂志有“小百科”之誉,使读者能在学习和提高英语技能的过程中,获得有关古今中外各方面的新知识,选材品位较高。
不忘“本土文化”
“你们早上通常吃什么?”当一位新来的外籍教师在课上问起这个问题时,学生个个都愣住了,不知道回答什么才好。的确,教科书上何曾出现过“稀饭”、“油条”、“豆浆”、“包子”、“大碗茶”的英译!
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学生所接触的素材大都是关于英、美国家的文化、历史与现状,中国文化在课堂上介入的量相当少。这除了教材本身的因素外,英语教师的本土文化意识不强也是主要原因。当教师介绍西方的餐饮文化,教授hamburger、milk、hotdog等词时,似乎很少会想到应当让学生也学习一些更为“生活化”的知识,也就难怪学习了八、九年英语的高中生无法找到恰当的词汇来描述一些常见的事物——糖葫芦、三轮车、四合院,更不用说准确翻译“下岗”、“乡镇企业”或是“素质教育”了。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拓宽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自然包含向世界介绍本国文化的能力。《英语课程标准》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课程资源,因而教师应有较好的表达本土文化的水平,学习一些介绍我国国情的英语读物。这类阅读不仅可以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而且还为丰富教学实践提供了良好的资源。
来源:《中国教育报》2003年10月30日第8版
本版责编:孟婉霞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