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西迁精神》(大学生版)(订购)
西迁精神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安交通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具有深刻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021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2周年之际,党中央批准了中央宣传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西迁精神入选其中。
1956年,交通大学在她一甲子生日之际从繁华沪上千里迢迢迁至古城西安,从此在这片厚重的黄土地上深深扎根,磨砺铸造出坚毅伟岸的“西迁精神”。
草棚大礼堂要算迁校后艰苦奋斗精神的一个象征。
西迁地标——草棚大礼堂
学校早在1955年就已规划兴建一座宏伟的大礼堂,设计图纸也已经做出,但因校园开工不久,国家经济形势面临一些困难,中央又做出了禁建楼堂馆所的规定,因此就没有能够付诸施工修建。但是,为了尽量满足迁校后的实际需要,总务部门于1957年请来南方的能工巧匠,运来南方的竹子,精心搭建成一座令师生和市民啧啧称奇的草棚大礼堂。

▲ 草棚大礼堂里的开学典礼
草棚大礼堂的外观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一个大大的棚子,棚顶覆盖有茅草,四周用竹竿扎的框架上固定有竹席和茅草。草棚大礼堂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只是深刻地留在西迁人的记忆中。

▲ 草棚大礼堂里的报告会
从目前广泛流传的两张室内照片上看,草棚大礼堂的内部很是令人震撼,棚顶高悬,四周宽敞。礼堂前端有个不大的舞台,平时摆放着一个齐胸高的讲台,彭康校长就常常在这个讲台上为师生们作报告。观众席是一排排能坐七八人的长条凳子,凳子沿着舞台以弧形放射展开。礼堂的地面是用砖、泥、沙混合铺成的,踩得久了,地面变得坑洼不平。礼堂的立柱由多根碗口粗的毛竹捆绑成一根,分列两排高高地支撑起棚顶。棚顶很高,由三四根捆绑在一起的毛竹作为横梁,看上去很是稳当。横梁与立柱之间用弯曲的竹竿支撑,形成悬拱。棚顶是在竹竿编织的格子上覆盖上茅草,四周也是用草帘遮挡,阳光透过棚顶茅草和侧面草帘的缝隙照射进来,不用照明已是十分明亮了。
以上内容摘选自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西迁精神》(大学生版)。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