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项目化学习慕课研修手册(9册套装)》(订购)
教育科学出版社
一
学习支架的来源及定义
“支架”又称“脚手架”,它其实是为工地现场的工人施工操作而搭建的。建筑工地脚手架是保障工程顺利进行的一种辅助性工具,当工程结束后,这个脚手架便会被拆除。
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斯最先将“支架”引入教育领域,他把“支架”描述为“同行、成人或有成就的人在另外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所施予的有效支持”。
普利斯里等人认为,“支架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道奇则从支架暂时性的角度去定义,“支架是在学习过程某个特定点建立的一种提供帮助的临时结构,帮助学生完成一个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这种任务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他们无法独自完成”。
本文中的“学习支架”内涵为: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在适当的时机为学生提供帮助,在学生解决当下问题后撤去帮助,将学习主动权逐步转移给学生。
二
学习支架的理论基础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学说中一个重要的信条便是“搭建脚手架”这一概念。儿童依靠成人的帮助搭建起学习的框架,这对儿童的认知与心理发展是最为重要的。“最近发展区”与“搭建脚手架”之间的关系在支架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中得到了最为真切的描述。在支架式教学中,教师作为文化的代表引导着教学,使学生掌握、建构、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这种掌握、建构和内化是与其年龄和认知水平相一致的,一旦他们获得了这种技能,便可以更多地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
三
学习支架的类型及作用
根据分类标准不同,学习支架的分类也具有多元性。项目化学习强调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对真实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进行持续研究,达到对核心知识的再建构和思维迁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问题解决与合作分享等能力。因此,结合项目化学习的特征,从学习支架发挥作用的角度,我们将学习支架分为5种常见类型。
01.情境型学习支架
在项目启动阶段,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情境来自学生生活,目的是增强学习内容的吸引力,帮助学生获得真实感受,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社会责任感。情境型学习支架饱含各种可能问题发现的契机,引导学生观察、发现、思考,从中提取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精制驱动性问题。
02.策略型学习支架
在项目实施阶段,学生针对真实且富有挑战性的问题要设计解决方案。在设计方案前,教师根据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方法指导;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发展变化选择相应方式方法予以帮助指导;最终促使学生解决问题。
03.资源型学习支架
在项目实施阶段,学生会面临资源缺乏、无法继续的情况。因此,为支持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目标,教师可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学习资源或进行导航,其中包括相关的网络地址、参考书目、文献索引以及其他多种媒体资源,从而减少学生查找资源的盲目性。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社会资源,提高学生的理解力。
04.交流型学习支架
在整个项目化学习阶段,师生、生生间离不开交流和分享。因此,教师可提供交流型学习支架,为学生提供交流的主题和机会,指导学生交流的方法、技巧等,使学生知道如何与他人进行交流学习,认识到与他人交互协作学习的重要性。通过信息分享、观点碰撞,达到鼓励、启迪的作用,为通过方案解决问题打下基础。
05.评价型学习支架
在整个项目化学习阶段,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自评或互评的方法和机会,目的是让学生明确各个阶段处于哪种状态,离目标还有多远,最终目标是否实现,从而调控小组和个人的学习进程,维持学习动机,感知学习目标,促进反思与迭代。
四
学习支架的常见形式
前面我们介绍了学习支架的5种类型,每一种类型的学习支架通常都会有多种呈现形式,我们在这里列举5种常见形式。
01.举例说明
举例说明是指教师通过提供具体范例来引导学生进行认知和理解。范例中往往包含特定主题学习中最重要的探究步骤或最典型的成果形式,教师可以利用范例将思维过程结构化、具象化,促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应用迁移。
02.提出问题
提出问题是项目化学习过程中最常见的学习支架形式。在学生学习目标和现有认知水平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内,教师通过设置问题,帮助学生搭建思维阶梯,驱动其进行思考和探究。作为学习支架的问题,要有较强的引导性和可操作性。
03.提出建议
提出建议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给予学生直接支持和帮助的一种有效方式。主要用于导学,为学生提供一个整体有序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逐步开展学习,从而避免盲目和无序。其样式可以是导学图、提示语等。
04.操作指导
操作指导是指在学生观察、采访、实验、制作等实践环节中,教师提供相应的操作规程,以保障操作的科学性和安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一般以手册或指南的形式呈现,起到导行导知作用。
05.图示表格
图示表格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可化繁为简,突出重点,是常见常用的学习支架形式之一。教师通过图形、表格等搭建框架、梳理内容,引导学生将知识系统化、序列化和可视化,提高学生全面分析、比较归纳等能力。
本文节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项目化学习慕课研修手册(9册套装)》一书,内容有删减。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