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江边的名城》(订购)
程遂营 著
河南大学出版社
我曾在不同场合就同样一个问题问过多人:“长江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一个字“长”。仔细想想,这也没错!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干流流经我国的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全长6378公里,是亚洲和中国第一长的河流。
我始终认为,在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上,大江、大河哺育大的城市和文明;中小江、河哺育中小城镇、乡村及其文明。而在所有大江、大河哺育不同城市和文明的过程中,长江和黄河是最慷慨的。在现代流行的“八大古都”中,长江和黄河哺育下的大古都就有西安、洛阳、南京、开封、安阳、郑州六座。长江哺育了成都平原、江汉平原、江淮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平原,孕育了上游的巴蜀文化、中游的荆楚文化和下游的吴越文化;长江流域的成都、重庆、荆州、长沙、武汉、安庆、南昌、南京、扬州、苏州等也成为我国古代城市中的佼佼者,盛极一时,独领风骚!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才充满敬意地把长江和黄河一起称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我们当然也可以这样说:“中国是长江与黄河的赠礼!”
不过,长江和黄河一南一北、一“长”一“黄”、一“江”一“河”,毕竟还是昭示着两者的不同。在我的脑海里,一想到黄河,不由自主地就会浮现出奔腾咆哮的壶口瀑布的画面,就会想到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而一想到长江,浮现在眼前的,则是三峡的美景,是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情景。人是有个性的,江河又何尝不是如此!同样雄浑壮阔的长江与黄河,因为水量和水质的差异、流域内地质地貌的不同以及水上交通运输能力的高下,便显示出了不同的特性。
我生长在黄河与长江之间的淮河流域,工作以后长期生活在黄河岸边的古都开封,随时都可以约上三五好友或带上家人拜谒城北9公里以外的黄河。但如果从时序上来说,在见识黄河之前,我早早就结缘了长江。
1984年,我考上了位于武汉的华中师范大学。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我来到江城武汉,第一次看到了浩浩的长江,并在武汉长江大桥上留下了在武汉求学的第一张照片。在美丽的桂子山,我写了第一篇赞美长江的广播稿,第一次大着胆子登台演讲,第一次学习跳舞,学会了唱第一支歌。
1986年,我们年级组织外出考察,提供了两条路线供大家选择:一条是西北黄河流域的西安、敦煌,另一条是长江上游的成都、重庆。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有幸拜谒了成都武侯祠、杜甫草堂、都江堰,登上了青城山。返程时,又从重庆乘坐游轮顺江而下,第一次欣赏到了秀丽的三峡。
也许是上天的安排!大学毕业十年之后的1999年,我又来到了长江下游的古都南京,在南京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大学和博士期间在长江之滨前后7年的生活经历,令我再也挥不去脑海中长江的记忆。
从2014年起,我在央视《百家讲坛》先后播讲了“六大古都”“黄河上的古都”“丝路上的古城”三个系列节目,算是“古都、古城系列”吧。后来,这三个系列讲座分别以《程遂营讲六大古都》《黄河上的古都》《丝绸之路上的古城》《海上丝路古城》四本书的形式公开出版。一些关心“古都、古城系列”节目的朋友偶尔会问我:“程老师,你讲了黄河,为什么不讲讲长江呢?”所以,我始终觉得欠长江一个交代。
其实,讲过“黄河上的古都”后,我就有接着讲长江系列节目的打算。但考虑到“一带一路”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密切关联,我尝试从特殊视角解读“一带一路”的重大意义,所以,就有了“丝路上的古城”系列节目的策划和播出。2021年,央视《百家讲坛》栏目进行新选题策划,我在与编导老师商议后,决定把“长江边的名城”系列节目列入议程,并获得栏目组领导审批。我心里异常欣慰,终于有机会以特有的方式回报长江母亲了!
长江沿岸的古都不少,但数量更多的是历史文化名城。所以,我觉得把这个系列节目定名为“长江边的名城”应该是比较合适的。同时,我个人认为,长江边的名城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数量比较大。熟悉长江的朋友都知道,长江不仅源远流长,而且上中下游的支流也特别多。在长江干支流城市中,仅仅冠以国家级和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就有几十座,数量很大。二是文化有差异。比如,以上游的成都、重庆为核心形成了巴蜀文化圈,以中游的荆州、武汉、长沙为核心形成了荆楚文化圈,以下游的南京、苏州为核心形成了吴越文化圈。还有玉树的藏文化、丽江的滇文化、遵义的黔文化、汉中的秦巴文化、南昌的赣文化,以及上海的海派文化等。同时,作为蜀文化代表的成都与巴文化代表的重庆即使同处巴蜀文化圈,其文化也存在差异性;即使同处荆楚文化圈的长沙和武汉、同处吴越文化圈的南京和江苏,也有不同的城市文化。三是关联性较强。和黄河不同的是,自古至今,长江上中下游之间都能通航,这才有了成都杜甫草堂附近“门泊东吴万里船”的情景,有了李白从武汉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的水上旅行。所以,历史上,便利的长江航运使上中下游名城之间的物资、信息和人员交流从来不曾停止过,长江上中下游城市之间的关联性特别强,互通有无、相互提携、相得益彰,在一定意义上形成了跨越时空的城市命运共同体。
为了较为详细地解读长江名城、辨析长江文化,我在讲座里把长江边的名城按上、中、下游分为三个部分进行讲解,而且对于成都、重庆、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等部分大都市分多集进行探讨。尽管如此,由于篇幅限制并考虑到与长江关系的紧密程度,还是有不少颇具特色的长江干支流名城没能涉及,留下了一些遗憾。
本书是在央视《百家讲坛》系列节目“长江边的名城”(第一部)的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涉及玉树、丽江、遵义、成都、眉山、盐城、宜宾、重庆八座城市。考虑到成都、重庆文化的厚重性,分别用了四集内容加以解读;再加上一个总前言和上集的小结,所以,本书就由十六个部分组成。
城市是千面的,也是千变的;城市是有个性的,更是有精神内涵的。尽管我曾不止一次地用脚步去丈量长江城市的悠久历史,去品味长江城市的厚重文化,但我知道,呈现在大家眼前的这本册子,仍然只代表这些长江名城的部分光彩。就如同长江一样,尽管我们品读它已经数千年,但谁又能说彻底读懂了长江!
所以,这本册子只是对长江岸边部分名城的一帧素描。如果大家能够从中有所得、有所悟,与愿足矣!
2020年10月18日
于开封仁和小区
本文为河南大学出版社《长江边的名城》序言。
来源:河南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