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国的选择》(订购)
徐奇渊 东艳 等 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2年4月出版
在全球产业链重塑的过程中,我国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中间国家摇摆、内有转型之困等挑战。同时,全球力量对比呈现东升西降,我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凸显、产业升级势头正盛,由此,我国在全球产业链当中的枢纽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在此背景下,我国如何扬长避短,在全球产业链重构当中重塑竞争力、开辟新的发展空间?
近期,徐奇渊、东艳团队所著的《全球产业链重塑——中国的选择》一书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这本书中,作者将中美贸易冲突作为分析主线,同时将疫情冲击、数字化、低碳化作为三条辅线,在此基础上,在理论上提炼出产业链的国际竞争力和完全自主可控的二元悖论(即一国在某个产业链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影响力,与该国对这个产业链的完全自主可控、不依赖进口,这两个方面难以兼得),并展开了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的政策实践探讨。
本书为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课题“全球产业链重构与中国应对”的研究成果,课题联合主持人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特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研究员、副所长徐奇渊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经政所研究员,国际贸易室主任东艳,课题组主要成员包括赵海、苏庆义、崔晓敏、姚曦、杨盼盼、马盈盈、熊婉婷、董维佳、陈思翀、郎平、潘圆圆、侯蕾。
名家推荐
本书提出了国家产业链的二元悖论:一国在某个产业链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影响力,以及该国对这个产业链的完全自主可控、不依赖于对外国的进口,这两个方面难以同时兼得。当前,由于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形势的变化,有必要对中国产业体系的现状进行国家层面的评估、确认薄弱环节,从产业和产品多个层面进行调整,实现经济效率和产业体系安全之间的最佳平衡。
——余永定 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针对当前全球产业链面临的变革,徐奇渊、东艳同志的团队从四个方面解答了全球产业链的重大命题。它们分别是:冲击全球供应链的主要因素;在冲击下各国产业链的脆弱性及面临断供危机时的承受力;中美贸易摩擦下两国产业链受到的影响;未来我国在全球产业链的位置以及在价值链重构中占据优势高地的举措。
——黄奇帆 CF40学术顾问、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