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托育机构质量管理与自我评估指导手册》(订购)
刘昊 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2年9月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团队以国家和地方近年来一系列托育相关政策法规为依据,在充分吸取国内外质量评估先进理念和实地调研国内托育机构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编制了《北京市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标准》,用于对托育机构进行外部评估和督导。与此同时,他们坚持外部评估与自我评估相结合,将该标准转化为适合托育机构使用的“自我评估指南”,通过编写机构质量的“建设要点”和“自我评估与诊断标准”,引导托育机构对自身服务质量开展自我评估,在持续的自我诊断、自我改进中不断提升质量。本书有较好的理论基础,理念先进,内容包含了托育机构运营的全过程,并配套了大量真实案例,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可操作性,可读性也较强。
专家荐书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民生项目中将“幼有所育”放在重要位置。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推动托育事业在中国的发展。2022年发布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把“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作为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的主要指标之一,要求在2020年每千人口1.8个的基础上,在2025年达到每千人口4.5个。根据此规划目标进行预测,在2025年全国将拥有630—640万个托位。按照每家托育机构拥有50个左右的托位匡算,全国应该至少有12万家的托育机构。
在现阶段大力发展托育事业,一方面是在经济转型、人口再生产模式发生转变阶段,鼓励生育,让一部分岗位急需的女性在生育后重新回到岗位中来,让更多的家庭通过参与就业来维持一定的生活水平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更加重要的方面,是促进婴幼儿早期发展的需要。人生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认知能力,身心健康、毅力、专注力、自我激励、自信心、社交能力、情绪管理等非认知能力,也同样至关重要。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中的许多内容,往往可以在集体环境中获得。在这个意义上,托育机构的存在,对婴幼儿早期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家长将婴幼儿托付给机构,不仅是获得照看,更重要的是获得更多主动学习、早期学习的机会,不仅有“托”,更会有“育”。
在推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儿童安全,二是儿童友好。在儿童安全方面,意外伤害目前是儿童健康的主要杀手。意外伤害的特点就是意外性和突然性。绝大多数儿童的意外伤害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在我们的托育机构,要让婴幼儿能够有一个可以自由探索的、逐步发展好奇心和创新意识的环境,就需要把“安全”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考虑。不是不让婴幼儿接触风险,而是所有的风险对婴幼儿来说必须是可控的。在儿童友好方面,要充分体现儿童视角,保障儿童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设计亲近自然、便利、适宜的环境。我们今天或许还无法做到所提供的服务全部是高质量的服务,但一定要做到提供有质量的服务,这样才能让家长放心。我们的托育机构一定要根据儿童安全、儿童友好的原则,在国家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做得更好,有自己的更高标准,勇于“一票否决”,把质量管理放在第一位。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高度重视托育机构的质量评估制度建设。2020年6月,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员会通过招标,公开选择研制北京市托育机构质量评估标准的团队。我有幸作为专家组组长参加了相关的评审活动,最终我们选择了首都师范大学刘昊博士团队承担相应任务。我很高兴地看到,在支持政府部门作为托育服务的监管方完成质量评估标准的开发之后,刘昊博士团队又从托育服务的实施方角度,开发了指导托育机构质量管理与自我评估的工作手册,引导托育机构在持续的自我诊断、自我改进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质量。这是一个实用性、操作性很强的工具。当然,托育服务的需求方—家长也能从中了解托育服务重点关注的内容,更加恰当地提出需求。
中国的托育服务正在进入一个大发展阶段。在这样一个发展时期,希望所有的托育机构都能提供有质量的托育服务,取信于民,以质量取胜,获得更好发展,更为国家培育一大批能够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人才,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蔡建华
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儿童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
中国优生优育协会普惠托育工作委员会筹建召集人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