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童蒙上学记——小学语文教科书整体学习实践手册》(订购)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年7月
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语文是一门“易学难提高”的学科,能背诵知识点不一定能够活学活用,能背诵古诗文不一定能够准确地鉴赏一首古诗,看了许多优秀作品不一定能够写出一篇高分作文。究其原因,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基础知识、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往往是密不可分的。对于这样一门综合性学科,“整体学习”显得尤为关键。
《童蒙上学记——小学语文教科书整体学习实践手册》,正是从“整体学习”的思路出发,按照“整体认识”“学会思考”“表达应用”三个部分进行编写,通过创设真实的、有趣的、可操作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深入其中理解和感受语文的神奇之处,最后形成可见的学习成果。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节课例分享,向大家展示如何通过本书落实整体学习的思路,让语文课堂走向“神奇”。
撰文/和平里第九小学、第三小学深度联盟校 陈化
8月5日,有幸参加了《童蒙上学记——小学语文教科书整体学习实践手册》的新书发布会。作为一名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一直追随李怀源老师研究单元整体教学。理论学习了许多,也进行了一些实践,但总觉得欠缺了什么。这本书的出版,让我有了抓手!
开学的第一堂课,我利用《童蒙上学记》这本书创设的情境,引入童童和蒙蒙两个小同学和班里的学生一起学习,学生们特别感兴趣。

我们又一起回忆了曾经学过的《咕咚》等文章,从熟悉的课文入手,很自然的引出了本单元的学习——对大自然的探索。此时我们还对以前的教学流程稍作修改,引导学生先来阅读《我爱阅读》中的《企鹅寄冰》。学生们的自然知识其实是很丰富的,很快就理解了文章的内容。

接着我们进行了第一课《小蝌蚪找妈妈》的学习。有了前期的铺垫,学生们对于课文的学习充满期待。整篇课文学完后,学生对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但好多同学是机械记忆的。这时我采用了书中建议的画一画青蛙的生长变化图。

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第二天就交来了成果。画画的目的除了可以展示学生对于课文是否理解了,更重要的我们可以利用它来训练表达。孩子们先分组,利用自己的画来给大家讲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孩子们手里有画,脑海中有青蛙演变过程的线,每个人都跃跃欲试,期待给全组分享,一改平时要不就念课文,要不就低头不愿意发言的尴尬状态。



展示的过程中,我欣喜的发现,有的学生用上了“先、再、然后、最后”这样表示顺序的词语;有的学生运用的动词很准确,学生很清楚了区分了“迎、追、游过去”等动词的区别。更有同学还加入了自己的结尾“青蛙妈妈和孩子们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抓害虫、做游戏、做运动,他们好快乐呀!”
看着学生讲故事的情景,听着他们稚嫩的语言,很欣慰。在双减的今天,我们的一线老师如何教学,怎样设计出学生喜欢,真正能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童蒙上学记》给了我们启发、启迪,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很好地借鉴,让我们的可操作性更强,从而最终形成可见的学习成果!
图书简介
《童蒙上学记——小学语文教科书整体学习实践手册》在教学过程中建构情境化的、复杂的、有趣的和对学生具有意义的真正问题,将小学6年12个学期的语文学习作为一个大情境,将每册教科书、整本书阅读、语文实践活动做为整体教学情境,教师针对每个单元建构新的目标情境,使之贴近真实并且具有可操作性,让语文学习真正变为学生的需要,建立语文学习与学生个体之间的联系。
作者介绍
丛书主编:李怀源
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语文特级教师。北师大在读教育博士。中小学语文国家教材建设重点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员。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北京大学“国培计划”小学语文学科课程开发及教学指导专家,中央民族大学硕士生导师,“北京市中小学名师发展工程”实践导师。
读者对象
小学生及其教师、家长。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