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新经济:创新与规则》(订购)
吴小亮 王静 等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23年5月出版
出版背景
新经济带来发展的红利,也带来一系列难解之题。
收集、交易、泄露个人信息的热点事件不时出现;外卖小哥被算法迫使不得不急速飞驰,引发公众热烈讨论;网红博主的直播带货收入超出人们的想象……
新科技与社会生产生活融合的过程,总是冲突不断。我们每个人都身处其中。如何把正在经历的现象看个清楚?如何理解热点事件背后各方主体利益的博弈?如何在险象环生的新经济业态中做出符合长远利益的个人决策?
《中国新经济:创新与规则》一书将社交媒体、算法、个人信息保护、在线教育、网约车、无人驾驶、生物科技、短视频、共享经济、在线旅游这十种新经济形态在发展中与规则的冲突按照时间线展现出来,其中穿插对重大事件的分析,生动讲解其来龙去脉。
这本书源于王静老师在中央党校的一门课“新经济浪潮的十堂课”,她在课上生动讲解网约车、自动驾驶、短视频等新经济形态在发展中与规则冲突、融合的案例,深受领导干部的欢迎。她和其他作者们在课程基础上进行拓展,对经济、法律、科技等多重关系进行深入探讨,形成了本书。
内容简介
本书是我国新经济领域创新与监管历程的经典案例集,是创新者、经营者、监管者和学者的重要参考书。书中强调,面对看不见、摸不着的算法,以往控制权力的方法不再有效,如若不提前进行有效规制,后果将不堪设想。让新经济真正服务人类的福祉,需要推动创新,更需要包括法律、制度、伦理在内的规则的制定和完善。我们每个人既是规则的遵从者,也是亲历者、建设者。
通过本书,新经济企业的创业者、管理者、公共管理部门人员可以从长历史视野理解科技创新与社会生产冲突、融合的过程,理解政府监管的逻辑,理解企业在增进社会福祉方面的积极作用、如何为规则的制定贡献力量。
新经济治理的学者和研究者可以读到新经济创新和监管的经典案例,获得丰富的历史资料,得到启迪。
政府干部可以从历史上历次科技变革与旧社会秩序的冲突融合过程中获得启发,进而在多方博弈中公平地制定和执行规则,维护公共利益。
社会大众能够理解社会现象背后的利益博弈,理性思考各类热点事件,做出符合个人长远利益的决策。
作者简介
吴小亮 澄观治库主任、高级研究员,上海澄明则正律师事务所创始合伙人、律师。在境内外证券发行上市、私募投融资、并购重组、顶尖企业合规和政府监管应对等领域有丰富的法律服务经验,完成了众多具有业内标杆意义的项目,被认为是近年来中国资本市场中具有代表性的律师。
王静 法学博士,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曾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政法部行政法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兼任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理事,曾任贵州省清镇市市委常委、副市长(挂职)。研究领域包括政府法治、互联网法律、大数据治理、人工智能法律问题等。出版《法治中国》《算法:人工智能在想什么》《美国行政法法官制度研究》等著作。
专家推荐
奉法者强则国强。中国进入法治建设的关键阶段,亟须凝聚共识来加速推动。王静的网约车、自动驾驶和政府法治等案例课深受领导干部的欢迎和喜爱。她和其他作者们在课程基础上拓展对经济、法律、科技等多重关系的探讨,形成本书,值得一读。
——胡建淼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一级教授
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是简单套用老做法,还是改变思路、探索新路?本书回溯十年来我们所熟悉的新经济形态,对政府监管、社会治理、科技伦理、法律制度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读,读起来令人兴趣盎然,又引人深思。
——王锡锌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外法学》主编
在创新与规则的领域,没有主义,只有问题;没有设计,只有博弈;没有理论,只有实践。《中国新经济:创新与规则》就是一部关于我国新经济领域创新与监管历程和经验的经典案例集,我相信它将成为创新者、经营者、监管者和学者案头重要的参考书。
——薛兆丰 经济学者,曾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伴随着“乱纪元”的到来,最近十年来的新经济形态也在加速迭代,创新与规则之间的互动也越来越活跃,甚至可以用剧烈来形容。《中国新经济:创新与规则》还原了中国重大商业创新的规则制定过程,从此角度对中国新经济和中国商业创新做出有价值的解读。
——施展 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教授,《枢纽》《溢出》《破茧》作者
如果你是创业者,如何应对创业的风险与不确定性,将其转化为机遇与成长的良机?这本书,透彻解读市场、社会和政府所关心的问题,不是被动地应对,而是积极地思考和行动。
——樊登 帆书(原樊登读书)创始人、首席内容官
ChatGPT意味着人工智能突破性进展,人类社会要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了。面对新技术、新经济、新规则,你准备好了吗?我们准备好了吗?可以在本书中找找答案。
——姬十三 果壳科技创始人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