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推荐2023年6月新书单,本书单包含7种图书,分别是:《城市交通安全(第2版)》《高速铁路旅客运输组织》《物流企业职业卫生概论》《空铁联运接续方案优化理论与方法》《面向企业的信息化规划技术》《大学英语跨文化交流案例教程》《作为艺术媒介的网络》,以飨读者。

《城市交通安全(第2版)》(订购)
作者:张兴强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城市交通安全(第2版)》共分为7章,包括绪论、城市交通安全系统、城市交通安全系统风险评估方法、城市交通事故预测、城市交通安全设计、城市交通安全预警和应急管理、城市交通事故调查与处理。
本教材是“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城市交通系列教材”之一,既可作为高等院校交通运输、交通安全工程等专业“交通安全工程”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高速铁路旅客运输组织》(订购)
作者:兰云飞 司东伟 柳影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高速铁路旅客运输组织》对高速铁路客运组织工作的理论与实务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本书分为六个项目:高速铁路旅客运输(客运)工作认知,高速铁路客流调查、列车开行方案、列车运行图及动车组运用计划,高速铁路站务工作组织,高速铁路乘务工作组织,高速铁路旅客服务系统、客运管理信息系统,铁路客运记录、铁路电报。
本书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高职高专院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企业职工培训教材。

《物流企业职业卫生概论》(订购)
作者:廖威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物流企业职业卫生概论》是在教育部颁布的《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的指导下,按职业教育改革精神的要求,由高等职业学校一线教师、研究院专家和企业资深管理人员联合编写。本书根据学习认知规律,结合生产岗位必须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要求,按活页式教材特点进行体例设计,以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本书共分5个情景,具体包括:物流企业职业卫生认知、职业病危害因素认知、职业病防护、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病法律求助。
本书适合作为应用型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工程类专业涉及职业卫生的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企业职工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教材。

《空铁联运接续方案优化理论与方法》(订购)
作者:可钰 聂磊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空铁联运接续方案优化理论与方法》以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为背景,为促进航空与高速铁路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接续效率,提出空铁联运接续方案的优化理论与方法。本书主要内容包括空铁联运换乘枢纽选择方法、列车与航班时刻表接续方案优化模型,以及基于动车组交路计划的空铁联运接续方案优化模型。本书入选综合交通中青年科研领军人才高水平学术文库。
本书可供对综合交通、空铁联运感兴趣的科研人员、高校教师、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及交通运输从业人员参考。

《面向企业的信息化规划技术》(订购)
作者:陈光伟 周俊鑫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面向企业的信息化规划技术》核心思想是通过“企业战略”引领企业信息化,通过“促成因素”挖掘和优化企业业务需求,以适应企业战略发展和数字化转型需要,信息化规划应该起到集成和保障的作用。全书共10章,内容包括如何编制企业战略,如何将企业战略转化为企业信息系统,如何通过“促成因素”优化业务需求,如何建立企业业务、数据、应用、技术模型和架构,如何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等。
本书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和学习体会写成,内容尽量浅显和翔实。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帮助个人提高企业信息化的理解和技能。本书适合作为高等院校信息或软件专业研究生教材,或者作为企业或政府机关从事信息化的工作人员和架构师学习与参考。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流案例教程》(订购)
作者:张喜华 严娇兰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流案例教程》汇集了30多个跨文化案例,所有案例基于中外文化交流实际,聚焦多元文化生活和跨文化商务沟通,既有趣味性,又有实用性。通过对中国和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现象的描述,使学生发现中外文化的差异,进而利用跨文化研究理论对这些文化差异现象进行了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能力。书后配有启发意义的习题,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本书可以作为大学英语跨文化交流模块的教材,也可以作为英语教师开展跨文化教学和研究的参考用书,还可以作为英语爱好者的学习用书。

《作为艺术媒介的网络》(订购)
作者:甘华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互联网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由此开启了技术革命的道路。人们很快认识到这个虚拟的全球化的网络所带来的巨大可能性,数字艺术领域由此开始蓬勃发展。互联网帮助许多艺术家使他们的作品更加引人注目,增加了世界各地观众的可及性。先进的技术也使艺术家能够改变和操纵他们的艺术作品,从而使网络成为一个重要的艺术媒介。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无限沟通的可能性和对数据的访问,网络在各个方面完全震撼了我们的生活,并且还导致了彻底的新方法去创建、分享和鉴赏艺术,使网络成为自20世纪中叶以来最具颠覆性的艺术媒介。网络艺术也因此被认为是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领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主题。在超过30年的历史过程中,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理论家、评论家和作家对网络艺术的各种研究方法也得到了发展。
《作为艺术媒介的网络》可以视为对20世纪和21世纪艺术世界的一个特定领域及其相关话题的讨论和梳理。它对网络艺术在后互联网时代如何发展,具有相关的现实意义。
此书包含了多样的互联网艺术形式,用来创造互联网艺术的工具和设备,同时还讨论了更广范围的文化含义和这些作品的历史重要性。本书涵盖了互联网出现之前的邮件艺术,网络艺术以及后互联网时代的艺术作品,模糊了设计和艺术界限的艺术家设计的软件和项目,产品开发,社会活动及其传播。此书展现了艺术家如何利用在线的科技,结合传统的艺术历史,创作艺术的新形式,并进入超出传统艺术范畴的领域。
来源: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