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异域奇葩竞相开——评武大社《英汉对照•世界著名作家作品导读丛书》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异域奇葩竞相开——评武大社《英汉对照•世界著名作家作品导读丛书》
王卫新
2003-12-29 16:38:29 来源:
八月的江南骄阳似火,百年一遇的酷暑让温柔浪漫的江南人少了几分闲情。江南古镇依旧山清水秀,依旧是茶香书香飘逸,可读书人再也打不起精神,读书的渴望被四十几度的高温蒸得烟消云散。然而,读书人毕竟是读书人,过惯了炎炎烈日下奔波劳碌的生活,回到家中,捧起自己喜欢的书读读,也算是一种解脱。更何况,在制冷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书斋也算是个“心远地自偏”的幽静去处。
终于有了几天闲暇,可以远离繁忙的教务,躲在家中静静地读书。我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上四处搜寻,寻找自己想读的东西,最后目光落在那套古色古香的书上。拿出来一看,原来是李华田先生惠赐的《英汉对照•世界著名作家作品导读丛书》。
虽然未曾与李先生蒙面,但其大名我却早有耳闻。听朋友讲,他是华中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副教授,才华横溢,学风严谨,近几年来著述甚丰,在国内外语学界颇有名气。李先生潜心治学,不求名利,不与“书山题海”式的英语考试辅导为伍,不为他人之所为,为他人之所不为,堪为外语学人之楷模,让人由衷地敬佩。正是出于这种敬佩,每逢接到他的新作,我总要想方设法挤出时间来慢慢研读。
这一读竟是爱不释手,读完一本还想读另一本,我用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把丛书遍览。熬过了八月的酷暑,经历了九月的无常,迎来了十月的清爽,丛书时时与我相伴。繁忙的暑假中,它是我解除教务劳累的灵丹妙药;新学期开始后,它成为我重振旗鼓的精神食粮。金秋十月是收获的季节,我的收获就是这两个多月的研读。研读之后心中颇多感想,虽自知才疏学浅、文拙笔乏,唯恐拙评有负李先生盛名,却也总是跃跃欲试,总觉得还是将心里想说的话一吐为快。
李先生的《英汉对照•世界著名作家作品导读丛书》一套八册,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所选作家作品当中,英美两国平分秋色,英国作家包括弗朗西斯•培根、罗伯特•斯蒂文森、奥斯卡•王尔德和戴维•劳伦斯,美国作家包括华盛顿•欧文、纳撒尼尔•霍桑、欧•亨利以及杰克•伦敦。丛书避开了莎士比亚、乔伊斯、海明威等大家,不与国内已有文学丛书相重复,选材独特,立意新颖。虽然所选作家不多,但对各种文学题材均有覆盖,培根的散文、王尔德的戏剧、劳伦斯的长篇小说、欧•亨利的短篇小说,除诗歌之外面面俱到,历史跨度从文艺复兴一直到20世纪,真可谓“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世界文学汗牛充栋,英美文学作品亦多如牛毛,即使最用心的学者也无法尽读其书,所以学文学需要“览胜”,通过读精品体味文学,只能追求“窥一斑而知全豹”。至于何为“一斑”,自然是人言人殊。已经出版的英美文学选本大多是将目光集中在莎士比亚、狄更斯、海明威、福克纳等大家身上,似乎只有大家写出的才叫名著。此种做法本无可厚非,但如果选本都遵循这一种模式,久而久之,难免有重复抄袭之嫌。李先生的《英汉对照•世界著名作家作品导读丛书》避开大家,另辟蹊径,其选文点击了常被国内选本忽略的“一斑”,不失为新世纪英美文学览胜的最佳读本。
在其为丛书所作的序言中,李先生列举了丛书的八大特色:可读性、知识性、趣味性、丰富性、代表性、导读画龙点睛、注释详略得当、译文纯正流畅。他将可读性放在八大特色之首,真可谓匠心独具。在商海茫茫的世界,文学界不得不认真面对一个曾经是foolish question(愚蠢问题)的问题:读文学有什么用?曾经有人用不屑一顾的口吻来回答这个问题:“读文学可以做文学教师”,但这样的回答让年轻读者实在无法接受,年轻读者的困惑不仅仅来自于物质利益的诱惑,还来源于文学本身的艰涩,来源于“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下里巴人渴望汲取阳春白雪的营养,用阳春白雪的冰清玉洁来扫尽尘埃,他们喜欢文学,希望能和阳春白雪对话,但常常过于“阳春白雪”的文学作品拒之门外。久而久之,许多人甘愿承认自己是“下里巴人”,不愿再去品尝读文学的痛苦,于是有了“既然读不懂,为什么还要读文学”的疑问。时至今日,这个疑问已经不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疑问,它已经蔓延开来,成了几乎整个外语界的疑问。文学无用论的蔓延,罪责并非都在“下里巴人”的头上,“阳春白雪”们也难辞其咎。应当承认,文学尤其是严肃文学,和现实世界是有很长一段距离的,因此,文学阅读比非文学阅读要困难得多。外国文学更是如此,由于语言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读外文原著简直就如同读天书一般。读懂文学之后会有一种愉悦,但想读却读不懂文学则是一种难以形容的痛苦。“阳春白雪”应当尽心尽力为普通读者化解疑难,让文学这只“旧时王榭堂前燕”,能够“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普通读者感受读懂文学之“愉悦”,免除读不懂文学之痛苦。阳春白雪应当放下白雪的架子,尽其所能为普通读者排忧解难,积极主动地和“下里巴人”沟通。
严肃文学选本最难做到的就是使其有可读性。由于许多严肃文学的作者不肯向读者屈就,不以和读者沟通为首要职责,所以,许多严肃文学作品真的是令普通读者望而却步。作为作品与读者之间的中介,严肃文学选本的编者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让读者提高自身水平去主动接近作品,要么化解疑难让作品俯身接近读者。就外国文学而言,第二条路应当是首选。在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大势所趋的语境下,能否关怀读者已经成为能否征服国内读者、能否赢得国内市场的关键所在。如果不顾中国读者的实际,片面强调“培养自学能力”,采取“多选少注”的编写策略,选本终将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既然是面向中国读者,就应当实事求是,处处为读者着想,竭尽所能地为读者服务。李先生的《英汉对照•世界著名作家作品导读丛书》就处处体现着这样一种“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的意识。
在每册书的开头,编者都用适当的篇幅以及明白晓畅的汉语对所选作家及其主要文学成就作一番鸟瞰,让读者先做一做“热身运动”,从而避免“超负荷”阅读。进入选文阅读之前,编者精心安排了一位“导读”,“导读”就像导游一样,对作品的故事情节、缘由始末、主题思想以及写作特征作了一番娓娓动听的介绍,对中国读者阅读中常见的问题“有答在先”,对一些触动神经末梢的细节也采取“先入为主”的策略,让读者先睹为快。以《纳撒尼尔•霍桑伤口导读》为例,编者在为长篇小说《红字》所写的导读中,就有一段关于红字“A”象征意义的细节介绍。编者对于截至目前学者们公认的解释如数家珍,列举出禁果、恋人、新大陆、艺术、爱情、天使等多重含义,为读者阅读原文进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做了很好的铺垫。为减轻读者负担,编者还在选文之后精心编排了颇为详尽的注释以及针对当代读者的汉语译文。注释涵盖语言难点、文化典故、作品语境等诸多方面,详略得当,语言通俗;汉语译文以当代读者为对象,目标明确,思路清,语言通俗晓畅无晦涩之感,专有名词采用国内标准译法,原文的文化内涵也都得到了很好的保存,读译文的所得与读原文、走进作者架起了一座坚实的跨文化之桥。
丛书的另一大特色是其选材的“丰富性”,在注重作家主打作品的同时,注意兼收并蓄,把能够体现作家风格却又鲜为人知的作品也包容在内。以美国作家霍桑为例,其作品以揭示人心的黑暗为主调,《红字》、《好小伙布朗》、《胎记》、《教长的黑面纱》等均是一脉相承。丛书将上述主调作品纳入选文的同时,还别开生面地选入了霍桑的童话作品《雪孩》,为读者打开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为中国读者深入全面地了解霍桑开了先河。《雪孩》的选入,犹若“万绿丛中一点红”,格外引人注目,它使该丛书显得别具一格,使其能以一种“学术要敢为天下先”的姿态屹立于英美文学精品丛书之林。
“出书出精品”,这是李华田先生写书的至上原则。为了把《英汉对照•世界著名作家作品导读丛书》做成精品,他励精图治、尽集名流,受其诚心所动,武汉、上海、浙江、广州等地十余所高校的外语界精英加盟其麾下,历经几个寒暑,编者数易其稿,丛书才得以于今年面世。编者多几分辛苦,读者便多几分幸运。笔者虽未参与此套丛书的编写,但从自己的著书经历,也能够想像得出他们所受的煎熬:终日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写写停停,食无温饱、睡无安宁,不为浮名浮利污目,只求丛书不负世人。他们的辛劳换来的是读者的快慰,换来的是夏日的清凉,换来的是秋天的收获。对于初涉英语文学的朋友,丛书是一把开启世界文学宝库之门的金钥匙;对于英美文学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丛书是一件最好的珍藏品,是一张永远让人回味的“老唱片”。
2003年10月于新月湖畔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