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妆束:宋时天气宋时衣》(订购)
左丘萌 著,末春 绘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24年1月出版
近人说宋,总是述及其富足、繁荣、风雅、精微,似乎这段历史轻轻巧巧便可读过。我却实在觉得宋史真难读,因为常见沉痛血泪,难以旷达释怀。读两宋之际靖康、建炎以来一段史事时,更觉字字惊心。
雕栏玉砌已不再,故梦山河已改,这样比较起来,倒是宋代文学的生命更久长,幽香细细,不曾断绝。想要悠闲无为、不落多少爱憎地读宋词,我选择读《花间》一路婉约柔丽的小令短词,此后又喜李易安写情状物的安稳妥帖。读史所获的愤慨,倒是逐渐被“旧时天气旧时衣”的淡淡感伤所安慰了——我读史时那自以为沉浸其中的悲悯,到底也只是隔着岁月、无关紧要的“空中语”。
我原就对古代文学作品中琐琐细细的名物感兴趣。随着读宋词越来越多,也时常遇到许多新鲜事物,需要对应宋人笔记或考古文物才能知晓大概。两宋时代的名物研究,早已有扬之水先生的诸本著作如高山一般横亘在前(《奢华之色·宋元明金银器研究》《中国古代金银首饰》)。而“中国妆束”书系的这本宋代卷,与衣饰名物相关的内容,大致也是沿着扬之水先生开创的路径浅浅略作一些效颦文字。写作过程中时常担心:我所学本不在此道,又能够写出多少新见呢?于是我生出了畏难怕事的退缩之心。
可是,哪怕“无心再续笙歌梦”,飞花却仍旧,啼鹃也仍旧。记得我有一回同旧友共读小山词,读到“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晏几道《临江仙》)一句,友问“两重心字”图样如何,我惊忆起自己所见一例“两重心字”的实例,竟是来自遥远北地的五国城遗址,原是一面宋金时代的铜镜背后所镌。不知它昔年是谁人所用,会是随“二帝北狩”的哪个汴京旧宫人吗?还是哪个对汴京货大感惊喜的金人妻房?
一路兜兜转转,我的思绪又回到原点,我要去实实在在寻找宋人的真实。但在实际写作过程中,仍有不少棘手的地方。首先,在正史叙述与诗词文学之外,还有篇幅极为浩繁的宋人笔记,我大多只是草草翻阅,必然有不少遗漏之处。其次,相对唐朝(尤其盛唐以前)而言,宋代考古材料中服饰相关的内容实在是太少。北宋前期直至哲宗朝一段,都缺乏年代明确的相关材料。直到此后的哲宗朝、徽宗朝,才有了大量墓葬出土壁画、俑像乃至服饰实物展现最终以“宣和妆束”为特色的繁荣女装时尚。至南宋,前期又是一大段材料空白,直到中后期的理宗朝才又有多座墓葬发现女装实物。
不过其间却陆续有新考古发现、新文物修复成果出现。如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的王亚蓉先生一行成功修复了大量北宋前期的绘画(《慈云祥光:赣州慈云寺塔发现北宋遗物》),其中就不乏宋初女性的形象,填补了这段服装史的空白。此后,又陆续有了几座宋初纪年壁画墓与寺庙地宫发掘,有了一些零星的文物对照。至此,我终于对宋初女性妆束有了比较明确的认知——自然是和晚唐五代风格一脉相承,若干服装构件、层次都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女性服饰上的“唐宋变革”,大概可以说是发生在北宋中期,妆束审美渐次从宫廷贵族向士族化、平民化发展。这一段虽考古材料仍较为缺乏,但也还有一些传世的绘画或寺观造像可填补。北宋中期的服饰之变也得以大致完成。
至于南宋,前期主要仍要依靠大量传世的南宋人物画。一部分如《大德寺五百罗汉图》等是有时代纪年的,另一些如《歌乐图》等没有明确年代,我凭借个人经验将这些画作进行了大致的分期断代。南宋后期除宋画之外,更有多座墓葬出土的服饰实物给予直观展现,其中一部分也有考古报告出版,如《福州南宋黄昇墓》《德安南宋周氏墓》,其余一部分墓葬虽未出版考古报告,但出土物也多在各家博物馆出陈展览。南宋女性服饰的制作工艺,也已经有学者进行了详尽的分析研究,如张玲《那更罗衣峭窄裁:南宋女装形制风格研究》一书。
前一本书《中国妆束:大唐女儿行》出版后,有读者抱怨妆容、发型部分相较衣饰部分来说太单薄。这里也略加申辩,实在是相关文字记载不多,考古材料也仍旧太缺乏,有待来日的缘故。宋代这本索性将妆容、发型等内容合在梳妆一章来讲,可用的文献材料倒是相较唐代更多一些。
总的来说,这仍旧是一本介绍宋代富足、繁荣、风雅、精微的书。明月曾照彩云归,从宋代遗存至今的诸多文物与文字细节无一不展现着宋时女子衣饰妆发、日常生活中的精致。想起宋人《青琐高议》录一惜花道人诗:“敲开败箨露新竹,拾上落花妆旧枝。”我费心劳力地从这些故纸锦灰中的旧事中拾几片残花,勉强成此蕞尔一编,妆点的也仍是千百年前的旧枝。
不过,既然“中国妆束”系列也是作为女性史的一部分,我依旧忍不住“话分两头”,希望读者能注意到,其中能够发掘不少具有现代意义的题目:《花间》这类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中为何女性反而是缺位的?宋代女性的才艺是迎合男性还是满足自身精神需求?为何文人会热衷记载亡国前的女性妆束时尚?以及最后也最重要的——在赞美宋代精美雅致的同时,也应当直面正视缠足、理学等给宋代女性带来的身体、精神上的痛苦。
因为我自身对宋代的材料掌握得不算全面、熟悉,加上病体缠延,这本书前后拖延了大概也有近五年之久。感谢插画师末春的长期配合与坚持,经历了无数次不厌其烦的商定细节、改易画稿,才有了书中这些精美直观的插图呈现。责编一琳也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书稿写作期间,也还有不少师友提供了帮助、建议,在此致以衷心感谢。
本书文字只是我寻找真实、追问历史的一点不算结果的结果,难免会有错讹之处,还望读者指正与包涵。
左丘萌
2023年立春
本文为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妆束:宋时天气宋时衣》序。
来源:清华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