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备用1 - 自由参评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自由参评
备用1
2024-10-31 11:13:08  来源:  
 

 

 

数据可视化技术》(订购

刘成 胡骏 陈觎 主编

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本教材属于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系列教材。全书共7个项目,涵盖数据可视化概论、数据源处理、Power BI和ECharts工具应用、Vue.js项目构建与集成及实训等内容。教材采用“理论+实践”模式,融入真实案例与职业技能大赛要求,强调“岗课赛证”融合,还结合思政教育与党的二十大精神,培养学生家国情怀与创新精神。其特点是紧跟行业新标准,注重培养学生数据处理、可视化呈现及团队协作等能力,适合高职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学及从业者参考。

来源:国家开放大学出版社

 

学位论文写作》(订购

李润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直面学术写作全流程痛点,助你避开常见陷阱,高效完成学位论文。

图书简介

  学生在学术探索中常因认知偏差与方法误区陷入困境:选题偏离方向需推倒重来,文献阅读低效导致资源浪费,开题报告逻辑断裂,论文写作规范缺失。这些隐形障碍不仅拖慢研究进度,更可能延误毕业进程。

  本书聚焦学位论文写作全流程痛点,系统破解四大难题:如何确立有价值的选题方向?怎样建立高效的文献管理体系?开题报告如何搭建严谨框架?论文写作需遵循哪些学术规范?每个专题均直击要害,且突破学科界限,书中关于学术规范、创新点挖掘、逻辑表达等核心技能的培养思路,同样适用于人文社科、理工农医等各领域学子。无论是亟待突破写作瓶颈的学生,寻求指导方法的导师,还是初探学术规范的新手,都能从本书获益。

作者简介

  李润洲,浙江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研究分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教育哲学研究。在《教育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教育学研究的价值生成》《智慧教育的建构》。《智慧教育的建构》荣获浙江省第二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基础理论研究类二等奖,《研究生知识创新的学术表达与思维检视》荣获浙江省研究生教育学会教育成果二等奖。

来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卓有成效的校长》(订购)

李凌艳

教育科学出版社

编辑推荐

直击痛点!校长科学、高效办学实战指南

本土智慧!中国优秀校长办学实战方法论

即学即用!可操作、更精准、更有效管理决策工具包

真实案例!可复制、可落地的名校长成功治校样板

内容介绍

  作者通过十余年与数百位校长的深入观察、陪伴同行,基于管理学、领导学与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凝集成这本描绘卓有成效校长的精神画像、行走身影和未来方向的专门书籍。

  本书围绕“如何做,校长可以卓有成效”的核心问题,以讲故事展开叙述的方式,聚焦以下关键问题:校长是否要卓有成效?校长卓有成效的标准是什么?卓有成效的校长会着力于哪些实践?校长如何结合学校发展的实际调整行为着力点?在日常的学校管理实践中,校长要卓有成效有哪些基本行为练习方法?通过观念解析、行为分析,本书建构了一幅中国基础教育战线上优秀领导者的行进图,同时它也是广大行进在这条路上以及愿意加入这个队伍中的新力量的引领图。

  具体内容包括:

  第一章,明确究竟什么是判断校长卓有成效的标准。关于这一点,在大多数关于校长的书里好像被不同程度地忽略了,但这应该是探讨校长卓有成效的起点和基本共识前提。

  第二章,基于标准的指引和锚定,讨论卓有成效的校长应该关注哪些方面的实践。详细讨论每个方面的实践的含义和实际内容,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它们在学校管理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第三章,先把卓有成效的校长应关注的六方面实践和建构学校组织管理全貌的八要素进行横纵结合,形成一个理解学校管理工作的万能坐标系,再在这个坐标系中具体解析作为学校核心领导者,其卓有成效的着力点与其他学校成员有何不同,从而深入辨析卓有成效的校长实践的关键着力点。

  第四章,汲取领导力研究和企业、学校等领域核心领导者的有关智慧和经验探讨要有效地进行上述六方面实践,校长如何自我修炼,有哪些基本修炼方法,以及应该生成哪些特质,以帮助判断自己离卓有成效还有多远。

  第五章,校长的卓有成效之路没有终点。面向未来,卓有成效的校长将面临哪些新的挑战,可以如何应对以葆有卓有成效。

作者简介

  李凌艳,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深耕教育测量与评价,聚焦基础教育阶段教育质量监测、学校评估与改进、教师学习与发展,系统构建了“基于学生发展的学校诊断”模型、工具套件和以诊促建的流程与方法,助力学校提质增效及现代协同治理的系统实践。

来源:教育科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金洋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