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神童”与“超常教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岁的孪生博士》 - 精品书摘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精品书摘
“神童”与“超常教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岁的孪生博士》
张金霞 金慰康
2004-01-14 15:57:37 来源:
①究竟“神童”是什么样的儿童?我们在这里要研究的,不是指具有人体特异功能的儿童(人类是否具有特异功能尚在研究和争论之中),而是通常被大家认为是智力优异的儿童,或者称作为“天才儿童”、“超常儿童”。所谓“神童”、“超常”、“天才”,是相对于具有普通智力的儿童而言。根据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智力优异儿童约占儿童群体的l%一3%。按这个比例估计,我国每年同年龄段学生中,大约有20万—60万智力特别优异的儿童。如果把6岁以前定为学龄前儿童,仍然按照这个比例计算,那么粗略估计,目前我们国家有180万名左右智力优异的学龄前儿童。
“神童”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智商比较高、很聪明,早期开发也比较好的孩子;还有一种是智商尽管不是十分高,但由于早期开发比较好,表现出能力很强的孩子。对于这些孩子我们并不陌生,我们常常可以感觉到有些孩子与众不同,聪明机灵,思维敏捷,能力很强。经常听到有些大人评价孩子说:“这个孩子特别灵儿”,“这个孩子反应快,学什么都快”,就是指孩子的智力超常。就从智力这个方面来说,我们把这些智力优异的所谓“天才”儿童、“超常”儿童也都称为“神童”吧。
②一提到“神童”,自然要联系到超常教育,很多人认为“神童”是超常教育的结果。其实不然,“神童”实际上是由先天条件加上早期开发所形成的。一个孩子先天条件很好,如果不实施超常教育,可能会丧失智力优势;只有实施了超常教育,才有可能真正成为天才。但是,对孩子实施超常教育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可以进行超常教育的。
那么,什么是超常教育呢?我们现在所研究的超常教育,实际上是一种教育、培养孩子的特殊方法,所谓“超常”,是指突破常规的教育模式,采用了超越一般教育过程的方法。
超常教育与常规教育相比,主要区别在于对孩子学习的进度要求大大加快,学习的难度大大增加。因此,实施超常教育后的孩子,往往要比常规教育的孩子提前几年掌握中学和小学应该学习的基础知识,而且所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也要超过常规教育的孩子。由于在教学上进度快、知识难度大,因此,对被实施超常教育的孩子,要求其必须有优秀的品质,有超常的智力,有很强的能力,有强健的体质,否则无法跟上超常教育的节奏,承受来自各方面的压力。
来自专家的研究和实践经验表明,对孩子的超常教育要尽早实施,才能取得成功。但是,超常教育不是早期教育,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早期教育通常是被认为在3岁之前或者是学龄前(6岁之前),对孩子实施的教育,是给孩子打基础的教育,对每个孩子都可以进行,甚至是必须进行的教育。而超常教育往往是在早期教育获得成功后继续实施的教育,是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有选择的教育,不是人人都能够接受的教育。即使孩子智商很高,很有天赋,但是,如果早期教育没有搞好,尤其在非智力因素方面没有打好基础,在这种情况下进行超常教育,就有可能是拔苗助长,没有好的效果。
③历史上那些大有成就的人物,基本上都出自“神童”。即使有些“大器晚成”的著名人物,实际上在童年时都有过不平常的表现,只是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而已。心理学家柯科斯曾经断言“成就最大的超常人物,在他们的儿童时代,几乎无一例外的都是超常儿童。”
发现“神童”,然后采取特殊的教育方法,使“神童”超前发展,早成才,成大才,这就是超常教育,或称天才教育。通过这种超常教育的方法,虽然不是所有的“神童”都一定能成大才,但是,就总体而言,对培养尖端人才是十分有利、十分必要的。
实际上,对智力优异的儿童进行超常教育和培养,成才率是比较高的。根据中国科技大学和北京八中分别对培养的少年大学生和中学少年班学生的追踪调查,有相当一部分少年班毕业生已经在所学习的领域里取得成就,有的在从事两个或两个以上领域里的交叉研究或实际工作,由于他们年轻,智力又好,能力比较强,往往能够另辟蹊径,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比如:
13岁考进科大少年班的施展,毕业后在国外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一举攻克数学界著名难题“关于布朗运动的数学模型”,30岁就已成为法国居里大学的博士生导师。
在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大少年班学生张家杰,是世界上第一位认知学博士。
现在在中科院植物所工作的第二届少年班学生钟扬,已承担10多项国家和中科院研究课题,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好成绩。
我国在解放前也有过一些有关“神童”以及培养方法的报道,新中国成立初期也出现过少年大学生,但真正比较集中地研究“神童”和超常教育问题,是从80年代以来的20年左右的时间,不仅有理论研究,而且有较大规模的实践。在国内,办大学少年班的有: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办中学少年班的有:北京八中、天津耀华中学、沈阳育才中学等。还有办小学少年班的,如北京的育民小学。
经过这些年来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对儿童的早期开发和超常教育取得了一些成果,也培养了一批少年大学生。这些少年大学生,有的毕业后到国外进一步深造,有的在国内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稍早一些毕业的,有的已经在自己从事的学术领域取得研究成果。在与这些少年大学生的家长以及和学校老师交流接触时,他们普遍认为:人的智力分布是不平衡的,确实有智力超常的儿童,对这些孩子必须因材施教。超常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了几个少年大学生,关键是研究和探索新的科学的教育方法,更好地开发人的潜能,提高教育的效率。这对于整个国家的教育、社会的教育和家庭的教育,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④对“神童”的鉴别是一项极为复杂的工作,往往需要采用多指标、多途径和多种方法进行鉴别,并且要通过实施超常教育的过程来进一步验证。
所谓多指标,就是不能光看孩子的一门专长或特长来判断是否超常,要从知识面、记忆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综合智力因素来判断。比如说,有些孩子3岁时能背诵很多唐诗宋词,还有些孩子很小就能弹奏比较复杂的乐曲,显得比其他孩子要“超常”,但是这种能力是可以通过机械训练和反复强化而获得的,如果只具备这样的能力,并不能表明该孩子智力超常。
所谓多途径和多种方法,就是不能只凭考试或测智商来判定;要从各种途径和方法来判断、检验和鉴别。不仅要看智力因素,还要看非智力因素。通常情况下,超常儿童和一般儿童相比,有以下不同的特征:
(1)好奇心强;
(2)兴趣广泛;
(3)善于提问;
(4)做事专注;
(5)思维敏捷;
(6)阅读能力强;
(7)记忆力好;
(8)有毅力;
(9)勇于尝试;
(10)愿意思考事物的关联;
(11)不愿意接受太多的帮助;
(12)不愿意做“填充时间”的事;
(13)喜欢搜集各类信息;
(14)喜欢与年长的孩子为伍;
(15)发展指标总是提前达到。
如果一个孩子同时具备了上述特征的绝大部分,而不是其中的一两项,那么大致可以认为,这个孩子不同于一般儿童,具有“超常”的潜质;因此,在今后的教育中,应当注意运用不同于普通儿童的教育方法,并在实践中注意观察和判断孩子的潜质。
⑤我们认为,孩子的智力能不能超常,主要与三个因素有关:第一个因素是先天的遗传;第二个因素是优生的程度;第三个因素是后天的培养。
遗传的因素,主要是与父母亲的智商有关。从遗传学的观点出发,一般认为,父母亲聪明,孩子聪明的可能性就大。有的专家通过研究,说孩子的聪明程度取决于母亲,但也有的专家说主要取决于父亲。无论哪一种说法,都说明了上一代父母亲的智商对孩子的聪明程度有着重要影响。
优生的程度,主要与父母亲的身体状况、怀孕的时机、母亲在孕期的保健以及胎教等因素有关。优生的孩子,不仅身体健壮,而且更聪明。
后天的培养,这是最重要的因素。对孩子能够产生影响的无非是家庭、社会和学校三个环境因素。对婴幼儿来说,家庭的影响最大,也就是说,来自家庭的教育培养对孩子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早期教育最为关键。如果孩子没有智力缺陷,通过早期教育,能够培养出一个聪明的孩子。早期开发又是进行超常教育的基础。据我们掌握的资料,无论是提前上大学的少年大学生,还是小小年纪就表现出非凡能力的孩子,他们的成功都与来自家庭的早期教育有着重要的关系。家庭是对孩子实施早期开发教育不可替代的场所,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家庭是神童的摇篮。
一般说来,家长在培养超常儿童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对于孩子的能力有切合实际的认识,太高或太低的期望都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2)经常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兴趣,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3)任何学习都要由浅入深、系统地进行,只能加快进度,不能指望跳跃和省略,否则将来还要再补课;
(4)不要过度安排孩子学习课程,给孩子留出玩耍和游戏的时间,让孩子保留童真;
(5)不能只关注孩子具有特长的方面,要让孩子全面学习、全面发展,特别要注意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教育;
(6)让孩子与同龄人一起活动,注意锻炼身体.
(7)不要向别人炫耀自己孩子的能力,特别是当孩子在场的时候;
(8)不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指望孩子处处领先,早出成就。
如果您的孩子确实智力很优秀,您又能够做到这8条,那么,您就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⑥古今中外,有很多培养“神童”的例子。
我国古代历史上很多有名的小“神童”大家都耳熟能详,比如咏鹅的骆宾王、砸缸的司马光、当宰相的甘罗等;又如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唐朝的白居易、汉代的张衡等。
国外也有不少例子,比如:
日本的三伦光岗,11岁翻译了《詹天佑传》,是世界上最小的翻译家。
荷兰的比秀姑娜,11岁出国采访,是世界上最小的新闻记者。
美国的威廉·詹姆斯·塞德兹,7岁上小学,8岁上中学,1l岁上大学,15岁大学毕业,而后又取得了博士学位。
近些年来,我国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和超常教育,少年大学生层出不穷。
冯珑珑,16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19岁考取该校硕士研究生,21岁考入南京大学读博士学位。
田晓菲,13岁独自出版了两部诗集,14岁考入北京大学英语系。
曹宇,12岁考人中国科技大学,16岁被录取为中美联合招收物理学博士研究生。
干政,13岁考入中国科技大学,16岁被录取为中美联合招收物理学博士研究生。
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在国内最先创办少年班,招收的少年大学生,年龄最大的15岁,最小的11岁。至今在已毕业的500名学生中,已有70%多的人被录取为国内外研究生,有100多人获得博士学位。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创造了中国教育界的一系列之“最”:年龄最小的1l岁的大学生、15岁的研究生、23岁的博士、26岁的副教授、30岁的教授……,少年班的优秀毕业生正在国内外一些著名学府、科研机构和经济领域中崭露头角。中国科技大学创办少年班的目的在于更早地培养出素质全面、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科大少年班成立20多年来,成绩有目共睹,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改进。
北京八中从1995年开始办中学少年班以来,已经招收了10届年龄为9一12岁的学生,向大学输送了100多名13—16岁的大学生。
(摘自《19岁的孪生博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版/定价:15.00元。)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