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选择类型
出版社
代办站
普通会员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分类查询
综合查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购书指南
购物车
我的订单
征订单
存书架
小团购
二手书
优惠活动
关于我们
一部全面论述明代政治史的教材专著:广西师大社《明代政治史》 - 专家推荐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专家推荐
一部全面论述明代政治史的教材专著:广西师大社《明代政治史》
郭培贵
2004-02-02 15:59:11 来源:
张显清、林金树主编的《明代政治史》一书,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并获得中国社科院出版基金资助,2003年12月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明代是中国历史处于新旧势力开始互相碰撞的特殊时期。明代政治在把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到高度成熟阶段的同时,也出现了若干新的因素,不仅对当时的社会面貌产生了深刻影响,而且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因此,研究明代政治史不仅对深刻认识中国古代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后世尤具特殊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但与中国古代大多数断代的政治史研究相比,明代史研究就显得相对薄弱,而且已有的成果也主要是集中于政治制度的研究。所以,长期以来,人们一直盼望着能有一部全面论述明代政治史的专著尽早问世,而《明代政治史》一书的出版,可以说在相当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这一热望。
全书以近百万字的篇幅,共分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皇帝制度与两京、内阁、行政体制与军事管理制度、官僚管理制度、法律与运作、统治阶级内部的政治斗争与改革、民族政策、外交关系、政治思想等十个篇章,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了明代270余年政治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并通过揭示明代政治对经济、文化乃至社会各个方面的巨大影响及其互动关系,进一步探讨了明代乃至中国古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其规模之宏大,体系之完整,视角之多样,不仅在明代政治史研究领域是空前的,而且在中国古代各断代的政治史研究中也不多见。全书给人的启迪和益处良多,令人印象最深的即有体现了贯通和发展的观点。该书为断代政治史,但作者并没有把眼光局限于明代,而是始终把明代政治史放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去审视,努力揭示其对前代的继承、发展和对后代的影响,并以此来估价明代政治史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中的地位和特点,反映了作者通观全局的整体史识。
恩格斯曾说:人类历史“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所以,研究历史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寻找出过去社会深藏于无数现象背后并处在时刻变化中的“种种联系“及其“相互作用”。而这正是《明代政治史》一书的着意用力之处。
根据不同时期的显著特征对历史发展过程作出阶段性的划分,是认识和研究历史的必要手段。在这方面,《明代政治史》同样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提出了颇为中肯的意见。作者站在总揽明代政治全局和把握其发展趋势的高度,把明代政治史的演变分为四个时期:洪武元年(1638)至宣德十年(1435)为“政治形成确立并稳步发展”的时期,正统元年(1436)至正德十六年(1521)为“政治退化倒转、社会秩序日趋混乱”的时期,嘉靖元年(1522)至万历十年(1582)为“政治改革逐渐深入、改革势力与腐败势力激烈斗争”的时期,万历十一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为“政治迅速败坏、局面逐步失控”的时期。这可谓是透过繁纷芜杂、扑朔迷离的历史现象,抓住了各阶段处于主导地位的本质特征。
中国史是世界史的一部分,研究中国史应该具有世界史的意识和眼光。15世纪以后,人类历史开始进入由西方殖民掠夺和通商贸易把世界各国连接起来的新时代,而明代就处于中国与近代西方接触、交往的开端,所以,研究明代政治史就更应具有世界史的视野。对此,该书可谓同样具有高度的自觉。
当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一部近百万字的学术巨著,不出现个别瑕疵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沿袭《万历野获编》等书之误,认为兵备道“设置始于弘治十二年”就是一失考之处,因据《宪宗实录》,早在天顺八年就已有整饬松潘兵备道之设立。又如,由于全书是由数位作者分撰而成,故也就难免出现个别内容前后照应不周的情况。但瑕不掩瑜,该书作为明代政治史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其出版发行不仅把明代政治史的研究提升到一个新的平台,而且必将对推动明代政治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政治史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起到积极的作用。
(《明代政治史》/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月第一版)
摘自:《中华读书报》
本版责编:江蕾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全国大学出版社
北京
安徽
重庆
福建
广东
甘肃
广西
贵州
河南
湖北
河北
海南
香港
黑龙江
湖南
吉林
江苏
江西
辽宁
澳门
内蒙古
宁夏
青海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山西
天津
台湾
新疆
西藏
云南
浙江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
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