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与世界》(订购)
[美]戴维·T.汉森(David T. Hansen)著
沈章明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教师与世界》中讲述的哲学观点妙而不玄,汉森的论述深入浅出,生动有趣。书中包含真实的课堂教学案例,也包含古今经典作品的精美解读,可以给读者带来非凡的阅读体验,进而重塑我们的时间观与空间观,更新我们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我们更加重视言说、倾听、参与、互动,也更加重视记录和反思。至少,我们将不再一味反对背诵和复述。这些方法,正是在当下创造未来的有效途径。
作者简介
戴维·T.汉森(David T. Hansen),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师学院教育史与教育哲学系主任,曾任美国教育哲学学会、约翰·杜威学会主席。他先后获得芝加哥大学思想史专业文学学士、斯坦福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文学硕士和芝加哥大学教育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汉森教授的学术研究侧重于教学和教师教育的哲学与实践、教育的道德和伦理层面、价值观教育等。代表作有《教学召唤》《教学的道德心:迈向教师的信条》《教师与世界》《重思教学召唤》等。
译者简介
沈章明,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南京大学古代文学博士。主要从事轴心时代的中西教育思想比较研究、当代国际教育思潮研究以及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目前正在开展“未来素养”研究与“三苏”研究。先后在《文学遗产》《光明日报》等各类报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出版过专著1部。
精彩书摘
论人的境遇及其教育挑战
作为一种生活艺术的哲学包含了对通常被称为人的境遇的思考。今天,这种境遇本身的一个显著特征迫使它自己走到前台。这个特征就是全球化的绝对速度加快。这种加速(参见哈勒维,1948年;皮尔,1972年;舒尔曼,2004年)实际上开始于大约200年前被称为工业革命的经济动荡,以及同时发生的被称为美国和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地震。它们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至今仍然随处可见。尽管尊重个人和人类文化的独特性等价值观在全球各地受到践踏,但是,它们一直存在。民主实践起起落落,但是民主的冲动从未停歇。无数的经济举措涌现出来,然后崩溃,但是经济创新的精神没有崩溃。文化风格和产品有盛有衰,但是,它们背后的创造激情始终存在。

与这些全球化成果并存的是令人困惑和痛苦的损失。200年前的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海啸已经冲走了世界各地曾经存在的许多传统生活模式,留下的经常是令人困惑的状况。“无论这个世界多么混乱,世界主义一直是这个世界中的一种存在方式。”阿克巴尔·阿巴斯(Ackbar Abbas)这样写,并且补充说:正如全球化一词所概括的那样,“没有什么比它更令人困惑了”(2000年,第786页)。当代经济生活的无休无止的需求、人口增长和流动的压力、不断扩大的信息过载、侵入式娱乐模式的传播:对许多人来说,或者看起来是这样,这些现象和相关现象破坏了人类交往的稳定形式,以及与之相关的控制感和方向感。它们似乎使人们分心,无法进行沉思、反省和质疑,也无法领会既有利于富有成效的独处(generative solitude),又益于持续与他人深入交往的价值观。随着全球化的加速,至关重要的人类价值观,正如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环境一样,有时也会受难和退化。要想讨论当前有关“人类宇宙何去何从”的争论,请参考贝克(2006年)、达尔迈尔(Dallmayr,2003年)、哈贝马斯(Habermas,1998年)、麦卡锡(McCarthy,1999年)、莫林和柯恩(Morin & Kern,1999年)、帕帕斯蒂法诺(2005年)和萨维奇等人(Savage et al.,2005年)的研究成果。
人们自然会对这些变化速度感到不安,并且担心其后果。他们理所当然地想知道如何应对这些情况。尽管作为生活艺术的哲学产生于相对平静的环境,但是,表象可能具有欺骗性。前一章提及的人物在某种程度上“就像我们一样”。面对宇宙中的变化以及变化过程中的不可控制性与不可预测性,他们普遍感到震惊。他们注意到,就像无法控制太阳的运动一样,人类无法控制自己的想象;就像无法预测自然界一定会出现的进化步骤一样,人类无法预测自己的下一步。人类无法阻止自己的改变(change)和转变(transform),因为这样做的努力本身就构成了一种变化模式。
然而,这些情况并不意味着人们应该把手举到空中,只是蹲下来保护(look after)自己。思想家们认为,生活的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一种方法:把自己的头从沙堆中抽出来,用自己可以支配的所有资源来应对天马行空(an aleatory universe)的事实。这种方法不是对事件的理论解释,而是对期望(hope)、不确定性和绝望情绪做出有效回应的方法。套用柏拉图的比喻,这是灵魂转向的方法:重建一个人对世界的知觉能力(perceptions)以及他在这个世界上的行为方式。

知觉和行动(action)的融合构成了一种取向。在这种取向中,正如我们在爱比克泰德和其他作者身上所看到的那样,观看(seeing)与行动(acting)相辅相成。尽管方式笨拙,没有计划,有时还会徒劳无益,但是,它们共同发挥作用。世界主义的罗盘并不提供固定的道德经度和纬度。相反,它只指示人类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上如何应对无穷无尽的人类多样性。前面提到的自我提升的实践是对人类所处的这些无法控制的条件的回应。这种观点提供了另一种理由,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这些乍看上去有些私密的技艺却具有教育和社会意义。它们提供了一种方法,让人们在困境和机遇中逐渐分离,同时又能结成完整的集体。它们也会让人们在逐渐亲密的过程中成为独特的个体,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每个人在说话、倾听、回应以及与生活中的陌生人和熟悉的人互动时的表现都是独一无二的。
世界主义者对人类境遇的看法是:(1)相信变化的必然性,并培养对变化的适度回应(a balanced response)能力;(2)批判性地理解人类那难以了解的性格、观点、行为(conduct)。接下来,我将重点介绍关于这些生活艺术思想家在描述这些条件时所采用的语气和范围。这两者,对于当今世界各地的隶属于教育系统不同层级的教师而言,都是工作的基础。我们还会讨论家庭和归属感问题,这些问题构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教育工作的相关背景。
本文选自《教师与世界》第三章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