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 | 首页 | 宏观指导 | 出版社天地 | 图书代办站 | 教材图书信息 | 教材图书评论 | 在线订购 | 教材征订
搜索 新闻 图书 ISBN 作者 音像 出版社 代办站 教材征订
购书 请登录 免费注册 客服电话:010-62510665 62510769
远村深处的时代回响——湘潭大学出版社《最远那个村》书评 - 书评园地 -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主页 > 书评园地
远村深处的时代回响——湘潭大学出版社《最远那个村》书评
2025-06-04 10:51:54  来源: 湘潭大学出版社 
 

《最远那个村》(订购)

韩生学 著

湘潭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在精准扶贫取得重大胜利之后,中共中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村优先发展,按照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作者生动讲述了中国西南部雪峰山脉、越城岭山脉、苗岭山脉、武陵山脉等四大山脉交汇处的湖南、贵州、广西交界之地的十余个“最远那个村”在乡村振兴战略里实现华丽转身的新变化,展示乡村振兴的巨大魅力和新山乡巨变的伟大成就。

精彩书评

远村深处的时代回响

作者:蒋海文

  乡村是每一个人的精神故乡,保留着最绵长的原乡记忆,它不仅体现了中国的发展脉络,也反映了时代巨变下农民的生存样貌和精神图谱。作为社会文明的见证者、参与者与推动者,乡村是作家体悟历史、考量时代、观察世界的重要窗口。文学的光芒照亮时代的星空。以报告文学记录、还原乡村振兴的巨变轨迹,重塑中国故事、重振中国精神、重构中国形象,是当代报告文学作家的历史使命和时代担当。作家韩生学采写的长篇报告文学《最远那个村》(湘潭大学出版社2024年10月出版),生动讲述了地处西南地区的雪峰山脉、武陵山脉、苗岭山脉、越城岭山脉等四大山脉交汇处和湖南、贵州、广西三省(区)土地交界的8个偏远山村实现振兴的生动故事。作者以典型的山村作为采写对象,通过构建现实意义和文学意义上的最“远”那个村,客观书写那个村的小故事、小人物,多维呈现历史大变化和时代大气象,深切回应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还原山乡巨变,深刻总结乡村治理经验。这是中国传统母题的现代书写,是远村深处的时代回响,更是新时代山乡巨变的文学投影。

  宏阔叙事与具象表达的双重叙述。作者以记录者和参与者的双重身份敏锐感受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心声,书写最“远”那个村的生生不息,将山乡巨变的宏阔叙事与人间烟火的生活叙事有机结合。作者在心生敬畏的行走、采访、感受中冷静描述“远”村的沧桑历史与变迁,形成山乡巨变多维观照、相互补衬的双重叙述;在“远”与“变”之间,架构起文本叙述进程的逻辑理路;在“远”村今昔对比的强烈反差中重构乡土记忆的文学表达、理性思考和情感符号。

  个体形象与群体画像的双层突破。作者用一个个沉淀的地名、鲜活的人名,以切身体验引发的身心感触生成更具张力和强度的情感流变,深层唤醒读者的乡土认知和情感共鸣。作品树立了一系列典型人物形象:“联合党支部推动者”杨汉德、“年轻书记”吴敏波、“喊寨主任”吴荣昌、“移风易俗第一人”龙四清等乡村治理典型;“支教标杆”董申宇、“代课老师”王成霞、“文化守宝人”萧守造等乡村教育典型;“种虎青年”吴言根、“致富帮手”杨美兰等乡村创业典型;“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梁利平等扶贫典型。作者通过这些典型个体的生动写照,勾勒推动山乡巨变的群像素描,使作品中的个体与群体形象更加立体、更加鲜活。

  灵魂书写与精神塑造的双向奔赴。文学的根本使命是揭示人性。韩生学用人性之光取暖,坚守文学创作的人民立场,力求完成作品能量、动量和质量的三维转换。作者深入最“远”那个村,重回山乡巨变故事生发场域,将真挚的生命体验、明晰的情感趋向与鲜明的社会意识、强烈的责任使命有机结合,将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逻辑有机结合。作者采用平民化视角、冲突化细节、生活化语言,将山乡巨变的宏大时代主题融入在真实而平凡的故事中,规避主题先行导致的细节与文字的简单叠加,客观记录了山乡巨变的历史轨迹,深刻还原了山乡巨变的精神伟力,深度完成了时代记忆、文化符号和情感标识的文学建构。

  来源:湘潭大学出版社

本版责编:陈赛男
 
 
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发送新闻 打印新闻 上一条 下一条 关闭
| 我的帐户 | 我的订单 | 购书指南|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敬告 | 友情链接 | 广告服务 |

版权所有 © 2000-2002 中国高校教材图书网    京ICP备10054422号-7    京公网安备110108002480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版0234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证130369号    技术支持:云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