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出版社推荐“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主题图书,共8种,分别为:《抗战北碚》《中国抗战大后方分省研究丛书》《新安旅行团史》《战时首都重庆音乐史事辑要(1937-1945)》《中国抗战大后方版画运动史》《正义之声——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经典歌曲(多语种版)》《重庆:为世界和平而战——抗战时期的历史记忆与图像叙事》《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
1

《抗战北碚》(订购)
西南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北碚抗战史是重庆抗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人民抗战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长达14年的抗日战争中,北碚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作为战时首都重庆的重要迁建区,它接收了大量内迁的政府机关、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如中央研究院的多个研究所)、文化机构和高等院校,迅速发展成为大后方最重要的科学文化中心。众多顶尖科学家在此坚守研究,取得瞩目成果,为新中国科学事业奠基;大批文化名流在此著书立说、施教育人,形成了影响深远的抗战文化。同时,北碚也是大后方重要的能源基地、纺织工业基地和试验基地。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北碚地方党组织领导人民积极发展战时经济,开展工人运动、学生运动和群众救亡运动,有力支援了前线作战,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彪炳史册的伟大贡献。北碚的抗战历史,不仅是重庆抗战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国人民伟大抗战史诗中不可或缺的篇章。
作者简介
赵国壮(1980-),男,汉族,河南南阳人。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导、院长。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东亚)糖业史、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讲《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经济史专题》《民国史研究专题》《中国糖业史》等课程;先后在《历史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糖业统制研究》(科学出版社2015)《抗战时期四川手工行业融资问题研究》(重庆出版社2015)《抗战大迁徙·工业重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东亚糖业史研究》(科学出版社2021年)《抗战烽火中的中华大学》(重庆出版社2023年)《抗战北碚》(2024年)等多部专著;参编《红岩精神》(中共党史出版社2018)《北碚抗战史》(西南大学出版社2021)等多部著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海外藏中国糖业资料搜集、整理与研究”(2021年)、重点项目“英国藏怡和、太古集团糖业档案资料整理与研究”(2018年)、青年项目“东亚糖业格局的变迁及重构研究(1895-1937)”(2014年)各一项,其他省部项目5项目。
2

《中国抗战大后方分省研究丛书》(订购)
西南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西南、西北各省是抗战大后方的中心区域,对支持和支援中国持久抗战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抗战大后方分省研究,是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一个相对薄弱的部分,也在近年来开始成为国内外学界前沿研究的重要领域。“中国抗战大后方分省研究丛书”由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组织学者编写而成,援引了大量较权威的数据和史实材料,分别对抗战时期大后方四川、云南、广西、甘肃、陕西、宁夏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教育等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比较翔实地反映了抗战大后方的具体情况。同时,丛书的编写坚持“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学术标准,把抗战大后方各省历史文化研究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大背景中去探讨,放在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历史进程中去研究,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中去审视,从而全面反映抗战时期大后方各省的历史文化面貌,凸显大后方各省对抗日战争的贡献。丛书表达流畅,语言通俗易懂,体例清晰,详略得当,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和学术出版价值。本丛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潘洵,男,汉族,1965年2月生,重庆北碚人。198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思想政治教育硕士,专门史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曾任中共西南大学党委副书记。现任西南大学统战部部长(兼)、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周勇,男,1953年5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重庆市第一和二届中国近现代史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委直接掌握联系高级专家。曾任重庆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常务),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重庆市委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主任,重庆市人大常委、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新闻传播学、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重庆通史研究。
3

《新安旅行团史》(订购)
西南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新安旅行团史》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现代教育社团史”丛书的其中一册。新安旅行团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个著名的少年儿童教育团体,成立并活动于1935—1952年,他们践行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等生活教育学说理论,投入时代洪流之中,冲破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前后17年,跋涉5万余里,对广大民众进行了各种各样的十分有益的生活教育工作,锻炼自己,也服务了大众。在新旅的17年时间里,他们成长在抗日烽火中、壮大在苏北根据地、锤炼在解放战争中、新中国成立后又踏上了新的征途。新旅的历史作用是巨大的:唤醒了民众抗日和投身解放战争的意识,加强了民族团结和促进了文化交流,创新了生活教育的实践内容,发动许多儿童救国运动。新旅的历史值得后人了解、探索和挖掘的。
本书分为十章,包括:新安旅行团诞生、大江南北艰难宣传抗日、从北平到绥远慰问抗日将士、深入西北发动民众抗日、保卫大武汉激励军民抗日、在大西南开展抗日救亡、在苏北抗日根据地、从解放战争走向新中国、新安旅行团理念导向、新旅的组织结构变迁和核心领导团员等。为了使本书更具条理,本书最后附录了包括年表、团歌、大部分团员名单、经过的路线等内容,这些都有利于读者对新旅团史的整体把握和研究。
作者简介
周志平,男,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史专业毕业,福建教育学院《福建基础教育研究》编辑部副主任、编辑,福建教育学院基础教育质量评价研究所秘书长、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研学旅行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实验学校分会副秘书长、福建省陶行知研究会副秘书长、福建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理事。曾参著《闽北教育史》(古代部分),近年来在《编辑之友》《教育发展研究》《当代教育科学》等发表核心论文5篇(含第二作者),累积发表各级论文60多篇,主持或参与全国、省部级、厅级课题研究12项,2020年获福建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
4

《战时首都重庆音乐史事辑要(1937-1945)》(订购)
西南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这座内陆山城一跃成为中国的战时首都,大批文教、出版、科研机构和相关人员也随之迁渝。从1937年至1945年,短短8年的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音乐家们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聚集到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客观上促使各地音乐家由分散趋于集中,也使得重庆成为战时音乐文化艺术的汇集地。
本书通过对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期间音乐资料的收集、归类整理,并按照1937年7月到1945年12月的时序进行排列年,将在重庆发生的音乐大事及出版或未刊的重要音乐书刊予以列举,这些史料大致分为音乐家群体方面、音乐创作方面、音乐教育方面、音乐书刊方面、音乐思想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全面清晰地呈现出战时首都重庆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
作者简介
汤斯惟,中共党员,重庆市人,艺术学博士,中国史、教育学博士后,重庆师范大学高层次引进人才、"博望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现任重庆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院长,中国抗战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柴可夫斯基音乐研究院负责人,兼任重庆市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同行评议专家。获重庆英才·青年拔尖人才、首批重庆市宣传思想文化领军人才、全国优秀博士后、重庆市优秀博士后等称号。
5

《中国抗战大后方版画运动史》(订购)
西南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中国抗战大后方版画运动史》以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和中国木刻研究会作为抗战大后方版画运动发展的主轴,以重庆和桂林为重点,对抗战大后方版画运动发展过程进行了深入研究。内容包括抗战大后方版画运动溯源、中共中央南方局与大后方抗战版画运动、抗战大后方版画运动兴起、抗战大后方版画运动发展、高涨和消歇等。并以丰富史料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在这场艺术运动中的领导作用,对于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当代中国美术创作与研究,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这部著作也是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挖掘、整理的重要成果,把重庆抗战美术史的研究、展示、传播推向了新的高度。该著作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出版社主题出版选题、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
凌承纬,四川美术学院中国抗战美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首席专家,重庆现当代美术研究所所长,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重庆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专家,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市美术馆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堪萨斯大学艺术史研究院研究员。
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抗战时期大后方报纸美术副刊研究”负责人、首席专家,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抗战大后方美术研究”“抗战大后方版画运动研究”负责人、首席专家。
6

《正义之声——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经典歌曲(多语种版)》(订购)
西南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由天津音乐学院、中希文明互鉴中心、西南大学国际学院深度协作策划,西南大学出版集团与外文出版社联合推出的《正义之声:中国反法西斯战争经典歌曲》(多语种版),以多元语种为桥梁,涵盖中文版及中俄、中法、中英、中西、中阿双语对照版,从众多抗战歌曲中精选出《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松花江上》《保卫黄河》等43首经典曲目。这些歌曲诞生于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每一个音符都跳动着救亡图存的呐喊,每一段旋律都凝聚着众志成城的力量。为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读者都能深度感受音乐背后的精神内核,编撰团队采用五线谱与国际音标的精准搭配,并附上专业钢琴伴奏谱,使音乐的呈现既保持专业水准又具备普及性。歌词与每首歌曲的背景故事均经过多语种专家的精心翻译与反复审订,在忠实传达原意的基础上兼顾语言美感,成功突破语言障碍,让世界得以听懂中国抗战的声音。书中穿插的珍贵历史图片,从战火纷飞的战场纪实到民众支援前线的动人场景,与扫码即可聆听的范唱范读音频相互呼应,全景式呈现全民族抗战的壮阔面貌,构建起“视觉—听觉—文字”三位一体的历史感知体系。
作者简介
向延生,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1965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音乐史专业。曾任中国音乐陈列室负责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史学会理事,中国聂耳、冼星海学会干事,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副会长,沈阳音乐学院校友会理事,上海音乐学院校友会理事,上音北京校友会总干事,《新文化史料》与《艺术教育》副主编。
石一冰,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央音乐学院音乐系博士。曾在《人民音乐》《中国音乐》《黄钟》等国家级音乐类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参与了《二十世纪中国学术论辩书系·中国音乐论辨》《中国交响音乐博览》《合唱艺术》三本专著的撰写工作;在《音乐周报》发表乐评、学术综述、专访和译稿等共20多篇。
7

《重庆:为世界和平而战——抗战时期的历史记忆与图像叙事》(订购)
西南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重庆:为世界和平而战——抗战时期的历史记忆与图像叙事》系2023年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25年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科普项目。该书以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图书馆、美国国家档案馆、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等收藏的历史文献和图片资料为“骨”,以严谨的学术研究和深刻的史学分析为“肉”,站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制高点,立足大历史观,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打破西方话语模式和认识阈限,用中国学者自己的历史观、文化观深刻揭示了中国、重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和卓越贡献。在该书十一篇的架构中,作者团队借鉴纪录片式的宏大叙事视角与章回小说式的悬念设置和情节推进手法,试图在宏观历史背景、关键历史节点与个体命运细节之间寻求平衡,以期立体、生动、全景式地展现重庆作为战时首都,在民族危亡之际所承担的历史重任,以及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引发读者共鸣。
作者简介
张译丹,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文艺与传媒文化。主编的《昨夜西风——重庆开埠影像志》获得2016年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作者张玲,重庆市南岸区图书馆馆长。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有省部级艺术规划项目“地方文献数字资源研究《南岸开埠文化》”,2013年度重庆市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项目批准号:13CH013);2015年结项,结项编号:渝艺规结字〔2015〕11号等。顾问张家恕,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戏剧影视文学系主任、重庆市写作学会会长。顾问王志昆,研究馆员,重庆市政协文史研究会副会长。
8

《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订购)
西南大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是重庆图书馆承接的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大委托项目“抗战时期英国大使馆驻华档案研究”的延伸性项目,由重庆图书馆组织专家学者,从英国国家档案馆所藏的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中,遴选出与中国抗日战争、英美在华利益、英美对华援助、中印缅战区、太平洋战场、对日本的处置等直接相关的档案约17万页,分为政治、外交、军事、经济、交通、文化共6个专题300卷,以提要、影印相结合的方式整理出版。
《抗战时期英国驻华大使馆档案文献》所遴选的档案系统全面且十分珍稀,系国内第一次整理出版,是国内学者研究中国抗战史、二战史、战时国际关系等不可或缺的资料。本书被列为“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重大出版工程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出版物出版项目规划项目。
作者简介
王志昆,重庆市古籍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重庆市古渝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文化部共享工程重庆市地方资源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研究馆员。发表论文数十篇,编著、主编和参编图书数十部。承担过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6个,主编《中国抗战大后方历史文献联合目录》获得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重庆辛亥革命史》获得重庆市第八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邹容与苏报案研究》获得重庆市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巴渝文献总目》获得重庆市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编写出版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英国驻华大使馆整理与研究》《统一战线旗帜下的抗战大后方漫画整理与研究》。现为重庆市十三五重大文化项目《巴渝文库》专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学术牵头专家。
来源:西南大学出版社
|